首頁 歷史

從梁祝開始的東晉生涯

第50章:《梁氏稻典》

從梁祝開始的東晉生涯 老陳劍 2062 2020-05-06 22:37:00

  今天開始恢復(fù)正常更新了!

  說起來在烏程縣已經(jīng)呆了好幾日了,這日梁山伯便又想起了祝英臺來。

  自己與劍塵不在,馬王二人若是存心刁難,這丫頭恐怕應(yīng)付不來,此時竟有些擔(dān)心。

  想罷也無他法,便只能托謝道韞多多照看一番,便休書一封與謝道韞。

  而謝道韞收到信后自無不允,原本便對祝英臺另眼相看,此前早已收到自家叔父的書信,書信里不無透露出梁山伯對謝家的重要性,對于梁山伯的一些小要求自然是應(yīng)允。

  其后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外皆對祝英臺頗為照顧,而馬文才與王藍田見此也不敢多做造次,此前早已知曉這謝家才女不好相與,還是莫惹為好。

  到是祝英臺有些莫名其妙,見得謝道韞莫名的親近,第一反應(yīng)便是看上自己了,但后來自己一想又覺得自己多想了,到底還是不曾猜到為何,后來便聽之任之了。

  不提書院的事宜。

  此時梁山伯早已忙成了一鍋粥。

  村里幾十戶人家的育苗皆要一一查看,梁山伯每日里都是腳不停蹄的奔走。

  這幾日所言的稻苗全部發(fā)芽,接下來便是等待育苗成長到兩指長便可以進行二次栽種了。

  但這中間依然還有許多需要注意。

  首先是此時已入春,天氣漸回暖,但相應(yīng)的雨水也變得多了起來,且時有暴風(fēng)雨。

  是以需要自己照看。

  日間若是陽光明媚,便將溫室上的白沙布掀開,保證其日照充足。

  若是烈陽太過毒辣便須得從新蓋上,且要每日進行施水,以保證育苗不會枯萎。

  同時夜間溫度較低,便有將白沙布蓋上,若是無雨,便將兩頭開個口子,保證空氣流通。

  而吳興郡到底還是歸屬南方,南方氣候多變,是以需要仔細(xì)照看,不能有半點疏忽,否則一步走錯便會前功盡棄。

  待育苗長高了些,梁山伯便又帶領(lǐng)代價還是施肥和除草。

  如此便又過了5日。

  此時每家每戶的溫床上具是青蔥一片,其上生機盎然,好不歡喜。

  而這幾日農(nóng)具早已打造好,虎盤村的梯田里一片火熱,原本需要十幾天的耕地時間直接減小到了兩三日。

  這日,一切準(zhǔn)備就緒。

  只見梁山伯道了聲“可以栽種了!”

  村里老少皆是歡喜一片,而后便開始拔苗扎捆。

  而栽種時的農(nóng)具梁山伯也早已準(zhǔn)備妥當(dāng),只需一遍示范,眾人便學(xué)會了,其后幾天里皆忙著春種。

  此時梁山伯在村里的威望早已蓋過所有,在村民的心中,梁山伯便如那神仙人物般。

  若不是神仙,那里有這般能令秧苗生長周期縮短幾倍的技術(shù)呢。

  而郡府的謝安在梁山伯到得虎盤村后便時刻有關(guān)注,其一言一行皆有掌握。

  而聽得梁山伯所言所行皆不同凡響,謝安倒也對此前的預(yù)估更加相信了些。

  接下來便看播種下去后的情況了。

  待眾人忙完后梁山伯便開始閑了下來,思索自己已離開書院半月了,有些功課不能落下太多,左右想了一番,便出了個折中的主意。

  那便是將自己所知曉的種植技術(shù)書寫成冊,到時只要照著書冊上進行施展即可,而自己也不用每日都在這里守著,到時只需每月來一次進行察看便可,其余時間可派人常駐,一有動靜便可書信通知梁山伯。

  待梁山伯寫完后已是三日后了。

  先是交待了村民一番后續(xù)的主意事項,而后便匆匆趕往郡守府。

  “世伯,這是我這些時日所得,竟皆在此書?!?p>  言罷梁山伯便將書冊遞了上去。

  而謝安之前便已有所聞,在小心翼翼的接過了冊子后翻了開來。

  卻見上面文字易懂,且有些難懂之處還配有圖文解說,便如謝安這般不懂農(nóng)作之人也看的明白。

  在合上冊子時更加小心翼翼了,宛如珍寶般。

  “賢侄當(dāng)真是大才,琴棋書畫精通不說,且能懂農(nóng)事,今日竟能成書,此物若是推廣開來,何愁我大晉不興!”

  此時謝安愈發(fā)看不懂梁山伯了,自上虞一談后便對這年輕人刮目相看,其后不但作出了宣紙,今日更是著出了這等利民之物。

  謝安尋變古今,也不曾找到能與之相匹之人,可謂全才也。

  而此前也對梁家做過些許了解,此子仿佛是摔過一次后便光明四放,謝安雖覺詫異,便也只能歸結(jié)于摔開竅了,從此別無它法能解釋得通。

  而后梁山伯便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謝安聽聞后雖想讓梁山伯繼續(xù)留在虎盤村照看新式稻苗,但思索了一番后還是贊同了梁山伯的做法。

  此子有大才,若是荒廢了學(xué)業(yè)而影響其品級,今后其一生才華定然得不到施展,豈非憾事。

  而稻苗如今也種下了,有著手里的冊子想來也無甚岔子。

  且書院離著也不遠,便是有情況也可隨時召喚。

  “嗯,你這般年紀(jì)確實應(yīng)以學(xué)業(yè)為重,倒是老夫不曾顧慮到。你且安心前去求學(xué)便是,稻田這邊老夫會令人隨時照看,每日皆會書信與你稻苗情況?!?p>  梁山伯聽聞回到“如此便拜托世伯了,我每月會前來看望一次,按照此前的預(yù)估,當(dāng)在9到10月便能收獲?!?p>  “如此甚好,若當(dāng)真翻上一番,老夫到時候定然為你請功?!?p>  梁山伯笑了笑也不曾言語。

  而謝安便有言道“此書賢侄可有名字?”

  “名字?”

  謝安之言倒是讓梁山伯想起來,此書是自己三天里加點趕制出來的,始一寫完便趕往了郡守府,這中間倒也不曾想過此書名字問題。

  “一時匆忙,小侄倒是有些忘卻起名字了,不如世伯取上一個?!?p>  “嗯,此物既是水稻的種植之法,且有事賢侄所著,不如便叫它《梁氏稻典》吧?!?p>  “便依世伯所言?!?p>  而后倆人便聊了些其他。

  臨了用餐時。

  “我去歲所贈玉佩賢侄可有帶上?”

  “長者賜,小侄自是不敢遺落。”

  便從懷里將玉佩拿了出來。

  “此物你且收好,日后若是遇到棘手的麻煩可用詞玉佩,或可解你之棘。”

  “小侄記下了?!?p>  而后梁山伯用完午飯后便收拾了下行李,徑直往書院行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