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父親的土地母親的河

第二十六章踉蹌的第一步

父親的土地母親的河 楊允勇 3764 2020-07-14 07:29:55

  春節(jié)過后,柳曉楠寫下他有生以來的第一篇“小說”,洋洋灑灑三千多字。

  這是他迄今為止寫下的最長的一篇文章,自我感覺文筆順暢詞語飽滿,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自己這半年來的所思所想:前途的迷惘和無望;農(nóng)村的落后和農(nóng)民的野蠻愚昧;夢想與土地的沖突;與環(huán)境格格不入,難覓知己......

  用的是第一人稱,夾敘夾議,仿佛看到一個真實的苦悶彷徨的自己,寫完后竟把自己感動的偷偷落淚。

  用心修改了幾遍,認真地謄寫好,迫不及待地按照《海燕》上的地址寄出去。擔心郵寄過程中意外丟失,不惜多花了一塊錢,用掛號信的形式寄出。

  耐心地等待,強烈地期盼。稿件寄出后,柳曉楠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他覺得眼前的一切,忽然都有了新鮮的實際意義。

  在晚間,半導體收音機里有一檔文學欣賞的固定欄目,播放歷屆全國優(yōu)秀中短篇小說獲獎作品。不管白天的活兒有多累,他都是最忠實的聽眾。

  在娓娓道來的朗讀聲中,他汲取著養(yǎng)分與力量,沉浸在一個甜美的夢境中: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寫出這樣一篇有影響力的作品,最好能拍成電影,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一篇小說引起轟動,一舉成名天下知,還可以獲得進修學習的機會。

  柳曉楠最大的心愿,是有朝一日能夠踏進大學校園,系統(tǒng)地學習文學知識,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以暫新的姿態(tài)站在谷雨的面前。

  這個目標是有望實現(xiàn)的。柳曉楠自以為自己寫的小說并不差,只要能在刊物上發(fā)表,便是朝著夢想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幻覺刺激著他的神經(jīng),異常地興奮與活躍。

  開春是枯水期,池塘里的水位急劇下降。四哥有一張舊漁網(wǎng),他帶著柳曉楠到池塘里打魚。四哥站在岸邊,雙手雙臂端著漁網(wǎng),拉開一個回頭望月的架勢,腰部一扭雙臂一揚,將漁網(wǎng)甩了出去。

  四哥有力氣,漁網(wǎng)甩得遠,可水平有些差勁,漁網(wǎng)不是呈規(guī)則的圓形沉落在水里,而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等漁網(wǎng)完全沉進水底,四哥開始收網(wǎng),水面渾濁并有碩大的水花翻騰。

  柳曉楠在岸上大聲提醒:“四哥,你慢點拉,有大魚?!?p>  四哥顧不上回頭,眼睛緊盯著逐漸收攏起來的漁網(wǎng),壓低身子說:“我知道,拉起來很沉,估計是幾條大鯰魚?!?p>  漁網(wǎng)收上岸,四哥抖摟幾下漁網(wǎng),愣愣地站在那里不動,柳曉楠則大笑不止。

  網(wǎng)里是有幾條小鯽魚,可是還有二十幾只碗口大的癩蛤蟆,有的還是成雙成對,緊緊地抱在一起。怪不得收網(wǎng)時感覺特別沉,誤以為打上了幾條大鯰魚。

  四哥不服氣,將網(wǎng)里的癩蛤蟆倒在岸上,換個地方重新撒網(wǎng),結果還是打上一網(wǎng)癩蛤蟆。連打了幾網(wǎng),四哥一身水一身泥,沒打上幾條魚,繁殖期的癩蛤蟆倒被他攪得不得安寧。

  池塘水面開闊,有上百畝,池底平坦水生植物繁多,多少年來一直處于自然狀態(tài)。柳曉楠突發(fā)奇想,如果利用這片閑置的水面養(yǎng)魚,一定具有不錯的發(fā)展前景。

  關得玉三叔最近擔任了村支書,跟村上說說承包下來應該沒問題,小云也一定會大力支持。

  養(yǎng)魚是他喜歡干的事情,干好了不僅能自食其力,還會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讀書寫作。

  想好了就準備去做,等父親回家,柳曉楠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他看出父親對于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相信父親會鼓勵自己大膽地去干去闖。

  柳致心聽罷瞪了兒子一眼,出乎意料地說:“你想養(yǎng)魚,你還想干什么?不要凈去想那些不著邊際的事情,能把家里這幾畝地種出名堂來,就算你有出息。”

  柳致心自有他的道理,而且不會跟任何人說起。一是風險太大,一場洪水就會血本無歸;二是政策不穩(wěn),雖說鼓勵大家都成為萬元戶,誰知以后會不會再給兒子扣上上中農(nóng)的帽子。

  一腔熱血被兜頭澆下一盆涼水,柳曉楠干脆不再言語,他知道說什么都沒用。

  柳致心說:“眼高手低,小事做不好,還想干大事。園邊田埂上長滿了草,你怎么不去耪干凈?”

  柳曉楠說:“田埂上長那么幾顆草又不礙事?!?p>  柳致心說:“是不礙事,可那不是真正莊稼人的做派,只有懶蛋才會讓地里長草。”

  柳曉楠不再多說,出門拿起鋤頭去耪草。謹小慎微頑固保守,有這樣一個父親壓著,自己什么事情也別想干成。他第一次動了遠離父母擺脫拘束的念頭。

  春播已經(jīng)開始,柳致心沿襲了去年成熟的耕作模式。關得玉想把他的經(jīng)驗推廣出去,可是沒有一個人響應。人們都覺得玉米地里間種土豆費事不說,投資也大,都栽土豆能賣出去?

  事實擺在那里,可村民們就是不愿意改變固有的耕作模式。

  冥頑不化!柳曉楠覺得父親和這些村民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只是程度不同方式各異。他越發(fā)強烈地期待自己的小說能夠發(fā)表,用事實回敬父親的輕視。

  一個多月后,柳曉楠收到編輯部寄回的一個更大的郵件,牛皮紙信封沉甸甸的。小說發(fā)表了?不會這么快吧?

  莫名地緊張興奮激動,遲疑地打開信封,他的那篇稿子首先滑了出來。心中一沉,雙眼模糊,所有的期盼與幻覺回歸于零,只剩下一片空洞與茫然。

  穩(wěn)定了一下情緒,將信封內(nèi)的物品全部倒出,是三本刊物和一封退稿信。這倒是個意外,至少說明編輯重視自己,沒有把自己的稿件當成垃圾扔進紙簍里。

  柳曉楠拿起那封退稿信,滿懷敬畏之情認真閱讀。

  信中寫道:作者您好!首先感謝您給本刊投稿,對本刊的大力支持。坦率地講,您的字跡別具一格,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您的稿件不是文學作品,只是一種不良情緒的積累和宣泄,不難看出帶有明顯的高中生議論文的痕跡。

  小說是寫人的,通過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形象性格命運,深刻揭示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復雜性。您是否真正懂得您腳下的那片土地?是否真正了解生活在您身邊的那些農(nóng)民的內(nèi)心世界?

  向您推薦一本書,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望您能認真閱讀幾遍,細細地揣摩。隨信寄去幾本文學內(nèi)部刊物,里面有大量文學家評論家著名作家的文章,闡述了各自對文學的思考和寫作歷程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用心去體驗生活,用心去觀察萬事萬物,多做積累,去寫您所熟知的最能打動心靈的人和事,祝您早日叩開文學的大門!另,以后投稿請用方格稿紙謄寫。

  署名趙廣志。

  看完退稿信,柳曉楠不禁啞然失笑苦不堪言。僅憑一個小女孩的信口開河,僅憑初高中當過語文課代表、作文常常被老師當作范文那點底氣,自己就冒冒失失地想闖進文學的神圣殿堂,這也太不自量力了。

  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用橫格信紙謄寫投稿,豈不貽笑大方。

  夢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有多遠?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還能走下去嗎?又能走多遠呢?

  一夜成名多半是夢。平靜之后,趙廣志編輯的退稿信,又使得柳曉楠重新樹立起希望,明確了以后的方向。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長遠的計劃:暫時一個字也不寫,多多閱讀文學經(jīng)典,提高文學素養(yǎng);踏踏實實地生活,從現(xiàn)實生活當中汲取營養(yǎng),做好必要的素材積累。

  編輯推薦的書籍當是首選,柳曉楠數(shù)次跑到復州城,都沒能買到那本書。售貨員告訴他,從來就沒有見過那本書,甚至是第一次聽到那個書名。

  他想到父親曾說過,礦上有個圖書館,他讓父親替他借書,看看能不能找到那本《靜靜的頓河》

  父親真就把那本《靜靜的頓河》給他借回來了。父親說,圖書管理員也沒聽說過這本書,查閱了以前的圖書目錄,才知道在圖書館建立之初進過這么一本書,費了好大的勁才在一個角落里找到。

  書上落著厚厚的一層灰,似乎從沒人借閱過。一共上下兩冊,看完上冊再借下冊。

  父親還說,圖書管理員嘲笑他,你不是鉆研農(nóng)業(yè)科技嗎,怎么改行了?他說是替兒子借的。圖書管理員說,你們爺倆都夠可以的。

  柳曉楠感謝父親替他借回這本文學名著,只看了幾頁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頭扎進去不想出來??墒谴好σ呀?jīng)開始,他只能斷斷續(xù)續(xù)地閱讀,很不解渴。

  長長的筆直的地壟溝,無限度地消耗精力和體力。柳曉楠手握鋤頭,哈欠連天地順著壟溝,蝸牛爬行般地鋤草,干一陣抬頭望望地頭,三百米的距離始終覺得遙不可及。

  昨晚看書看得太晚,早晨遲遲沒有醒來。母親臨出門時喊醒他,母親到山上拔苗,讓他吃了飯去玉米地里耪草。母親走后,他數(shù)一二三才費勁地爬起來,扒拉幾口飯趕緊扛上鋤頭來到地里。

  他知道母親有個特點,什么事情只說一遍,讓你干的活兒你沒干,她會悄默聲地自己去干。一壟地耪到頭,日頭已懸在頭頂,扛起鋤頭回家吃午飯正是時候。

  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幸虧連著下了兩天小雨,柳曉楠才得以連貫地把那本《靜靜的頓河》上冊看完。等父親回家交給父親,讓父親給他借回下冊。耐心地等待了半個月,父親卻再次讓他感到失望。

  柳致心從包里拿出幾本有關農(nóng)業(yè)種植的書籍,有意無意地放在柜頂醒目的位置上,似乎忘記了借回那本《靜靜的頓河》下冊一事,只字未提。

  柳曉楠只好主動詢問,柳致心說:“你一看書就不想著干活,等冬天沒活時再給你借。我到山上轉了一圈,花生缺了十幾顆苗,你也不知道把苗補齊?!?p>  柳曉楠只覺得自己掉進了深井里,渾身上下都涼透了。沉著臉抓起一把花生種子,挑起一擔水桶就走。

  姜長玲在他的身后喊:“快吃午飯了,下午再去補苗。”

  柳曉楠只當沒聽見,頭也不回地到后街的水井里打上一擔水,徑直挑上山。

  花生種植也采用了薄膜覆蓋技術,依照薄膜的寬度打成高壟,并排兩行。柳曉楠查看花生缺苗狀況,發(fā)現(xiàn)壟臺下有一個粗大的豆鼠洞,缺苗的花生種子一定是被豆鼠子吃掉了。

  柳曉楠將一桶水灌進豆鼠洞里,洞很深沒有效果,又灌進一桶水,洞里的水滿了。稍等片刻,先是冒出一串氣泡,接著一只灰色的大豆鼠,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冒出頭來。

  他一把抓住濕漉漉肉乎乎的大豆鼠,找到一根細麻繩拴在后腿上,麻繩另一端系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

  他想讓豆鼠子看看,挑著一擔六七十斤重的水、翻過兩道山坡給花生補苗該有多辛苦。

  等柳曉楠回村又挑了一擔水上山,那個豆鼠子已經(jīng)咬斷了麻繩跑了。他站在那里看著半截麻繩傻笑,有些羨慕那只豆鼠子:它倒是挺有能力追尋自由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