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關(guān)之百姓,吾李寧愧對于汝等。今諸葛列兵于城下,吾念愚忠而不降,此成吾忠之名,卻害汝等與吾齊受罪?!崩顚幷偌巳堑陌傩?,有些愧疚地說道。
“今日汝等可領(lǐng)百銀,離城避難,吾不留之。”
“李寧將軍為民而計,吾等之民又豈為貪生怕死之徒,愿與李寧將軍共進退?!辈恢朗悄膫€民眾也挑起了這句話,頓時場下傳來一陣高過一陣的堅定之聲。
“愿與李寧將軍共進退。”
“愿與李寧將軍共進退?!?p> “愿與李寧將軍共進退?!?p> “…”
看著民眾們堅定的決心,李寧頓時感覺到了滿滿的感動,是誰說益州兵弱,軍民失心?今日民眾所為之事,皆為民心之所往。民心所向,力之所生。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他李寧如今受到如此多民眾的愛戴,何愁諸葛之軍?
“李寧對天立誓:順民之意,死守燕關(guān)。燕關(guān)若失,李寧當即當即自刎以謝燕關(guān)百姓?!?p> “將軍言重?!比好耧@然并不怪罪李寧,這畢竟是李寧作為一個臣子的本分。
軍民一心,這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在民眾的助力之下,僅三天時間便修筑牢不可破之城墻。
次日墻頭
“李寧將軍世之驍將,主公惜才,若李寧將軍納城而降,諸葛不怪于汝。不者,諸葛攻城之日休怪孔明無惜才之心?!敝T葛亮想了想,還是決定給李寧最后一次機會。
“諸葛村夫,毋須多言。”既然已經(jīng)決定一戰(zhàn)到底了,李寧就斷然不會投降,更何況他已想與世之名士諸葛亮一較高下了。
“將軍既已決心決戰(zhàn),諸葛不復(fù)再勸,奈何可惜了這燕關(guān)上千甲士。”諸葛亮知道也勸不動這李寧了,已經(jīng)打算攻城了。
“太史公有言:人終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今吾等士卒為國而死,重若泰山,何人愿悔?”李寧終究是一股無怨無悔的模樣,好像今日血染燕關(guān)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不悔!不悔!不悔!”眾士卒齊聲說道,好像是在向李寧說明他們的決心和勇氣。
“攻城?!币娧嚓P(guān)士兵這番英勇就義的模樣,諸葛亮也沒有辦法以和平取城,只好下令進攻。
孫子兵法曰:兵者,兇器也。自古以來,戰(zhàn)爭就是殘酷與血腥的,從來任何一場戰(zhàn)爭是不會死人的。
遙想昔日戰(zhàn)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zhàn)之慘況,那才是真正的尸橫遍野。雙方軍隊共計百萬,六七十萬的尸體就埋在長平古戰(zhàn)場了,現(xiàn)在想來依舊觸目驚心。
這是周靈蕓第一次見到戰(zhàn)爭的情景,她不由覺得有些害怕。人命似乎在此時就如同不值錢一般,還未到半刻鐘,數(shù)百條人命就沒了。
恐懼,害怕,這已經(jīng)不足以說明周靈蕓此刻的心情。本來她以為她能夠很快適應(yīng)亂世的烽火燎原,沒想到她還是錯了,她作為地地道道和平年代的人,還是接受不了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的現(xiàn)象。
“少矣。”似乎是看出了周靈蕓內(nèi)心的恐懼,坐在推輪車上的諸葛亮便輕輕撫摸著周靈蕓的小腦袋:“勿懼。”
“人之懼豈因一言而棄?”雖然有了諸葛亮的安慰讓她的心情好了許多,但是那由心而發(fā)的恐懼感卻無法磨滅。
“君之言甚佳?!敝T葛亮當然是贊同周靈蕓的這句話,作為一個人誰不怕死呢?怕死,難道就要怯戰(zhàn)退后嗎?不,不可能的。
自古以來,狹路相逢勇者勝。勇敢的人的戰(zhàn)斗力往往比怯戰(zhàn)之人高出數(shù)倍,這也就是為什么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戰(zhàn)斗力會遠超山東六國,正是因為秦國之兵不懼死。
說實話,周靈蕓這個表現(xiàn)也確實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周靈蕓從未上過戰(zhàn)場,有所恐懼也無可厚非。
“稟報軍師,燕關(guān)第一道防線已破,折敵六百,自損八百。”傳令兵前來,向諸葛亮匯報了軍情。
“再戰(zhàn)?!敝T葛亮對這個戰(zhàn)績顯然是不夠滿意的,用八百人換了對方六百人這也太不劃算了,若是對方兵多將廣,我軍豈不是要全軍覆沒?
諸葛亮甚至不禁想到,難道非要用那損招不可?可城中還有著數(shù)萬百姓,此舉顯然不妥。
“軍師,所思何事?”周靈蕓并不懂兵法,所以她此時此刻并不明白諸葛亮在憂慮何事?
“燕關(guān),三面環(huán)水。若引水入城,定可早定,奈何亮慮城中無辜之民之命?”諸葛亮本來就是一個軍事人才,此等計策對他來說是再簡單不過,不過所慮城中百姓的性命,所以他并沒有實施。
“軍師大仁之人?!敝莒`蕓對諸葛亮感到佩服,愿意為了民眾而放棄自己原來可以輕而易舉奪城的方法。這樣的人,如何不讓人敬佩呢?
“稟軍師,敵軍第二道防線已破,敵折九百,吾損一千二。”傳令兵也只好再次稟報了戰(zhàn)況,盡管他覺得這個戰(zhàn)情實在不盡理想,但是他也只能夠如實匯報了,畢竟對于諸葛亮來說他并不想虛假情報。
“再戰(zhàn)?!敝T葛亮是實在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燕關(guān)既然如此難以攻克,折損了整整兩千人馬居然還沒有拿下。
“李寧,真善兵之人也?!睉?zhàn)爭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半個時辰,李寧僅僅區(qū)區(qū)兩千人居然支持了如此之久。
說實話,周靈蕓真的很很佩服李寧。至少放在同樣的位置,她是沒有辦法像李寧將軍凝聚兩千將士之心,與上萬甲士相抗衡。
“稟軍師,敵軍第三道防線為吾軍所破,擒敵之主將李寧?!眰髁畋K于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燕關(guān)終于被攻克了。
“吾心大安?!敝T葛亮顯得非常高興,燕關(guān)總算拿下了,他與主公見面之日又進了一大步。
未待諸葛亮思慮好下一步的計劃,兩個士兵便一起把李寧押赴至此。
諸葛亮連忙替李寧將軍松綁,問道:“李寧將軍,汝今已敗,肯降吾主劉皇叔乎?若降,吾主必以上卿之禮待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