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義學,現(xiàn)在已經停學了。
徐家入不敷出,現(xiàn)在勉強維持生活,不會再把錢投入免費教育里了。
徐家義學的停學,讓五萬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地方。
特別是之前從松江府公立學校退學的學生,現(xiàn)在是雙倍的懊悔。
因為他們現(xiàn)在回去上學,要交雙倍的學費。
每個學期一兩銀子,這個價錢還是讓大部分家長肉痛的。
在徐家義學倒閉之后,許多家長因為孩子現(xiàn)在無學可上,只能含著淚再把孩子送回來。
只是二次入學,那就沒有了補貼政策。
本來一學期一兩銀子學費,徐奕和衙門各補貼了四分之一,讓學生上學只用花500文一學期。
但現(xiàn)在還想再次入學,就沒有補貼學費了,學費明明白白就是一兩銀子。
再加上,徐奕原本早就告知過了,再次報名需要繳納雙倍學費。
所以現(xiàn)在二次報名,則需要交二兩銀子,才能繼續(xù)上學。
二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
眾多家長看到了這個價錢,不僅在心里咒罵這古怪規(guī)定。
但在現(xiàn)實中,這也家長卻只能掏空錢包,暗自在心中流淚了。
免費的才是最貴。
華亭縣的家長們,領先時代500年,深刻的學會了這個道理。
徐奕的公立教育體系,在運行的過程中,一直是虧錢的。
但是這一波操作下來,居然還賺到了不少錢。
不光把學生的補貼賺了回來,并且還賺了不少。
把這些錢,再全部投入教育,讓他們用在該用的地方。。
松江府公立學校體系,在整個松江府范圍內,已經有了七萬多名學生,而且這個數(shù)字還在不斷上升。
這七萬多名學生,平均每屆有6000人。
能上完高中的估計會剩下3000左右。
按照這個時代的平均水平,能有高中文化,已經很了不起了。
只要通過畢業(yè)考試,就能進入徐奕建立的大學里上學,學習技術和文化。
徐奕建立的學校,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到大學,都可以無限跳級。
只要能力達到,所有的學校都能跳級一年畢業(yè)。
這個學制,是徐奕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
所有的孩子,只要能力達到就可以跳級學習。
不光能節(jié)省學費,跳級還能獲得獎學金,節(jié)省上學時間。
徐奕甚至明目張膽地鼓勵學生跳級,跳的越多,獎學金越多。
按現(xiàn)代教育模式來說,完整的接受學校教育,至少需要十六年時間。
可FIB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意識降臨這個世界。
也許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更多也許五十年。
要是等十六年之后,徐奕才能擁有第一批“大學生”。
要是這樣,這效率可真的太慢了,干脆就直接投降算了。
所以徐奕必然不能采取現(xiàn)代的學制,必須要提升學生加速畢業(yè)的速度。
只要能完成畢業(yè)考試,就算是上完了學。
不管是十二歲還是二十歲,只要拿到文憑,就能進行工作。
這就是徐奕需要的教育模式。
徐奕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三頭六臂。
不可能像那些傳說故事中的主角一樣移山填海,什么事情都自己親力親為。
現(xiàn)在,徐奕已經把自己手上的醫(yī)保系統(tǒng),松江府醫(yī)院,明儲銀行,報社業(yè)務,郵局業(yè)務,建筑等等項目。
全都分給了下面的人運行,如果讓徐奕自己掌控所有項目,恐怕徐奕會直接累死。
以后,徐奕能掌控的盤子越來越大,現(xiàn)在不培養(yǎng)人才,以后用起人來,只能捉襟見肘,兩眼一抹黑。
只有通過教育,培育更多人才,這才是最好的發(fā)掘人才的方法。
..
這幾天,水力紗廠,和水力織布廠的工作已經完成不少。
機器初步的效率不錯,一臺機器頂?shù)纳纤氖畟€人力的生產。
隨著三班倒工作制度的推進,徐奕的產量也越發(fā)提高。
織造品的數(shù)量,離著那十三張訂單的需求數(shù)量,越來越近了。
估計在第四個月,所有的訂單絕對可以完成。
不過,有了高效的生產方式,徐奕現(xiàn)在還是高興不起來。
雖然,這些紡紗機器,織布機器都比現(xiàn)在這個時代先進200年左右。
雖然,比起正經的現(xiàn)代工廠,這些東西只能說是一個土作坊。
雖然,通過生產可以賣出更多的布匹,賺到更多的錢。
但是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明白什么叫做周期性的社會危機。
如果徐奕大量制造布匹,不適應這個時代的生產關系。
隨著徐奕的工業(yè)布賣的越多,鄉(xiāng)下以織布為生的小農,會少了一份收入來源。
少了收入來源,也就沒錢買布。
而城里的人,也不會穿十件衣服。
所以,徐奕就算大量制造布匹,也沒辦法賣出去。
所以,這就形成了社會的周期性危機。
徐奕的布賣不出去,老百姓口袋里沒有錢買布。
這樣的社會現(xiàn)象,被稱為經濟危機。
也可以叫做,小農的破產。
大明朝作為一個封建社會,是以自耕農和中小地主為主體的社會,經濟是非常脆弱的。
如果徐奕大量生產布匹,導致小農經濟破產,那必然會發(fā)生饑荒,戰(zhàn)爭,內亂等多重危機。
所以,徐奕就算是建立了高效的生產模式,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中,也得逐漸的緩慢的推進機械化的改革才行。
不然小農破產之后,社會的周期性規(guī)律,會給徐奕重重的一擊,摧毀徐奕所建立的一切。
不能急,只能一步步來。
徐奕現(xiàn)在空有巨大的產能,卻不能生產太多,這無疑也是一種痛苦。
這也是和某些“牛奶賣不出去,只能把牛奶倒進河里”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什么時候可以大量生產呢?
這個問題,徐奕想了又想,只能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方法。
這些布匹不能出現(xiàn)在大明的經濟體系里。
也就是說,這些布出售之后,不能在大明銷售,不能流通到大明的市場里。
這樣,才能讓占社會主體的小農不破產,大量手工業(yè)者不失業(yè),不產生劇烈的社會危機。
第二個。
這些生產出來的布匹,只能在一個不是小農為主體的經濟圈里流通。
這樣頂層設計之下,過量的商品輸入,與小農無關。
因為社會主體并非農民,所以就不會導致小農的破產,也更不會干擾到小農的正常生活。
所以,建立這樣的一個經濟圈,隔絕兩種經濟,才能開始良性發(fā)展。
為什么之前,徐奕想要將整個松江府的三大家族全部消滅?
原由,皆因于此。
把一個地區(qū)所有的保守力量,封建勢力全部消滅,才能徹底建立一個內循環(huán)的經濟圈。
只有這樣做,一方面不破壞大明這套龐大而脆弱的農業(yè)經濟圈,讓社會不在變革中崩潰,產生內亂。
另一方面,還能得到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使得經濟模式和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
因而,徐奕建立的經濟圈,至少要完全掌控一個府的地盤,才能實現(xiàn)經濟的循環(huán)。
再之后,就算是在松江府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圈了。
可除了松江府以外的地方,依然得是小農經濟為主的社會,不能參與徐奕的建立的經濟圈循環(huán)。
可徐奕也沒有那么多精力,一個個的根除各地方保守的封建勢力。
所以,松江府之外的保守勢力,只能慢慢改變他們了。
連清理松江府三大家族,這樣一件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徐奕做的都很麻煩。
就算在徐奕不擇手段的加速之下,松江府的全面整合。
估計也得等到翊國公郭勛被首輔夏言整死,正式告別歷史舞臺之后,徐奕才能拿下郭家這塊最難啃的骨頭。
全面掌控松江府,徐奕清理松江府保守勢力完成,估算就得用整整三年的時間。
想要全部清除整個大明的保守的地主們,估計只有戰(zhàn)爭這一條路了。
但是,在FIB的入侵危機之下,進行大明內部的戰(zhàn)爭,則是天方夜譚,是一個根本就不用考慮的選項。
外敵加上內戰(zhàn),這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只有白癡才會這么干。
徐奕現(xiàn)在尋找到的最好的一條路,就是在不破壞大明經濟結構的情況下,盡量改良社會。
這樣的模式,可能也是最快速和穩(wěn)妥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