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沒有路的盡頭在哪里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內(nèi)涵

沒有路的盡頭在哪里 蜀中散客 4069 2020-04-26 15:15:00

  《文化苦旅》是當(dāng)代著名散文作家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因其散文文采飛揚、筆力矯健、思維敏銳、見解獨特而備受讀者喜愛。全書作者憑借山水人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精神。作者勇于沖破籠罩多年中國文化界的思想陳腐守舊觀念的束縛,首次以大文化的視角和新鮮文化觀念來解讀歷史人物和事件,在山山水水中作者心與它們交織融合在一起,用獨特的視角去打量著他們,用心靈與他們溝通互動。在那個承舊啟新的時代,“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個方位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fēng)聲鳥聲”,而中華文化的真實步履卻落實在這山重水復(fù)、莽莽蒼蒼的大地上。我個人認為本書有四種文化:地域文化、鄉(xiāng)土文化、人文文化、精神文化,即是對名勝古跡的追尋;對鄉(xiāng)間故土的回顧與眷戀;對人物事件的的解讀;在“苦旅”中對其思想精神的升華以及對整個中國人思想精神的剖析。

  我更加認為:作者用自己獨特的腳步和眼光去尋究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尋,是尋找與追尋。一是循著中國文化人的步伐去尋找中國歷史,以探索中國文化的底蘊;循著中國名跡的滄桑與浪漫去尋找中國文化,以了解中國歷史的底蘊。二是循著自己的腳步去傾聽中國文化的心聲,以探求自己心中的中國文化;循著自己的心聲去追尋中國歷史的滄桑與浪漫,長處與罅漏……自省與勉勵,以為中國的前途做自己的了解和剖析。究,是探究。在中國歷史的層次上去探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人、中國名跡、自然中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橫的空間文化蘊含;在中國文化的層次上去探究中國歷史的興衰、繁榮、悲憫以及感嘆,豎的時間文化苦旅。這在余秋雨先生的著作中處處可見,不管是對于中國文化,還是對于中國歷史,余秋雨的耐力、執(zhí)著可見一斑。正因為這樣,余秋雨才會對“苦旅”做出如此大的突破?!拔覠o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的年輕?!贝_實如此,《文化苦旅》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種哲理,充溢著“韌”,這正是作者筆下文字帶給我們的一種態(tài)度。

  一、地域文化

  從書名來看,《文化苦旅》中帶了一個“旅”字,這個“旅”不是簡單的“游記”,也不是單純的走一處,游一處,而是作者以全國的文化遺跡游覽過程作為主導(dǎo)線索,帶著深刻的思想,沉重的筆調(diào),蒼老的語言來探求中國的文化底蘊。作者從他的家鄉(xiāng)浙江起始,沒有計劃,沒有方向,走一處瞻仰一處,游歷了大半個中國:“最有意思的地方”《三峽》;“最激動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給人以感官上的寧靜和慰籍”的《白發(fā)蘇州》;“能給中國藝術(shù)史提供那么多的觸目的荒涼”的《青云譜隨想》……作者的步伐是漫而隨心的,但作者對文化追尋探索的心卻是真摯而誠懇,沉重但又惝怳的,作者在贊嘆抑或在惋惜中,心一次比一次沉重,這些貯藏在千百年的文化遺跡中,不僅是對它們,也是對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對我們?nèi)祟愖陨戆l(fā)出種種的感嘆。

  這些遺跡它們閃爍著自身釋放那歷史蒼老的光輝,散發(fā)著它們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作者一步一步的走向它們,一步一步的去了解它們,然后愛上它們。每走一處,作者都飽含情感,恨不得與之融為一體,以這種心靈相通的方式來折射中國的文化內(nèi)涵。作者對它們是贊嘆敬仰的,例如:用大手筆的大章法的筆調(diào)來寫蘇州,以大文化的視角來渲染蘇州的一切。我們通常寫蘇州,應(yīng)該從蘇州的人、景觀著手,柔婉的語言,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園林,幽深的街道,濃墨重彩的描繪蘇州的風(fēng)雅精致,但作者另辟蹊徑,通篇幾乎都在寫古跡,歷史事件,以大背景大文化的角度,滲透到兩千多年孤寂的蘇州首府。作者先是描寫那些發(fā)生在這片土地的事件人物,來度量蘇州,審視蘇州,以時間為線索,從春秋到明清,到“我”,帶動蘇州兩年多年歷史的空間變化,文化變化,將蘇州這悠久的文化蘊含在事件人物中,不明說卻處處可見。然后作者展開想象,尋思這蘇州:時間不會停止,生命還在繼續(xù),蘇州過了兩千多年,在這古跡斑斑的城中,那些保存了蘇州風(fēng)韻的核心的靈魂,已經(jīng)消失了,歷史會記住他們,而我們還在繼續(xù),歷史是否會記住我們,為這蘇州增添一抹亮色?“我一時找不到答案”,其實作者已經(jīng)知道了答案,答案是肯定的,聞一多寫過這樣一句詩:“走來了一代人,走去了一代人,這是更替”。蘇州在中國的歷史上是舉足輕重的,這在作者的筆下有所體現(xiàn),作者對蘇州之所以有這樣的聯(lián)想和期待,不僅是對蘇州的贊嘆敬仰,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思考,更是對我們自身的一種思考。

  二、鄉(xiāng)土文化

  誰人不思鄉(xiāng)?縱觀中國歷史,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在悠悠五千年歷史中,有許許多多的主題:愛情,戰(zhàn)爭等,但始終有一條明暗不減的主題在歷史中穿梭,它就是思鄉(xiāng)。在這部散文中,作者用了一部分的筆墨來描寫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回憶自己幼時中,回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家鄉(xiāng)的興衰變化,描述家鄉(xiāng)的人物事件,把民間風(fēng)俗躍然紙上,在中國歷史上拼接一些建筑,人物,風(fēng)俗的遺漏珍寶,讓一些整體性的文化乖乖躲避,從而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思鄉(xiāng)”的含義,然后衍生,探索中國思鄉(xiāng)的文化內(nèi)涵。這在《文化苦旅》中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其力量絕不可輕視,一旦這種“思鄉(xiāng)”思想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讀者的內(nèi)心深處,便會涌起一種熱烈的反響。

  例如,在《文化苦旅》中,比起其它的文字,《老屋窗口》顯得那么樸素簡單。或許,面對自己童年記憶的老屋窗口,看著它那蒼老古樸的歷史歲月痕跡,一切宏大的敘事都會是一種幼稚的賣弄。作者不舍老屋,因為老屋雖老,卻保藏著他童年的記憶、溫暖的親情,回到老屋,作者的心靈就有了歸宿?!斑@間屋子的一切細枝末節(jié)竟然都還貯積在腦海的最底層,一見面全都翻騰出來了。”“我癡癡地環(huán)視一周,又伸出雙手沿壁撫摸過去,就像撫摸自己的肌體上,自己的靈魂”,老屋窗口是作者夢幻的起點;是作者打開世界的眼睛;是作者通往外界的道路。在幾十年后的今天,老屋即將被賣掉,作者又回到了這,看著老屋不變的結(jié)構(gòu),只是多了些歷史的洗滌,作者不知是不是在現(xiàn)實與回憶中交織,腦海里跳動著過去的畫面,“一個陡起的記憶猛地闖入腦?!保缓笳恼戮褪菄@這老屋與“紅英”展開敘述了。通過“紅英”的成長情況作者描述了自己家鄉(xiāng)寧靜悠遠的環(huán)境,活潑純質(zhì)的孩子以及過去“我”和“紅英”、“陳米根”的兩小無猜的情感與今昔的“就把童年時代最好的兩個朋友都交割清了”的對比,作者將自己幼時美好的記憶躍然紙上,帶著快樂的記憶、純樸的民風(fēng)、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和賣屋的不舍、時間流逝的感嘆、好友的各種變化的哀傷等諸多情感攢聚在一起,在平淡樸素的語言文字中確切的感受“思鄉(xiāng)”情,讓讀者也不禁回想。

  在《老屋窗口》,《牌坊》,《廟宇》等都有作者的思鄉(xiāng)情。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三篇文章都出現(xiàn)了一個影響作者一生的人物形象,那便是“女教師”。這也是作者在“鄉(xiāng)土文化”中提出的一種思想,那便是“人***”。

  例如《牌坊》一文中,作者以童稚純真的眼光觀察鄉(xiāng)土人文;用清淡悠遠的筆調(diào)抒發(fā)鄉(xiāng)土人文?!芭處煛钡恼w出現(xiàn),在“思鄉(xiāng)”這一層次上更加深入的探究人性;在牌坊的回憶中將人***出來,沖破籠罩多年的封建文化、封建禮儀;在牌坊表面的“貞潔”中審視人性,呼吁人***。作者描寫了大量的景物描寫,一方面是將民間風(fēng)俗躍然紙上,從而懷念家鄉(xiāng)的幽靜美好;另一方面則是用景物來烘托封建禮儀對婦女的不公平。從而呼吁人***。

  因此,在鄉(xiāng)土文化中,作者在思鄉(xiāng)的大背景下,懷念過去的種種美好記憶以及人物事件(女性)的種種經(jīng)歷的相互映襯下,思鄉(xiāng)的同時呼吁人***。

  三、人文文化

  所謂的人文文化,依照我的意思便是在地域中串聯(lián)著名人的歷史足跡,不論是人因地域而留名,亦或是地域因人名而名,它們之間在歷史和后人的瞻仰憑吊中融為一體,只留下那被歲月侵蝕的殘垣斷埂,默默地站在原地等著另一個人物的到來,而原先的人卻早已杳無蹤跡,只留下那耐人尋味的故事,為來到的人聊友一遇,在駐足聲中感懷前人的種種,探索人物的人格精神。

  作者在每篇作品中都會插入人物事件,因為有地方才會有人,有人的地方才會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才會有歷史。每個地域的文化氛圍不同,人物發(fā)生事件不同,因此作者對這些人物事件褒貶不一,作者有的敬仰,有的橫眉冷對,這就讓這部作品產(chǎn)生了一定的哲理,讓人思索。例如《道士塔》作者用沉重的語氣、蒼老的語言來面對莫高窟文物的流失,用尖峰的筆調(diào)來敘述王圓篆的罪行,審視當(dāng)時中國人精神的病態(tài),中國的屈辱,民族的悲哀;《青云譜隨想》對八大山人的悲憫惋惜;《都江堰》中對李冰的敬仰……這些飽含情感的文字,像一個個音符,或婉爾清麗,或沉悶厚重,一錘一音的敲打在中國歷史的鼔面上,余音裊裊,響徹在空間中,時間中,思想中。用自己的見解來敲開讀者的內(nèi)心,讓一個見解變成無數(shù)個見解。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基礎(chǔ),作者在如此的環(huán)境下,毅然在中國文化進行探索,這種“韌”勁,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四、精神文化

  作者在游歷時,都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一定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兑购酱纷髡咭阅戏剿l(xiāng)夜航船這一傳統(tǒng)的交通工具為話題,從明代文人張岱的同名著作引起聯(lián)想,描述了作者對夜航船的童年記憶和想象。展示了“夜航船文化”產(chǎn)生的社會環(huán)境,對中國古代士大夫文化的因循守舊、脫離民眾和實際的傳統(tǒng)予以批判。體現(xiàn)了作者對文化、學(xué)術(shù)的一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眼光。以及“夜航船文化”在現(xiàn)代終于開始被具有新的色澤和氣氛的文化逐漸替代的展望。又例《道士塔》作者在走過道士塔時意味著也走過了這段屈辱的歷史,但道士塔仍然在也意味著這段歷史仍在,作者希望告訴我們不要忘記國恥,我們雖然不能一湔雪恥,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雪恥,不要重蹈覆轍,再次淪沒到歷史的悲劇中。

  作者行行走走,所著的《文化苦旅》即是對中國文化的考察了解,也是對中國文化現(xiàn)象的一次正確對待,正確審視。對中國文化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我想:便覺得此生的路越走越遠,便不會短。想是短了,哪來的“悲歡離合”四個字的涵義?路是人筑的,就由著人走,信馬由韁,便是“長短”。這也是這本書給我的一種思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