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時,李來福和顧氏便摩挲的起來了,李婉也馬上坐了起來,拿起睡前疊好的衣服便穿上了。
“婉兒,你再睡會,我跟你爹先去店里就行。今天不是大集,吃早飯的人不多,我跟你爹兩人能忙活過來?!鳖櫴闲奶酆⒆觽儭?p> “是呀,婉兒,你昨晚又做噩夢了吧,再睡會吧,我跟你娘過去就行?!崩顏砀R泊种ぷ雍┖┑恼f道。
“沒事爹,我睡的挺好,讓小妹再睡會吧!這早上你們又要開店,又要做一大家子的早飯跟本忙不過來的。”李婉也心疼他們。
這一大家子,兩個老人,再加上小叔一家四口,這么多人的早飯要做。還要打掃店里的衛(wèi)生,還要揉面,切面,打鹵做湯什么的,怎么可能忙得過來。而小叔一家回回是最后起來的,沒辦法,誰讓老太太向著他們呢。那楊氏給李家生了兩個孫子,李恒和李強。李恒今年十二,在鎮(zhèn)上的私塾里讀書,剛考過了童生。小兒子李強今年剛五歲,也是老太太的心頭寶。他們一家可是過的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而李婉這一家正好相反,顧氏連著生了兩個女兒,十五歲的李婉,十一歲的李楠,本來還有一個小女兒,三歲時生了場大病便沒了。老太太看見顧氏和她的兩個女兒就氣不打一處來,再加上李來福是老大,老實還孝順,所以就把家里所有的活計都給他們一家子來干了。說到底也是看他們一家子好欺罷了,顧氏一直覺得沒能生出一個兒子,在家里總是抬不起頭。雖然委屈,但從來沒埋怨過,就連每年回娘家過年時也都是報喜不報憂。
李家面館是李德仁最先開起來的。在鎮(zhèn)上已經(jīng)開快二十年了,在鎮(zhèn)上也算小有名氣。鎮(zhèn)上的人只要想吃面條都會來李家面館,不只五文錢就可吃上一大碗面,面條上面還有兩片肥得流油的豬肉片,雖然很薄,但也是很解饞的,更何況湯的味道也是極鮮的。李德仁早年一直在縣里一家酒樓做面點徒弟,也是跟酒樓的大師傅學了這一手。辛苦做工二十多年才攢下一筆錢,回到鎮(zhèn)上開了這家面館。
李德仁把面點的手藝都傳給了李來福,雖然現(xiàn)在店里只做面條生意,但關于面點的所有做法,李來??墒菍W了個十乘十。而小兒子從小就是塊讀書的料,所以家里便一門心事的供他讀書。人都說,老兒子大孫子,都是老太太的命根子。一點不假,老太太愣是把李富貴養(yǎng)成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大少爺。拿老太太的話講,李富貴以后可是要做官老爺?shù)模瑑墒挚刹荒苷搓柎核?p> 李家面館位于溧陽鎮(zhèn)的最西面,離碼頭很近,而且門口的這條街還是鎮(zhèn)上最熱鬧的街道。每天都有早市,每七天還有一次大集。所以不管是碼頭卸貨的工人,還是早市的客流,都會讓小面館的生意好得很。所以他們大房一家每天都跟個陀螺似的從早忙到晚。
很快三人洗漱完就來到了前院。李來福到門口拆下門板,點上燈籠,小店就算是開始營業(yè)了。李婉在灶臺前熟練的升著火,在大鍋里做上水。而另一個灶臺上也坐著一口大鍋,鍋里慢慢燉著老湯汁,這就是李家面館的精髓所在。面好吃是因為湯汁好喝,而湯汁除了放些調(diào)料外最主要的是雞,但不是把整雞都放里,而是放的雞架和雞骨。這樣不只省錢,也會把湯汁熬的鮮美,讓湯汁鮮香還不油膩。而剩下來的雞肉無可厚非的都進了兩個老人和小叔一家的嘴里。而李來福一家也只能吃些湯里燉剩的雞骨而已。
李來福回到了灶間,趕忙把頭一天晚上發(fā)的白面和玉米面熟練的揉搓在一起做成雜糧饅頭放鍋里蒸上。不管李來福做什么樣的饅頭都很受一家人的愛戴,不只蓬松還有嚼勁。就連李德仁都說,李來福做的饅頭比他做的還要好吃。
顧氏則是忙著往另一個燒開水的鍋里倒著玉米和極少的大米,看樣是要做二米粥,但因為最近家里的錢又給李富貴要去買書了,所以現(xiàn)在家里的大米剩的不多了,這所謂的二米粥也可以算得上是玉米粥罷了。顧氏忙完做粥又去拌了兩個小菜。不多功夫,早飯就都做好了。但他們一家可不敢先吃,只能先放到一邊溫上,等著祖父祖母和小叔一家起來一起吃。忙活完早飯,李來福和顧氏便開始活面、揉面,切肉片等,為開店做準備。
而李婉則在了前廳認真的擦洗著有些破舊的桌椅。打掃著地面,讓它一塵不染。而這大廳也不算小,足足擺下了十六套桌椅。在這大冬天里,李婉也忙得額頭上有了一層薄薄的汗珠。
而此時的李婉雖然擦著桌子,心里卻想別一件事情。其實昨晚被噩夢驚醒后李婉一直都沒有睡著,在她的腦子里出現(xiàn)了一個房間,房間里面有張書桌,上面放著筆墨紙硯??繅τ袀€小矮榻,足夠一人躺在上面歇息。而書桌的后面則有一個書柜,里面放了好些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