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綠光
李顯帶著百官遷回長安,沈夢昔這次留在了洛陽。李顯極力勸說妹妹跟去長安,并想依靠性格堅毅的妹妹,共同對抗脅迫他的五王。
沈夢昔深思熟慮后,還是沒有答應(yīng),五王勢大,短期內(nèi)不宜直接正面對抗,再者李顯昏庸,她若去長安,涉及朝政,必然與韋后有利益沖突。既然武帝打算把江山交給李顯,那就是打算讓他和武家聯(lián)合,她也不想趟這渾水。
李顯給妹妹加號鎮(zhèn)國太平公主,加封一千戶。李旦一家則乖乖跟去長安。
武攸暨還住在積善坊府邸,也沒有去長安,皇家沒有合離的先例,但若沈夢昔想,還是可以的。兩人為此長談了一次,武攸暨表示不想合離,也不要侍妾通房,他很享受每日作畫彈琴的日子,如有一日,公主有了心上人,他定會讓出駙馬之位。沈夢昔瞇起眼睛看著武攸暨,覺得他極有可能是ED,不禁有些同情,想想自己也不可能在唐代挖到一個投脾氣的人出來,干脆就先讓他占著這個位子吧,省得有人惦記著再賜婚。
武攸暨敏感地從她的眼神中,讀懂了那同情的含義,氣得忽地站起來,頭一次甩臉子走人了。
沈夢昔聳聳肩,也不計較。武攸暨的子女都已成親,孫子也都有了兩個,他不想要女人,那就隨他去好了。
沈夢昔依然住在青云山莊,每日日程安排得相當(dāng)緊湊,打拳打坐,寫字讀書,學(xué)習(xí)周易、天文之外,還加了琵琶,十指飛輪,直彈得神鬼回避,樂師苦笑說,彈琵琶要有童子功,像她這樣的練個三五年,都很難自娛自樂。
琵琶為彈撥樂器之王,沈夢昔本來也沒想一蹴而就,不過是閑來無事消遣,守著身邊的各行高手,不想浪費資源罷了。
另外隔日還要聽取沈七總結(jié)的匯報,有時還要與屬官開會議事,日子過得充實而忙碌。
胤兒和簡兒封了郡王,卻無實權(quán)。沈夢昔劃撥了一半護衛(wèi)交給胤兒直接指揮,給了他充分自主權(quán)。簡兒則天南海北地跑,比胤兒當(dāng)年走得還遠。
玉兒日子過得平靜,狄敬恩雖有些古板,但踏實可靠。玉兒年初剛生了個女兒,沈夢昔第一次當(dāng)外祖母了。
府中大小事務(wù),從廚房、針線、庫房、到店鋪、賬房等,鹿兒倒是都經(jīng)手了一遍,她已經(jīng)與去年的新科探花陸行止定親,陸家為徽州一個中等家族,只有一個族叔任戶部六品官員。
陸行止是鹿兒自己挑的,看了狀元游街,又去宮中跟舅父借了陸行止的試卷查看,之后跟沈夢昔借了四個護衛(wèi),兩個派去徽州調(diào)查一番,兩個在京中調(diào)查。
還自己制造機會,偶遇了兩次探花郎,一起飲酒賦詩。胤兒也與之接觸了幾次,回來說人品不錯,就是家世差了點。
鹿兒卻不管,一錘定音,就是他了!
沈夢昔有些吃驚,“就是他了?不再看看?”
“人嘛,都差不多,長安洛陽的各家郎君鹿兒都知道一些,他家人還算敦厚,他也差不了多少。沒什么野心,正好過日子。”
沈夢昔樂了,這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奔目標(biāo)而去。
“行,和你姐姐一樣,先訂了,隨時可以反悔?!?p> 鹿兒抱住沈夢昔的腰,“要是能倒插門就好了,鹿兒不想離開阿娘身邊?!?p> “喲喲喲,這是早上又吃蜂蜜了?!?p> ******
韋氏垂簾聽政,上官婉兒則以皇妃身份掌管內(nèi)廷,并負責(zé)起草詔令,兩人配合倒也和諧。上官婉兒此時已經(jīng)42歲,說是皇妃,其實也就是給個方便后宮行走的官職,故而后妃是互助的工作關(guān)系,無需爭寵。
上官婉兒文采斐然,浪漫感性,她建議擴大書館,增設(shè)學(xué)士,平日里最喜主持風(fēng)雅,品評詩文,一時間詩才詞臣,廣聚門下,時有高朋滿座,高談闊論。沈七匯報來,沈夢昔第一反應(yīng)竟有那便是民國太太客廳的錯覺。
受武帝耳濡目染將近三十年,上官婉兒深信女子絲毫不弱于,甚至更強于男子,她空負一腔才華與抱負,因身份限制,只能苦苦蟄伏。與韋后和安樂公主聊天中,時時提起武帝,推崇武帝行事風(fēng)格,并夸贊韋后有武帝風(fēng)范。
韋后效仿武帝當(dāng)年,也提出一系列利民政策,比如百姓五十九歲后即可免除勞役,比如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規(guī)定男丁二十三歲才算成丁等等,李顯一一批準。
安樂公主的夫君是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xùn),李顯與武三思既是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家,武三思拿出當(dāng)年討好武帝和張氏兄弟的勁頭,把李顯唬得五迷三道,對武三思信任有加,竟允許武三思隨時入宮商議政事,如果武三思有兩天沒進宮,第三天,李顯就會帶著韋后,微服去武府,有時也帶著上官婉兒。
武帝時期,武三思與上官婉兒就極其熟識,如今更是熟絡(luò),韋后與上官婉兒常常同武三思,毫不避諱地下棋、飲酒娛樂,久而久之,李顯頭上就戴了兩頂綠帽子,但李顯萬分信任三人,自得其樂地蒙在鼓里,做著甩手皇帝。
沈夢昔聽著匯報,恨得牙根癢癢。暗想,難怪武帝十分不喜李顯,她對這個懦弱無能的三兄也喜歡不起來。
但李顯通過武三思的勢力,在兩年內(nèi)相繼設(shè)計或貶或殺了張柬之等五王,對于當(dāng)年五王逼宮武帝,李顯還是有著很重的心結(jié),處置完五王,他覺得終于可以安心祭拜母親了。
而武三思和武家,再度權(quán)傾朝野,不可一世。
沈夢昔至此,徹底明白武帝的布局。——這江山,雖不姓武,但依然掌握在武家人手中!
武帝臨終時,告誡沈夢昔不要參與朝中爭斗,安心過逍遙恣意的日子,沒有人會動搖她公主的地位。這么多年,武帝從不與她討論政事,朝中也無人關(guān)注她這個愛享樂、喜歡雜學(xué)的公主。
那么,當(dāng)年,武帝不立武三思為太子,是不是也是要保護武家子侄呢。武三思龜縮蟄伏,朝中所有注意力都轉(zhuǎn)到李顯身上,那些傾向于恢復(fù)李唐的世家官員也都安下心來,武家勢力得以保存。
只是武帝活得太久了,按捺不住的人還是沖出來,爭了功,奪了權(quán)。
人人都讀史,都知道皇帝愛斬功臣,卻都趨之若鶩地爭那所謂功名。就如韓國總統(tǒng)一樣,無一有好下場,卻依然有人輪番上陣,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經(jīng)天緯地,與眾不同。
所有的權(quán)臣,無不喜歡懦弱無主見的皇帝,就好像劉阿斗。
張柬之等五王當(dāng)年覺得李顯懦弱,易于掌控,迫不及待推翻武周,扶持李顯,但是他們沒有料到這樣的皇帝,也有自己方法翻身,兩年后,五人全部落了悲慘下場。
史書上說,是韋后毒死了李顯,欲效仿武帝,再稱女帝。沈夢昔想的是,再過幾年,她就搬到長安,盯緊了韋后,起碼不讓三兄死于非命?,F(xiàn)在看,性格決定命運,有些人,是救不活的。
沈夢昔嘆氣,讓沈七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