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將軍早有察覺,所中之毒甚微,今煎服數(shù)幅草藥后,已無大礙。脈象已見平穩(wěn),只需稍加調(diào)理,不日便可痊愈?!蹦情L須郎中跪坐榻上,放開李逸的腕子道。
“多謝先生妙手回春,某方能萬幸撿回一條性命?!惫蜃谏鲜椎睦钜?,忙將案桌上的一錠金推在郎中面前,接口道:“些許診金,聊表某感激之情。”
“呵呵,老朽行醫(yī)素來以緣而定,豈敢當(dāng)?shù)膶④娭刂x?”郎中輕笑著推辭。
“哎?先生行醫(yī)天下,澤及四海,沿途也須吃食住用,先生耗費心神,休說某得先生相救,便只是遇見也必要敬奉微末,以表對先生高義之欽慕。本該奉上重金,奈何某只是一軍卒,囊中不豐,還望先生勿要怪某怠慢才是?!崩钜葑蚤缴掀鹕?,躬身將那金錠雙手奉在郎中面前。
郎中只得接了,輕笑道:“蒙將軍如此厚贈,小老兒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
“華先生醫(yī)術(shù)高明,有活死人肉白骨之能,若非先生此次搭救,此時某恐已成黃泉之鬼久矣。先生對某有再生之恩,日后若有所差,只需使人前來知會便是。某必厚報?!崩钜菅赞o懇切,對坐上郎中華佗又是深深一禮。
“將軍言重了,數(shù)日前小老兒欲離洛陽往汝南而去,行止城門,恰逢仙道左慈,其言觀星象大變,這洛陽城中必有貴人臨世,且其勸老朽暫留兩日,熟知當(dāng)日便遇將軍麾下在街上尋訪郎中,這才來在府上略盡綿薄。今將軍已無礙,老朽就便告辭。”
“先生厚恩,某銘記肺腑,本欲留先生小住,又知先生志在行醫(yī)天下,不敢勉強(qiáng)。只是先生已近花甲,還四處奔走,日后某若有時機(jī),必進(jìn)言天子開辦醫(yī)學(xué),請先生做館廣授門徒,也好澤及天下黎庶,不至先生如此孤身勞累?!?p> 華佗聞言,身形一怔,心中隨之一震,對李逸抱拳道:“將軍此言乃老朽心中宏愿,若能使醫(yī)術(shù)傳播四海,則天下必可多活者眾也。將軍此言真小老兒知音?!?p> “先生謬贊某不敢當(dāng),日后某若蒙天恩,即便有幸牧守一縣之地,也必助先生設(shè)館授徒,發(fā)揚先生醫(yī)術(shù)?!?p> “哈哈哈哈,好個將軍,真乃有灼見之奇人,如此,老朽便先助將軍功成名就,步步高升,敬侯將軍能早日牧守一方之佳音,告辭?!?p> “恭送先生。”
李逸將華佗送至門外,殷殷話別后,回轉(zhuǎn)室內(nèi)坐定,不由暗自沉思。:“哎,這好好的,不過是一場意外,穿越這種狗血的事兒居然降臨到自己頭上?以前只在小說里看過這種事兒,總以為那是無良寫手胡編亂造的杜撰而已,誰曾想到自己一個堂堂二十一世紀(jì)的軍校高材生,不過是在回家探親途中見義勇為跳入河中救人,便被穿越到了這個糟糕的漢末?”
穿越而來的李逸,此世也叫李逸,字孟嘗,如今二十三歲,當(dāng)初乃是何皇后親自選拔,安排保護(hù)兒子的親信,是少帝劉辯自做太子之時,便信任有加的貼身侍衛(wèi)部將,禁軍都尉。雖有一身好武藝,且足智多謀。但平日只求自保行事低調(diào),雖得太子也就是如今的少帝信任有加,卻很少被文武百官所注意到。
數(shù)日前,十常侍意圖謀逆,蓄意誅殺大將軍何進(jìn),挾持太后與皇帝把持朝政,但早已將皇帝身邊眾人底細(xì)摸透的十常侍,忌憚皇帝身邊心腹都尉李逸之能,便假借太后之名,暗中賜下?lián)搅硕舅幍木平o李逸。一向謹(jǐn)慎的李逸雖知有詐,卻礙于太后懿旨,也不得不在人前佯裝喝下,只是全含在嗓子里并未咽入肚內(nèi)。但此毒極烈,李逸雖急忙返回府中,并有幸延請到名醫(yī)華佗醫(yī)治,卻也被毒的昏死在榻上四五日,這才被華佗救醒逃過一劫。當(dāng)然李逸其實已經(jīng)亡故,醒來的便是二十一世紀(jì)勇救落水群眾犧牲的部隊尖兵李逸了。
好在李逸穿越而來之后,繼承了此世李逸所有記憶,也很容易便知道了眼下境遇,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讓自己完全與今生的李逸相融合在一起。
醒來的李逸,換了靈魂,自然也乎換了念頭,既然!堂堂八尺男兒,來在這英雄輩出的亂世,豈可就此碌碌無為甘為魚肉?那豈不可惜?何不奮力一搏,依仗腦中對漢末三國的了解,也爭取拼個雄霸一方?說不定也能如同曹操劉備和江東孫家一般,裂土分疆成就一番霸業(yè)呢?再者!千古絕世佳人貂蟬。甄宓,江東二喬等,有我風(fēng)流倜儻的李孟嘗在,豈能再容他人染指?即便你威猛如戰(zhàn)神呂布,智謀似江東周郎,又能怎樣?
打定主意的李逸,便開始盤算計劃,要想在漢末亂世能站穩(wěn)腳跟,首先要培植自己的實力,雖說現(xiàn)在自己身為天子禁軍都尉,手中也掌管著幾百禁軍,但這些微末勢力算個屁?
現(xiàn)在十常侍已挾持少帝和陳留王逃出宮城,朝中大臣如司徒王允和西園校尉等人正四處尋找圣駕,之后便應(yīng)是董卓入京了?眼下何進(jìn)兄弟剛死,洛陽城中何進(jìn)舊部群龍無首,各部將官正在觀望,何不趁機(jī)迎回皇帝,收攬部曲先為日后打下基礎(chǔ)?
思量定了,李逸便開始琢磨,按照前世記憶,這時的皇帝應(yīng)該是被十常侍挾持往北邙山一帶,董卓此時也應(yīng)在來洛陽的路上,眼下只有在皇帝回都前,盡可能搶先將何家兄弟軍馬拿在手中才是首要。
可皇帝遠(yuǎn)在洛陽城外,自己平日不過一個禁軍小小都尉,沒有皇帝的旨意,怎樣才能讓那些手中掌控數(shù)千軍馬的將軍校尉們聽命與自己呢?思來想去想到一人,李逸不由心中一喜,太后!不錯,如今洛陽城中暗流涌動,何進(jìn)兄弟慘死,何皇后已無所依仗,文武百官多厭惡何太后平日干政弄權(quán),貪圖享樂,心中恨不能將這屠戶出身的妖妃廢掉,今何進(jìn)一死,何太后失去依仗,百官誰還肯甘心為其所用?如今何太后身邊無心腹可為之效命,正是一籌莫展之時。
好在素日太后深知自己,當(dāng)年又是太后親自挑選自己派在皇帝身邊,皇帝對自己又素來信任,平日即便去給太后請安,也曾多次讓李逸伴駕。李逸自然也算的上是天子信臣,太后門生了。若以皇帝安危和太后日后打算,說動太后頒下懿旨,給自己升官,命自己收攏了何進(jìn)兄弟部曲,那豈不事半功倍?就算日后董卓入京為孽,自己手中有了軍馬調(diào)動,也算是增加了保命的實力不是?
想到此處李逸整頓衣冠,便向?qū)m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