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有余,于一終于將“賬”還清了,今晨才尋了于亭山,磕磕絆絆將《詩語》背完,于亭山也沒多說什么。午飯后,袁姑似是終于逮到于一,又支使于一隨著負(fù)責(zé)成衣采買的姐姐們出門,預(yù)定秋季的成衣。這類活于一很是樂意,只是跑跑腿就可以去四處看看。
梧深館位于安域大街中段,安域大街倚河而建,與一旁的岱河走勢相同,都是自東北向西南,岱河河道蜿蜒,但安域大街幾乎是筆直地連結(jié)北面的安成街和南面的安業(yè)街。成衣店位于安成街,于一一行人向北自然要經(jīng)過“代國兩大院”之一的彷庭小院。
大家目不斜視有說有笑地從彷庭小院門前走過,于一不是頭一回路過,也還是忍不住轉(zhuǎn)著小腦袋看了看彷庭小院,只因今日的彷庭小院似是剛換了院外的燈籠,上回是鵝黃色的大燈籠上面還畫著梅蘭菊,今日換了石青色的大燈籠上面畫著竹松柏,不知又是出自哪位“清妓”之手。
世人提到彷庭小院自然會想到梧深館,說起梧深館自然也會提彷庭小院,不是因為這代國“兩大院”是同行競爭對手,卻是因為這“兩大院”做的幾乎是大相徑庭的兩種營生。彷庭小院是一“清館”,以“才、藝”立院,院內(nèi)女姬從不做皮肉買賣,只以才服人,以藝侍人,世人稱“清妓”。院內(nèi)往來的大多是學(xué)士文人、雅士騷客,時常有詩會、論學(xué)、清茶會等文雅活動,是以彷庭小院只在日出的卯時開院,午時息院,下午均歇息只出不進(jìn),日落的酉時再開院至亥時便閉院。
而迥異的梧深館自然就是一“濁館”,顧名思義便是以“才貌、皮肉生意”立館,以色侍人,以才留人,世人稱“艷妓”。是以館里往來的各色人等俱全,也有些茶酒會、藝演、“競牌”、“芳集”等活動?!案偱啤闭f來話長,“芳集”便簡單些就是將艷妓們的隨身小物、飾品繡品等小玩意拿出來公開競賣,價高者得?!胺技笔怯谝蛔類鄣拇蟊娀顒恿?,春秋兩季各舉辦一次,每次都是人頭攢動好不熱鬧,更是有許多樂子可瞧。
梧深館的作息也理所應(yīng)當(dāng)與彷庭小院不同,雞鳴后寅時至午時閉館,未時三刻開館至次日的丑時,日日反復(fù)。于一回想過去這八年,似乎很少能見到清晨的熹光,自己倒是在四樓覓了個看落日的好去處,常常一個人坐在那看著岱河景色和日落西山,有時發(fā)呆誤了晚飯的時辰,不過入夜后總能在館內(nèi)尋些點(diǎn)心吃食。
姑娘們總會給于一“無意”留著好吃的,雖說是處處“支使”,細(xì)琢磨好像都是些不費(fèi)力的差事,于一在梧深館似是不曾有餓著累著的時候,當(dāng)然除了于亭山罰她的時候。館內(nèi)“四大名妓”——顧吳于許,于亭山擅琴曲不善詩書,便責(zé)令于一勤學(xué)詩書;許姨,芳名許素,字嵐玉,擅畫與刺繡,閑來便教于一穿針引線;吳姨,芳名吳沛原,字筱筱,擅詩,所以于亭山常與于一說讓她與吳姨多請教;而“虞州第一艷”、梧深館四大名妓之首的顧姨,芳名顧浣,字卿之,似是擅畫吧,卻以幾首“艷詩”出名,于一自小便敬而遠(yuǎn)之,顧姨倒不在意,每每遇到于一便喚“一一”,閑時抓著她不放教導(dǎo)些不著四六的“道理”。
幾番下來,于一自小對詩詞曲賦畫、女紅都有涉足,但卻是個“雨露均沾”的,沒有一個精的,更沒有持之以恒學(xué)得透徹的。于亭山每每聽其他姑娘們說道,只背著于一敷衍道:她自個喜歡就好,還望大家多教導(dǎo)。之后一如既往讓于一勤學(xué)苦讀,涉獵廣泛也可。
于一只能應(yīng)付著各位姨娘們,一心倒是對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很是熱衷,隔三差五就有些新奇的物件“問世”,腦袋里沒裝多少詩詞曲賦,倒是裝了不少的奇思妙想。
于一一行走出安域大街,周圍行人也多起來,大家似是心照不宣知道她們一行人的來處,也不多留意。只看到幾個巧目倩兮似是二八芳齡的女子中,還參雜著個半大的小子,貌不驚人還有些面黃肌瘦,行人時而不禁側(cè)目揣度一二。只見那黃毛小子渾身上下都透著小廝氣質(zhì),唯有一雙眼睛清澈明朗,謹(jǐn)慎地東看看西看看,眼神里透著靈動天真,偶爾似乎還閃過一絲狡黠。
于一早已習(xí)慣旁人的眼光,只視若無睹,還是對周遭事物充滿了好奇,盤算著買些沒吃過的小點(diǎn)心帶給娘親、自己有些什么稀奇玩意街上并沒有賣處……
自從代國皇帝袁銘宇于代國歷七十二年收復(fù)海外啟乘國,改名乘州,改年號為共榮,定代國歷七十三年為共榮元年,同時取號共榮皇帝,代國由此便超過北方的大昭國,成為了暫時的第一大國,共榮皇帝特大赦天下,舉世歡慶。一直淡漠的“藝館別院”生意也由此興起,彷庭小院和梧深館原是早已建成的,乘此契機(jī)倒是混成了代國“兩大館”。之后效仿者眾多,也大多約定俗成若是清館名“某某院”,若是濁館名“某某館”,當(dāng)然也不乏兩者兼?zhèn)涞脑吼^。
國泰民安,民風(fēng)自然開放些,這些藝館別院一時好像扎堆一樣來了“兩大館”所在的虞州,竟也都在安域大街的同側(cè)開門迎客。由于代國所有街和道都以單雙號立戶號,同是單號(或雙號)便在街道同側(cè),相鄰號即相對。因此安域大街倚河的一側(cè)均是藝館別院,立以雙號;對側(cè)大多是些尋常買賣家,也有個別院館的分號,立以單號。彷庭小院和梧深館作為資深院館自然是雙號,門前是安域大街,背后便是岱河,可謂逐水而居。
安域大街的繁華便帶動了整個虞州,大街小巷一片繁榮,世人笑稱虞州為“仙都”,比起帝都慶原,繁華程度也不遑多讓,坊間便傳出“官爵只往慶原去,仙子還需虞州尋”的說法。
實際傳言也并不符實,虞州位于代國腹地,依山傍水,風(fēng)景絕佳,離帝都慶原不過百里,早有大批官爵遷居來此,更有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者。而傳言中的“仙子”也不知是褒是貶。
于一心想虞州要是有仙子的話,倒可以去尋一尋,尋到仙子便討個快快長大的愿望,仙子一點(diǎn)自己的額頭自己就長大了。
于一一行到了成衣店,預(yù)定了秋季的衣裙,帶走了夏季的衣裙。現(xiàn)下雖還是春中,由于裁縫成衣行生意實在火爆,這類衣裙做工耗時久,只有梧深館這類大型院館才能早早預(yù)定款式。像這家錦丹坊就是虞州最大最出名的衣莊,只接受幾家大院館的預(yù)定,鮮有成衣對外售賣。
于一也出不了多少力氣,只抱著個滿是手帕的盒子,那盒子不重卻抵到她的胸口。于一腹議:每一季都采買這么些帕子,姑娘們屋里的帕子怕是多得能拿去墊床了吧。于一一路匪夷所思,只因她還不懂,梧深館的姑娘們的手帕定了這許多,卻實在是個“消耗品”。窗前飄走掛在樹梢被人拾走的、有心人悄悄“收藏”的、贈予恩客的、搽脂摸淚的、于“芳集”競賣的……姑娘們還有需要幾類帕子的,不同香氣、不同刺字、不同花樣,用以區(qū)分曾經(jīng)的恩客,言而總之,帕子這東西姑娘們從不嫌多,只會嫌少了。
一個稍長一些的姐姐點(diǎn)了下于一的額頭,提醒她到梧深館了。于一馬上回過神來將手里東西交接給管物品分發(fā)的姐姐,隨即活動活動筋骨,她也不急著進(jìn)門,在對面當(dāng)鋪的臺階下尋了個不擋道的地方,拍拍塵坐了下來。雙手托著下巴,抬著大眼睛看自己面前的梧深館。梧深館前的牌坊左右寫著的一聯(lián),于一還是讀不懂其中深意。
梧深館一館三戶,分別是安域五十號、五十二號、五十四號。最中間的四層高樓是主樓,一樓是客人入館的大廳,此時未到未時所以并未開館,若是開館便可以看到雕著鳳舞九天的巨大鏤空屏風(fēng),繞過屏風(fēng)便是大廳,若是抬頭便是屋頂,只在四側(cè)排列著各種房間;二樓三樓均是互挨著的雅間,二樓雅間開大窗可俯見大廳,三樓卻是只開小窗,只俯身才能瞧見大廳一隅;四樓是姑娘們待客暫歇的小間,東南西北四面正中間的房間分別是顧卿之、于亭山、吳筱筱、許嵐玉的歇息間。由于于一尚未成年,館里規(guī)矩只能在一四樓行走。
此時從外面看去,一樓閉門,樓上全關(guān)著窗,除了燈籠在風(fēng)里搖曳,一點(diǎn)其他動靜都沒有,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是什么生意不景氣的酒樓,白天竟關(guān)門閉戶。細(xì)看側(cè)面的三樓和四樓有幾座橋廊連著右邊的一座四層小樓,兩座樓的一樓也是相連的,小樓敞著門,門上掛著“息梧”的門匾,是以安域五十號。
“息梧”小樓便是梧深院一眾女妓住的地方,顧卿之、許嵐玉和袁姑住四樓,于亭山和吳筱筱住三樓,,于一自然是住在于亭山的隔壁,和其侍女亭亭住一屋。外人不知其實息梧小樓的一二層和三四層并不相通,一二樓住著的是普通女妓,只能從一樓的門進(jìn)出;三四樓只住著袁姑和四大名妓及其身邊侍女親信,出入走的是小樓背后的旋梯,進(jìn)出梧深館可直接走橋廊。是以梧深館有規(guī)矩:除袁姑和四大名妓外,其余人不得留外人宿于息梧小樓。
此時息梧小樓也似在午休,只時不時傳出些琴音和歌聲,應(yīng)是姑娘們在練功。對比息梧小樓,梧深館左邊的小樓安域五十四號的小樓顯得熱鬧很多,總有人進(jìn)進(jìn)出出,門上卻沒什么牌匾,是梧深院其余管事、小廝等的居所和梧深館處理其余事務(wù)的地方,于一也偶爾去光顧。于一想想除了彷庭小院,應(yīng)該是沒有其他家像梧深院一樣一口氣占了安域大街三戶。
于一抬著腦袋想了半天,每每看日落時,發(fā)現(xiàn)梧深館與岱河之間應(yīng)是還隔有一棟小樓的,起身上了兩級臺階踮起腳來看了一眼,才發(fā)現(xiàn)當(dāng)街的梧深館和息梧小樓把背后的小樓遮住了,外人也看不出來。至于這兩處是什么用處,外人不知,就連館內(nèi)大多數(shù)人也不知道,于一也在其中。梧深館雖不是忌諱繁多,但是也是有些規(guī)矩的,有的地方不能去,有的事情不能問。
于一正在出神,只見一人在三樓的橋廊處揮著手喚自己,“于一,于一,快上來!”于一趕緊縮回伸得老長的脖子,定睛一看是于亭山的近身侍女亭亭,隨即也揮揮手示意自己馬上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