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存亡之秋

第十三章 從長計漢中治軍

存亡之秋 學(xué)者鳳鳥 6067 2021-03-25 08:00:00

  蜀宮宴會結(jié)束之后。

  姜維和諸葛瞻皆離開,太子返回東宮,此刻皇帝劉禪回到寢宮,黃皓站于身側(cè)。

  劉禪看著黃皓,道:“黃常侍,汝已陪吾多少年?”

  黃皓道:“回陛下話,從陛下做太子時算起,老仆服侍陛下有四十年?!?p>  劉禪微微點頭,道:“這么看來,汝已陪吾一輩子矣?!?p>  黃皓道:“此乃老仆之職分也?!?p>  劉禪指著一邊,道:“汝可入座。”

  黃皓緊張道:“老仆不敢,不敢?!?p>  劉禪堅定道:“這是圣令,可入座。”黃皓這才向后退了數(shù)步,緩緩坐下。

  劉禪道:“吾問一個問題像問汝,汝要講實話?!?p>  黃皓道:“陛下請講?!?p>  劉禪道:“汝認為大將軍和都護之間,到底能否和睦?”

  黃皓聽后有些為難,表情疑惑,也不知如何回復(fù)。

  見況,劉禪道:“汝可直說,吾恕汝無罪?!?p>  黃皓這才道:“陛下,老仆認為,陛下將軍事交予大將軍,內(nèi)政交予都護,這樣之安排非常合理。昔日諸葛丞相大小事務(wù)咸決,如今哪有這類奇才,誰也不能勝任也?!?p>  劉禪嘆了口氣,道:“是也,汝說得沒錯。如今何處去找丞相那類,吾當(dāng)了三十八年皇帝,就沒等到第二個?!?p>  黃皓道:“陛下所言甚是?!?p>  劉禪起身,行至黃皓身前,黃皓于是也起身。

  劉禪看著遠處,道:“今日吾請他二人入宴,汝也看到。他二人一個是丞相贊賞之軍事人才,一個是丞相之子,吾皆愛惜。吾這么做就是想減緩二人之間潛在之沖突,但是吾總覺得治標(biāo)不治本,沖突或許遲早要來,只是吾要讓其來得越晚越好。”

  黃皓道:“所以陛下同意大將軍去漢中治軍,也是這個原因?!?p>  劉禪淡淡一笑,道:“看來汝也是個明白人!”

  黃皓拜道:“陛下圣明,老仆佩服不已?!?p>  劉禪道:“過幾日大將軍就要去漢中,卿可通知太子,給大將軍送行?!?p>  黃皓道:“老仆尊令?!?p>  晚上,姜維宅邸。

  姜維和姜夫人坐在床邊。

  姜夫人帶著不舍的眼神,盯著他,道:“伯約,又要赴前線也?”

  姜維拉著她手,道:“是,我是軍人,軍人不能總待在家里,而我在家已有近三年?!?p>  姜夫人道:“還能多待些時日乎?”

  姜維笑道:“明日在家,陪你和孩子?!?p>  姜夫人靠著他,道:“這戰(zhàn)爭何時才能結(jié)束,國家何時才能統(tǒng)一?!?p>  姜維安撫道:“或許你我看不到那一日,但那一日一定會來?!?p>  此時諸葛宅邸。

  想著宮中赴宴的事,諸葛瞻怎么也睡不著,于是下床。

  劉氏艱難睜開眼睛,見他坐于一邊,雙手抱膝,表情困惑,走近道:“思遠,睡不著乎?”

  諸葛瞻不語,繼續(xù)在思索什么。

  劉氏道:“你今日回來也奇怪,言語甚少,是否陛下出難題給你,而讓你困惑?”

  諸葛瞻則搖了搖頭。

  劉氏道:“難道陛下說你不如姜維乎?”

  見諸葛瞻依然不做回復(fù),劉氏又道:“到底為何,請你直說?!?p>  諸葛瞻看著夫人,只好道:“夫人,陛下同意姜維要帶四萬人去漢中,兩日后便出發(fā)?!?p>  劉氏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那讓他去。如今你負責(zé)尚書臺事務(wù),成都大小事皆決定于你,又有何擔(dān)心?!?p>  諸葛瞻苦笑道:“哪有那么容易,我在政治上太年輕,很難事事如意。而姜維老道,陛下又不希望一個人權(quán)力過大,所以才如此安排??峙?.恐怕我是很難如父親故事?!?p>  見他失落,劉氏安撫道:“夫君想開一點,此事當(dāng)從長計議?!?p>  劉氏于是坐在他身邊,不再多問,靜靜陪著他。

  兩日后。

  姜維率軍,準(zhǔn)備離開成都。

  大軍行至城北時,姜維見到了前來送別的太子劉璿。

  姜維走到劉璿身前拜見,劉璿將他扶起。

  劉璿看著前方,道:“大將軍可知前方為何山?”

  姜維一看,道:“太子,此是武擔(dān)山?!?p>  劉璿道:“先帝在那登基,丞相在那鑄鼎,你可知意欲何為?”

  姜維道:“先帝和丞相是希望得到這古山神力,從此驅(qū)除賊患,光復(fù)大漢,問鼎天下?!?p>  劉璿道:“就是這意。只是這經(jīng)歷過于坎坷,先帝與丞相皆半途而止,未能如愿。而這個重擔(dān)便落在陛下和大將軍之肩?!?p>  姜維道:“所以末將不敢耽誤,今日又要領(lǐng)兵前去漢中,整軍備戰(zhàn)。”

  劉璿道:“大將軍,吾知你心里有苦。吾姐夫確實有一些個人想法??赡闱f別與他一般見識。此般去漢中,我也是支持你,所以親自前來送行。”

  姜維道:“姜維謝太子殿下。都護有自己想法實屬正常,我走之后他也可以更好管理國政,對他來說,亦為好事?!?p>  劉璿道:“話是這么說,就不知我姐夫爭氣否。”

  姜維笑了笑,道:“放心吧,都護年輕又聰慧,況且還有諸多老臣輔佐,定有一番作為?!?p>  這時,只見有人在遠處高喊:“大將軍!大將軍!”

  姜維回頭一看,是向充趕來了。

  向充至姜維、劉璿身邊,立即拜道:“太子殿下,大將軍?!?p>  劉璿道:“向尚書,你也來送行大將軍乎?”

  姜維道:“非也,當(dāng)有事求于大將軍?!?p>  姜維疑惑,道:“有何事,請講?!?p>  向充道:“大將軍,希望能帶我一起去漢中,我不習(xí)慣待在尚書臺?!?p>  一聽是這事,姜維笑著對劉璿道:“你看這個向尚書,他哥向?qū)檶④娙ナ篮?,他就一直想北伐,讓他在尚書臺任職他還不樂意?!?p>  劉璿對向充道:“向尚書,你當(dāng)今職務(wù)為尚書,尚書有尚書之責(zé),只要你能盡好職責(zé),一樣是為國效力,何必定要上前線。”

  向充為難,看著姜維,道:“大將軍,請你帶上我?!?p>  姜維道:“向尚書你可知,你在尚書臺發(fā)揮之作用比前線三個將軍都大。若大軍在前方出現(xiàn)糧草困難,還需你之支持也?!?p>  向充為難道:“可是尚書臺已被諸葛思遠掌控,我說不上話,待在那里難起作用而又憋屈難忍?!?p>  姜維安慰道:“你想多矣,臣子為國盡職,非為某人,誰又會針對你,不要總想著沒有之事?!?p>  見他還不明白,姜維道:“向尚書,你眼里還有我這個大將軍乎,我命令你,回尚書臺!”

  劉璿道:“既然大將軍需要你在尚書臺任職,你還是回去為好?!?p>  見姜維、劉璿皆不支持自己,向充這才道:“向充領(lǐng)命!”于是離開了。

  向充離開后,姜維對劉璿道:“太子,臣該出發(fā)也?!?p>  劉璿道:“其實我也很想隨大將軍去漢中,只是陛下不允許。”

  姜維道:“你為太子,國之根本,身份尊貴,并不合適上前線,還請回宮,伯約告辭!”

  劉璿嘆了口氣,道:“好吧,大將軍保重!”

  姜維拜別后即上馬,全軍開赴漢中。

  當(dāng)姜維大軍走遠后,劉璿還久久站在那里。太子仆蔣顯見況勸他回宮,他終緩緩回去。

  吳國方面。

  出使?jié)h國的薛珝,回到吳國國都建業(yè),此時吳宮朝堂之上。

  薛珝道:“陛下,臣出使鄰國,得軍馬三千匹,皆為西部好馬,可壯大我國騎兵。”

  孫休頗為滿意,道:“薛愛卿,這次出使鄰國辛苦矣。除購得軍馬,卿在鄰國有何新發(fā)現(xiàn),可詳細說來?!?p>  薛珝道:“遵令。臣認為,鄰國時日無多矣。鄰國皇帝太老,昏聵無能,只知鋪張浪費,不懂民間疾苦。鄰國內(nèi)政統(tǒng)領(lǐng)者為諸葛思遠,雖說為諸葛亮之子,但二者相比,相差甚遠。他目前還在想辦法擴大自己威望,善交浮夸,缺少實干,自負非凡,不具備經(jīng)營國家之能力。臣在蜀中郊野詳細觀察,民弱窮困,面有菜色。臣聽說高堂之上燕雀,母鳥喂養(yǎng)著小鳥,自覺生活安逸舒適。煙囪破裂,房屋燃燒,燕雀仍怡然自得而不知禍?zhǔn)录磳砼R,這便是鄰國之現(xiàn)狀也?!?p>  薛珝這番言論之后,吳國朝堂君臣皆為之唏噓。

  孫休呼吁安靜,又道:“看來這個鄰國確實靠不住,或離亡國不遠矣。丞相,卿如何看待此事?”

  濮陽興出列,道:“臣以為蜀乃弱國小國,遲早被魏國所滅,吳國君臣應(yīng)做好準(zhǔn)備,若魏大舉入蜀,我國也要興兵策應(yīng)。”

  孫休點頭,并道:“丞相很有遠見。張愛卿,卿覺得魏國何事會南下伐蜀?”

  張布道:“目前還不好說。如今我國與蜀國依然是盟國,正常來玩即可。而若魏伐蜀之日,陛下可假意支援,兵至邊界,觀其成敗,從中取利?!?p>  孫休贊道:“善!就如卿言?!?p>  吳國朝堂之上,一時全研究起如何對付鄰國。

  姜維大軍一路向北,當(dāng)來到一個叫江由的地方,大軍停了下來,姜維見到了駐守在這里的守將馬邈。

  說到馬邈,要說說馬家,也就是馬超家族。

  馬超家族實在是太慘了,就如馬超臨終前上疏所言:‘臣家族兩百多口人被曹操幾乎殺盡,只有堂弟馬岱,請讓他來繼承臣已衰微之宗廟祭祀,將他托付給陛下后,臣便無話可說?!R超死后,留下兩個孩子,兒子馬承繼承爵位,女兒許配給安平王劉理。

  馬超之子馬承這個人沒有任何作為,馬超堂弟馬岱還不錯,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病逝后,奉命斬殺魏延。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而這個馬邈,屬于馬岱的后裔。

  馬家和姜維之間,其實還有點故事。

  馬超在后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初,向張魯借兵會同韓遂率羌族、戎族進攻涼州祁山,擊敗了祁山守將姜敘,羌戎繼續(xù)進攻冀縣時,姜敘手下將軍姜囧為保護姜敘,不幸戰(zhàn)死疆場。姜囧之子姜維,當(dāng)時十二歲。同年,馬超被夏侯淵、張郃二路大軍擊敗,姜維隨夏侯淵部收復(fù)涼州,少有功名。

  這么一看,馬家算是姜維的殺父仇人。但故事未盡,后來馬超投奔劉備,姜維投奔諸葛亮,二人又同為季漢效力,這又成了一樁奇事。

  當(dāng)然,姜維歸漢時,馬超已去世好多年,如今又過去三十余年。

  姜維、馬家否還計較當(dāng)年的事,不得而知。

  此時,姜維和馬邈站在城關(guān)之上,姜維道:“馬將軍,江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從陰平到江由,有一條數(shù)百里之古道,名景谷。以前丞相在時,在道上設(shè)有關(guān)隘,后來丞相去世,國力減弱,關(guān)隘便被撤掉。所以敵人是有可能從景谷殺出,不得不防矣?!?p>  馬邈道:“大將軍,這事末將明白,確實要加強偵查敵情和防范敵軍偷襲?!?p>  姜維道:“我留三校兵馬于你,請一定嚴(yán)守江由?!?p>  馬邈想了想,道:“三校兵馬是否偏少?”

  姜維道:“江由乃蜀北名關(guān),群山環(huán)抱,涪水中流。關(guān)口險峰壁立,直插云天。關(guān)下江流湍急,濁浪翻卷。先帝與丞相在時經(jīng)營多年,幾十年來修得非常堅固,三校軍力足以抵擋上萬敵軍。”

  馬邈道:“末將領(lǐng)命!”

  姜維道:“記住,定要以軍人之職責(zé)守衛(wèi)江由,這安著危國家之命運,不容有失?!?p>  馬邈道:“末將定牢記大將軍之言,堅守江由。”

  姜維在江由停留一日后,去往漢中。

  不久后。

  漢中陽安關(guān)口。

  今日這里忽然熱鬧起來,因為漢國四萬主力和當(dāng)?shù)剀娛吭萍诖?。這是自季漢景耀元年以來,近三年沒有發(fā)生過的場景。

  此時姜維坐在將軍府前堂,關(guān)中都督傅僉道:“太好,大將軍你可回來,閑置三年,我就盼著出兵大干一場!”

  綏武將軍蔣斌道:“我在漢城這些日子,日日皆備戰(zhàn)備戰(zhàn),練兵練兵,如今時機終于來臨。”

  監(jiān)軍王含道:“據(jù)說來了四萬人,恨少,若是五六萬該多好!再不北伐,自己便老死,還不如戰(zhàn)死沙場來個痛快?!?p>  黃金圍督柳隱道:“王監(jiān)軍所言甚是,柳某我年過七旬,大將軍亦有六旬,皆國中老將,時間真不多以?!?p>  參軍來忠道:“幾位將軍說得在理,不如上表北伐。”

  牙門將軍趙廣道:“大將軍,這次北伐請讓我做先鋒!”

  督軍裴越道:“我難得來一次前線,先鋒請讓我來!”

  于是眾人情緒高漲,皆請命出戰(zhàn)。

  見況,姜維倒是很淡定,看了眼李密,李密走到眾人身前,道:“眾位將軍,眾位將軍請安靜,大將軍知道眾將皆愿北伐,但北伐需要一個周密規(guī)劃和良好時機,且不可著急。下面,請大將軍說話?!?p>  姜維看著眾將,道:“諸位,我來之前已給諸位發(fā)過軍令,我就是練兵,何時說過要北伐。若以安排,我早會向諸位說明!”

  眾人見況,便沉默。

  姜維又看遍諸將,道:“是否有未到之人。”

  李密道:“大將軍,右驃騎將軍胡濟沒到?!?p>  姜維道:“胡濟,他為何不到?”

  李密道:“胡濟被調(diào)到漢壽,漢壽在漢中之南,可不算前線,所以他接到軍令可選擇不來。”

  姜維想了片刻,道:“上次叫北伐不來,這次叫開會也不來,簡直就是個‘不來將軍’?!?p>  蔣斌道:“大將軍,他不來就不來,這位資歷太老,丞相都很敬重他,陛下亦如此,你調(diào)不動也不奇怪?!?p>  王含道:“確實如此,此人難以勉強?!?p>  姜維道:“團結(jié)才有希望,怎能離心離德!”緩了口氣,繼續(xù)道:“罷了,隨他去,我從此再不過問管此人?!苯S說后看著傅僉,道:“傅都督,漢中方面近期是否有軍情?”

  傅僉道:“大將軍,軍情尚無,但有一個問題,需要你出面解決。”

  姜維道:“請講?!?p>  傅僉指著門口,道:“武興圍督蔣舒,你過來?!?p>  蔣舒從門口走了進來,拜道:“末將蔣舒拜見大將軍?!?p>  傅僉道:“你今日怎不罵人,變得如此乖巧懂事。”

  蔣舒道:“不敢,不敢?!?p>  姜維看著傅僉,道:“他怎么回事,你直接說?!?p>  傅僉道:“諾!蔣舒這人,剛到陽安關(guān)口就抱怨,說自己是羽林軍,不是漢中軍。后來我實在管不了,就讓他去武興做圍督,可他又嫌那里遠不愿去。等終于到了那里,不探查軍情,不訓(xùn)練士卒,整日睡覺飲酒與抱怨,反復(fù)說自己是羽林軍,不想待在漢中,想回成都。抱怨已有兩年,我實在管不了。大將軍前來,希望將軍能好好管制此人?!?p>  見他這么說自己,蔣舒解釋道:“傅將軍,你可不能中傷我,我在武興兩年,將那里治理得毫無問題,也沒犯何錯。敵人沒占我城關(guān),更沒放一個敵人入關(guān),我沒有失職也,為何要讓大將軍數(shù)落我。你這分明就是看不慣我,想公報私仇。”

  傅僉道:“嘴還挺硬,大將軍,這人必須管制,留下將有大患!”

  蔣舒又反駁道:“你這人怎這般討厭,我惹你了,為何總看不慣我!”

  見兩人吵起來,李密勸道:“你二人休要爭吵,此事請大將軍酌情處置?!?p>  姜維想了一陣,對蔣舒道:“武興那個地方,位于武都和陽安關(guān)口之間,生活條件確實苦點,人在那里待久,可能會生難受,我可把你調(diào)走。只是要把你調(diào)回成都也不太行,因你沒立功,沒有擊殺一個敵人,我私下調(diào)你回去,怕難服眾。”

  姜維對傅僉道:“武興雞肋,若沒交戰(zhàn),在那養(yǎng)一、兩千軍士,空耗糧草,難有大用。不如將蔣舒撤回陽安關(guān)口,另增探馬打聽魏國情報,若有軍情,再應(yīng)變也來得及?!?p>  見傅僉、蔣舒各向一邊,依然不服氣,姜維道:“我意已決,蔣舒撤回陽安關(guān)口任副都督,以此加強關(guān)之的軍力?!?p>  李密道:“二位將軍,請都放下恩怨,支持大局,團結(jié)一致,保衛(wèi)國家。”

  姜維又看著傅僉、蔣舒,道:“你二人還有何話要說?”見二人依然不語,姜維接著道:“若沒有,就這么辦。這次我要在前線長期治軍,你二人有任何問題皆可隨時向我匯報?!?p>  見姜維已決定,傅僉轉(zhuǎn)回身來,只好道:“大將軍,末將領(lǐng)命便是!”

  蔣舒也道:“謝大將軍,末將領(lǐng)命后即刻返回武興,撤軍陽安關(guān)口。”

  姜維點了點頭,道:“我提醒你二人,一定要堅守職責(zé),若有人再鬧,我定決不輕饒?!?p>  傅、蔣二人便答應(yīng)。

  看起來這事得到了妥善處理。

  開完會后,眾將離去。

  姜維和李密走出官府,站在城墻邊,看著遠處。

  見姜維表情迷蒙,李密道:“大將軍,你此時在想何事?”

  姜維道:“我在想長安?!?p>  李密嘆了口氣,道:“如今進也不成,退也不成,只能困在這漢中?!?p>  姜維看著他道:“所以有時我很懷念諸葛丞相在時,很懷念和車騎將軍夏侯霸一起北伐之時,那時的漢軍,指向祁山,震動天下,多么壯舉。我不知以后還是否能重現(xiàn)?!?p>  見姜維感慨不已,李密道:“丞相在時諸將,今日已凋零殆盡,所剩無幾。正所謂時機可遇不可求,天命可順不可逆。在下亦不知何時才有那般歲月,亦感嘆命運之不公?!?p>  姜維拍了拍石墻,本想再說什么,卻沒有再說了。

  就這樣,姜維為避開朝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主動來到漢中屯兵。

  而之前諸葛亮、蔣琬、費祎皆有漢中附近屯兵之舉,這么看來,選擇前線屯兵或是季漢軍事主官為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迫不得已的共同點。

  然而屯兵不易,北伐不易,數(shù)十年來,眾人皆知。

  如今魏國在經(jīng)歷了諸葛誕之叛后,形勢已穩(wěn)定許多年,國力增強不少。

  吳國,與魏作戰(zhàn)幾十年,雖互有勝負,卻依然沒拿下戰(zhàn)略重鎮(zhèn)襄陽(陳邵短期占據(jù))、合肥,從而占據(jù)荊州、揚州全境。

  所以幾十年來,天下割據(jù)依舊三分。魏強而漢、吳弱。

  或許這就是天意。

  姜維帶著主力在漢中,諸葛瞻統(tǒng)領(lǐng)國政在成都,這樣的安排又是否真的合理?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的天下又將發(fā)生哪些事,季漢國又將何去何從,請看下一卷。

  第四卷結(jié)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