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王維詩導讀

第六節(jié) 獻始興公、寄荊州張丞相

王維詩導讀 冗犬 3848 2020-04-27 19:30:00

  獻始興公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jié),布褐將白頭!

  任智誠則短,守仁固其優(yōu)。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仇。

  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我們大家讀王維的詩,是不是總能感覺王維的精神境界比較高?像“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樣幽靜淡然,有點孤高但是很沉靜,并不躁動。然而鋼鐵不是一天煉成的,王維達到這種境界也是經(jīng)歷過很多矛盾、很多掙扎。大概在25歲到34歲期間,這種掙扎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這一點在他的詩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既然是掙扎,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沒有哪一方是占絕對優(yōu)勢的,有時候道高一尺,有時候魔高一尺。所以這個時間王維雖然已經(jīng)比較正式地修佛了,但也只是披上了佛的外衣,他的骨子里還是躁動的。那么形諸筆下,他的詩也就擺脫不了躁氣,雖然詩寫得確實好,但是稱不上詩佛。那么證據(jù)是什么呢,有的人說了,你憑什么說他這個時候不是一心歸隱?他官不做了,還拜了禪宗的大和尚為師,這不是一心向佛是什么。我當然不能憑空捏造,證據(jù)就是我們今天要看的這首詩《獻始興公》。這是王維34歲的時候寫的??礃祟}知道是獻給始興公的一首詩。這個始興公就是唐玄宗在位時最后一位賢相張九齡,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詩就是用來投石問路,向當權者表明心跡,從而達到求官的目的的詩。比較有名的干謁詩首推孟浩然的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也是送給張九齡的一首求官詩。張九齡可能坐在家里也比較頭大,這么多彈冠相慶的人眼巴巴等著他引薦。孟浩然這首詩很好看??!最后通過說我也要釣魚,來表達一下想做官的想法,不能說隱晦婉約吧,至少挺巧妙。但是要說巧妙他可比不上王維。

  我們看王維怎么寫的。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jié),布褐將白頭!

  張九齡看了這個開頭就一頭霧水!自從做了丞相之后,光是干謁詩張九齡沒看了一千也至少有八百,當然中心思想就是一個——要官。但是就這一個要官,就有或直、或隱、或明、或晦等等多種表達方式。說白了張九齡看完這些基本上就能辦一個干謁詩培訓班。但是他從沒見過一個像王維這樣的,一上來劈頭蓋臉三句話,表達的意思很清楚——老子不做官!你看他說我寧可住在野樹林,我寧可喝山澗水,唉我也不為了一點俸祿,低聲下氣的去拜見高官王侯。我就是這么鄙陋不堪,做一輩子平民算了。

  這是什么,起句突兀!一下子就把張九齡的注意力勾起來了:這小子口氣這么沖我看看咋回事。王維用詞很生動,這個“鄙哉”很有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氣勢——你別跟我說什么兼濟天下,不懂!老子就是不做官!

  下面

  任智誠則短,守仁固其優(yōu)。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仇。

  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張九齡看到這里就樂了,因為這是在吹捧張九齡。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那我們來學學王維是怎么拍這個馬屁的。首先任智誠則短,守仁固其優(yōu),這涉及到張九齡用人的主張,簡單來說他主張用人當以品德第一,能力第二。王維筆鋒一轉,先認可張丞相的用人方略。然后“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仇。”我聽說大君子你,用人不管他是不是跟你一伙的。你看這吹捧的,君子都不夠用,還大君子。然后“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就是說用人不是隨隨便便的,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利益而出賣公器,公器就是國家公務員崗位。他都是為天下蒼生所謀劃之后才決定怎么用人。你看看人家吹捧的多有層次,先贊同張九齡的用人方略,再說他用人無私,最后說他用人嚴謹。你再看下面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可不是亂吹,這都是在鋪墊。

  看下一句

  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這個畫風不對?。∫怀鰣龅臅r候蓬頭垢面的,餐風飲露,還橫得不行,大吼著老子不做官,一副誰都管不了的樣子。在吹捧了張九齡一番后,突然到這里毫無征兆的咔嚓一下跪下了,哭著喊著要做官。如果這首詩到這里就結束了,那這個前倨后恭的樣子,就是活生生的一個小人吶。

  那么怎么才表明不是小人呢,咱們繼續(xù)看一下這個力挽狂瀾的最后一句。

  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你看著辦吧,按照你這一套公平的判斷,要我能做個官,我很感激,要是你顧及私情而給我個官,那不好意思老子還是不干。這個狂態(tài)又回來了,回頭看這首詩,從一開始的倨傲,到吹捧到卑微,再到最后不卑不亢,真可謂是大起大落大開大合。用我自己的話來總結就是起得奇,跌得猛,結得硬。

  在王維獻詩不久之后,張九齡就提拔王維做了右拾遺,右拾遺是中書省的辦公人員,也就是說王維成了張九齡的直系下屬。右拾遺類似于諫議大夫、補闕、正言、司諫之類的官員,專挑皇帝的毛病,也挑挑各位大臣的毛病,說白了就是質量檢查員,專門挑刺的。詩友們應該記得杜甫從長安千里迢迢跑到靈武投奔肅宗,才得到了個左拾遺。現(xiàn)在王維只是寫了首詩就成了右拾遺,是不是張九齡不像王維吹捧的那么好???不是的,現(xiàn)實中張九齡正如王維說的那樣秉公守則,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是個剛正不阿的人。張九齡用王維不僅僅是因為一首詩,而是因為他原來就認識王維甚至了解王維。王維孟浩然張九齡都是一個文化圈子的,不是這個圈子的連詩都遞不上去,比如杜甫在《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中說“向時禮數(shù)隔,制作難上請”,就是說杜甫也想送干謁詩,但是沒有門路送不上去。然后你看,張九齡開元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加中書令,也就是我們說的丞相,開元二十三年王維就當上了右拾遺。也就是說王維一聽到張九齡當上丞相的消息,基本上馬上佛經(jīng)一扔,修什么道起來嗨,刷刷點點寫了首詩寄過去,張九齡一看到這首詩,覺得這小伙子是塊料啊,就回信說可以啊來跟我混吧。然后王維一收到回信就屁顛屁顛的上任去了。在那個年代信息傳遞和交通都那么不方便,這好幾個來回半年多就完成了,可見王維有多么急切。

  我們再來看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jié),布褐將白頭!

  除了倨傲狂放之外,是不是還有一點憤怒。就像杜甫說“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一樣,有那種長年求官不得的憤怒,“崎嶇見王侯”,不就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嗎。“鄙哉匹夫節(jié),布褐將白頭!”那不就是杜甫所說的“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嗎?,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王維的用世之心。也不要以為王維求官真的是一點坎坷都沒有,他只是比別人順一點,比如杜甫,但是該有的辛酸還是有的。當然了,王維求官的機遇比杜甫好,因為他他是世家后裔,一般都會給個面子見一下,再加上他本人招人喜歡,就很吃得開,但是本質是不變的。林黛玉在賈府待遇那么好,他還感覺寄人籬下,一天天很難受,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比喻也不太恰當,林黛玉那沒事使個小性子,大家都捧著,你王維使一個看看,分分鐘教你做人。杜甫是詩史,他會把自己經(jīng)歷的事和種種心跡都清楚地寫出來,王維沒有什么都寫得那么明白,但絕對還是有痕跡的,我們只要稍微一用心,就能挖掘出來。

  然而,什么東西都怕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要是只有這點磨練的話王維還成不了詩佛,果然,好景不長,開元二十五年,也就是王維36歲的時候,他的知音兼靠山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罷相,謫為荊州長史。這樣一來,王維遁世歸隱的心又死灰復燃,于是寫下了下面這首五律。

  寄荊州張丞相

  唐代: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nóng)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我所思念的到底在哪呢,唉我惆悵的望著遠遠的荊門,你順著我目光看就知道了。

  起句設問,自問自答,吸引讀者的注意。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全國都再也沒有賞識我的人了,我終身都會記著您的恩情。

  這里說明所思的原因,就是說我為什么思念荊門的人呢,因為那里有賞識我,對我有恩的人啊。

  方將與農(nóng)圃,藝植老丘園。

  沒賞識我的人了怎么辦呢,我要種種地,養(yǎng)養(yǎng)花,不再想什么有所作為了。

  最后

  目盡南飛鳥,何由寄一言!

  尾句照應首句,我呆呆地看著南飛的鳥都飛完了,他們卻不能把我的所思寄給您!

  這首五律比較簡單,感情雖然很真摯但是沒有什么高明的手法也沒有特別漂亮的句子。說一點題外話吧,我們看首句“所思竟何在”,不知道眾位詩友看沒看出來,王維是原原本本照搬了沈約的句子。

  臨高臺

  沈約

  高臺不可望,望遠使人愁。

  連山無斷絕,河水復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陽南陌頭。

  可望不可見,何用解人憂?

  這是原詩,跟各位說實話我沒看出來。那么問題來了:不說化用,就說照搬古人原句,可不可以?它其實是可以的。不止這一句,還有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照搬了詩經(jīng),納蘭性德《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照搬了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主席天若有情天亦老,照搬了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也就是說是有很多成功先例的。既然可以那么問題又來了:怎么搬。怎么搬才能搬得漂亮,首先讓別人不覺得你是抄襲,其次為你的詩增色增味。我覺得關鍵在于你的氣你的情你的神,還有你文字上的功力,要能完美的駕馭這句。比如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神兵利刃,關羽用起來很順手。你要是拿得動你也能用,但你要是拿不動,那壓也壓死你。所以有的人會有這種說法,就是首先你不能搬名句,因為名句更重,更難駕馭,第二你的上下文要能與這個句子融為一體甚至有所超越,就是說你勉強搬起來不行,你得揮灑自如。不然容易砸腳。這個就是隨便提一嘴,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詩友可以去專門查閱關于用典和化用的資料。還有最近我總喜歡把杜甫拉過來說事,并不是我要讓王維和杜甫比較高下,只是今天大家熟悉杜甫的比較多,這樣類比一下,讓大家有一個比較熟悉的人作基礎和參照,理解起來會相對容易一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