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文三兩語決定了一件必將在歷史上寫下濃重一筆的大事之后,心里多少起了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朱云文心里其實是自卑的,他前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從出生到入學(xué)到畢業(yè)到混社會,一直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典型的普通人……
然而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讓他來到了明初,還成了堂堂皇帝。
可惜偏偏是歷史上以無能著稱的建文帝!
他的對手,是號稱永樂大帝的朱棣!
其他的不多說,光是一個狠字,朱云文就自認比不上朱老四,這輩子都比不上。
朱棣這家伙可是能一力炮制出歷史上唯一“誅十族”事件的超級狠人,就算“誅十族”有可能是同情建文或敵視朱棣的后人添油加醋搞出來的,可朱棣誅人九族也是妥妥的家常便飯??!
朱云文清楚的知道,想當一個合格的皇帝,一個狠字是最起碼的要求,帝皇必須對敵人狠,對自己狠,甚至老婆孩子也要防一手。
無他,唯有權(quán)力罷了。
失去了權(quán)力的皇帝,下場有多慘根本無需多言,正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所以朱云文是自卑的,他知道自己恐怕在很多方面都比不過一生之敵朱老四。
不過,朱云文也是驕傲的,畢竟來自后世,不說其他,總不能在朱老四面前輕易認輸吧?
所以,當事不可為的時候,朱云文主動暗示錦衣衛(wèi)的王恩,搞出一番“以下犯上”的戲碼,放棄了京城,到南方來準備東山再起。
至于消滅太監(jiān)制度,則是朱云文心里的魔鬼在作祟——總不能白來一趟大明吧,那么這件事足夠證明自己來過了,換成前身乃至朱老四這樣的雄主,出于時代的局限性也不可能把太監(jiān)搞掉……
不管怎么樣,既然已經(jīng)決定了,所謂金口玉言,朱云文是不可能收回成命的了。
朱云文收拾了一下心情,當下不再胡思亂想,開始帶著眾人邁步進宮。
這個由廣東布政使司衙門改成的行宮,按照皇家典章制度來說實在是憋屈了不少,里里外外都透著一股小家子氣,不過朱云文志不在此,反而覺得挺不錯,他帶著眾人很快來到正殿。
朱云文當仁不讓坐了殿中唯一的椅子,說道:
“諸位卿家,今天的大朝會,就這樣湊合了,往后也照此辦理,能省則??!”
文武百官幾百號人擠在這小小的空間里,實在是難受無比,但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而且皇帝都明言在先了,自然也沒人有異議,便齊齊向朱云文行禮。
“今日議題,有三件大事,一是調(diào)整新政,二是軍事準備,三是發(fā)展經(jīng)濟!”
朱云文的聲音并不大,卻驚得小小的殿里落針可聞!
這是?
要變天啊!
文武百官幾乎瘋狂地向左右同僚投去征詢疑惑的眼神,卻沒人得到有效的回應(yīng),包括徐輝祖在內(nèi),所有人都被朱云文嚇呆了。
首先說發(fā)展經(jīng)濟一事,大家都能理解,經(jīng)濟經(jīng)濟,一般解作經(jīng)世濟民之意,即“治國平天下”,這無疑是當前朝廷的當務(wù)之急。
朝廷雖然退到帝國最南疆的廣東了,但這只是暫時的,遲遲早早要打回去,這絕對是君臣的共識——哪怕這不可能實現(xiàn)!
說和做是兩回事,前者是態(tài)度問題,后者是能力問題……
至于軍事,這也是應(yīng)有之義,不說能打回京城去光復(fù)全國,起碼得有一定的自保之力吧,如此至少能茍且個三五七年?
可讓大家真正感到震驚、迷惑、狂喜、絕望等復(fù)雜情緒的,卻是朱云文說要調(diào)整建文新政!而且還是把這件事提到第一的位置上!
天吶!
要知道建文新政,乃是從洪武三十一年就開始,由皇帝一力推行至今的!
建文新政貫穿了整個建文朝,其主要內(nèi)容很多,但通過現(xiàn)在的年號“建文”就能一覽無遺,即建立文治,與前朝“洪武”的弘揚武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建文行政的實施,帶有許多的復(fù)古色彩,其中最明顯的是要恢復(fù)兩千年前西周時的井田制,這一點是方孝孺提出來的,剛才身為階下囚的王恩狂噴方孝孺就是拿這點說事。
別說是朱云文這個來自后世的人知道這是開歷史的倒車,當時到現(xiàn)在都有不少人明確反對這一點,你方孝孺搞搞官職改革就算了,大家捏著鼻子湊合過日子,大不了費工夫認一認亂七八糟的新官職。
但要搞井田制就太過分了!
大家都不容易啊,先輩提著腦袋跟太祖皇帝造元朝的反,好不容易成功了,又被太祖皇帝用屠刀梳了好幾十遍,這好不容易又熬到迎來了新帝,你嘴皮子上下一翻就要把我們的私產(chǎn)收歸國有?!
可惜,由于朱云文前身就是義無反顧地信了方孝孺這糟老頭子的邪,于是轟轟烈烈的建文新政迅速開始了,這件大事比朝廷削藩,比與朱棣打仗都要重要!
說起這個,在場的大多數(shù)人心里都是一把辛酸淚,反正啥也別說了,還好大家團結(jié)一致以各種辦法抵抗井田制,就差明著來了。
要不是朱老四橫空出世,以北平一地對全國竟造反成功了,否則后果更可怕,大家少不了也要搞個清君側(cè)之類的大事。
所以,大家雖然又震驚又疑惑,不知道皇帝剛到廣東連休息都沒有就如此大刀闊斧是怎么回事,但多數(shù)人心里還是歡天喜地的。
不過,全程設(shè)計、領(lǐng)導(dǎo)、參與了建文新政的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三位大臣,那可就是真正絕望了。
為什么?
為什么!
黃子澄和齊泰對視一眼,心里莫名悲涼,雖然在新政一事上,兩人的地位和作用要比方孝孺較低,但現(xiàn)在看來,皇帝極有可能會對新政產(chǎn)生完全相反的態(tài)度……
這意味著,他們這三個當之無愧的朝廷重臣,將會很快離開中樞。
相對于認命一般的黃子澄和齊泰,方孝孺出奇憤怒了。
對,就是憤怒!
此君還以為皇帝是受了刺激或被小人蠱惑,比如王恩之流,當即義無反顧地跳了出來,悲憤大叫:
“陛下!臣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