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朱投山將引電樹枝帶回去以后,便想著怎么利用它了。這種堅固異常,又明顯電阻極小的材料,是制作武器的最佳選擇。
它本身的尺寸太大,即使朱投山能勉強使用,也太不方便了,最好能像冶煉金屬一樣將它打造成兵器。
朱投山對打造兵器并沒有多少了解,還遠不如天天在加工廠制作兵器的豬人。他就將樹枝帶到了加工廠,請李四與打造兵器的豬人看看怎么利用它制作趁手的兵器。
“這就是那顆巨樹的用來接引閃電的部位嗎?看起來像是某種晶體,真是神奇啊,生物能進化成這樣!”
李四邊上手摸邊感慨道,那神情比摸小紅還專注。
他在搬空庇護所后沒幾天就發(fā)現(xiàn)了許多豬人在給自己通電,似乎是某種訓練方法。朱投山也沒瞞著他,畢竟他剛間接救了六名豬人,立了大功。
而且有了大量燃油與發(fā)電機之后,開始觸電訓練的豬人更多了,早晚會發(fā)現(xiàn)端倪。
朱投山就將整件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李四,以及其他人類。還向他們演示了自己的電能,舉手投足間釋放出一道道強大電弧,將地面上炸出一個個大坑。電弧釋放的強大電場還讓站得老遠的他們頭發(fā)豎立,驚得目瞪口呆。
小胖子幾人除了驚訝外沒什么多余感覺,他們是普通人,體內沒有病毒。而掌握電能需要不斷觸電,讓身體在病毒的改造下生成一套利用電能的系統(tǒng),他們觸電只會白白電死。
張三李四就不一樣了,他們覺得進化者也應該可以用這種方法覺醒出使用電能的能力,只不過相比于豬人要艱難得多,這點看看周艾就知道了。
從此以后,他們也開始了觸電訓練。李四因為自創(chuàng)的刀法,身體素質遠超一般進化者,比周艾還強,他進行觸電訓練沒有問題。
而張三只是普通進化者水平,220V的最低電壓都電得他難以忍受,就先去修煉李四新傳授的刀法了。
他倆的觸電訓練對于朱投山與周艾而言也很有用,可以看看進化者到底能不能覺醒出使用電能的能力。光周艾一人的話,就不知道是她自身無法進化出來,還是人類進化者本身就不可以。
“它的硬度極大,而且能承受閃電的持續(xù)轟擊,一定也很耐高溫,如何冶煉你有什么想法?”
朱投山眉頭一皺問道,以他有限的相關知識覺得非常難處理,尤其是現(xiàn)在的條件如此有限。
“先用光譜分析儀檢測一下它是由什么元素構成的,再想辦法吧。”
李四思索了一番之后回答。
加工廠里經常要檢測金屬材料的元素含量,各類檢測儀器都有。
“雖然有所預料,但這樣的結果還真是不可思議,引電樹枝的表面成分竟然99.9%都是炭元素,剩下的一點是幾十種的元素,金屬非金屬都有。”
“它是由巨樹長出來的,大部分不是炭元素還奇怪呢。炭這種元素挺神奇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碳基生命,而且也能形成自然界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
看來這引電樹枝的材料就是某種新型結構的炭類化合物,物理性質極其優(yōu)異!”
“我們這有金剛石刀頭,來試試它的硬度吧,要是沒金剛石硬,就可以直接機加工打造兵器?!?p> 朱投山自然沒有意見,實驗的結果讓他們又驚又喜,這引電樹枝的硬度竟然超過了金剛石,超過了曾經自然界最堅硬的物質。
當然,在人類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后,創(chuàng)造出各種硬度超過金剛石的物質,這些物質也全部都主要由碳元素構成。
曾經大熱的物質“石墨烯”就是其中一種,它的硬度達到金剛石的二十倍,還擁有很高的強度,不易斷裂!
同時具有很高的導電率,超過銅和銀。導熱率也很高,不亞于金屬。但制造難度極大,只能從石墨中一點點分離,無法實際應用。
“這么硬,強度也高,要是能做成武器就無敵了呀!”
作為兵器發(fā)燒友的李四很是興奮,但又有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想不到什么辦法處理它。
“要不加熱試試?它應該是靠強大的導熱性將閃電瞬間帶來的高熱量傳遞給巨大的樹身承擔了?!?p> 朱投山的提議讓李四眼前一亮,這確實是個可行的思路。金剛石在空氣中只要一千攝氏度就會燃燒,在三千多攝氏度下還能融化。
引電樹枝就算更強,在數(shù)千度的高溫下硬度與強度都應該會下降,到時候就可以嘗試分割鍛造了。
而燃油燃燒時的溫度在一千度左右,應該是奈何不了引電樹枝的。朱投山他們也用噴槍對這樹枝局部實驗過了,沒有任何反應,甚至對著一點燒了很久摸上去都不感覺到燙。
“必須要用電弧冶煉法,普通方法對它沒用。它的導電率很高,正好適合這個方法。高壓電弧的溫度能夠達到5000℃以上,應該能讓它有所變化!”
“要怎么做?”
隨后,小豬在李四的指揮下,帶著豬人將引電樹枝抬到鋼鐵廠。加工廠還需要制作兵器與工具,在鋼鐵廠試驗不會影響工作。
這里的發(fā)電機能提供足夠強大的電流,從庇護所搜刮來的發(fā)電機與變壓器也放置在這里。
想是想到了用高壓電弧來加熱引電樹枝,但真要開始做的時候,李四與朱投山都是一頭霧水。
怎么樣讓電弧大量而持續(xù)的打在樹枝表面呢?放出電弧打在樹枝上很簡單,朱投山自己就能做到。
但電弧攻擊的位置始終飄忽不定,無法集中在一處加熱,即使他釋放的電弧溫度也有四五千度,可是不能持續(xù)在一處加熱,以樹枝的導熱性是發(fā)揮不了作用的。
李四沒有深入研究過這方面的知識,其他幾名人類更是一無所知。朱投山雖然看過很多書,但如此專業(yè)的知識,他完全不知道。
在鋼鐵廠某間倉庫內搗鼓了一天,也嘗試從樹枝頂端放電,從末端引出,企圖使電弧始終打在面積不到一平方厘米的錐形頂端,讓其一部分融化。
可事與愿違,電弧依舊飄忽不定,十秒能有一兩秒打在頂端就不錯了。
他們還增加了放電導線的數(shù)量,但堆在一起電流會相互干擾,更加劈不中頂端了,還有讓電路短路的風險,實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