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考上海濱中學,對郝普通的父母來說確實是件喜事。
雖然很多家長對新學校并不放心,不愿意讓小孩子去當小白鼠,但老倆口看中的恰恰就是海濱中學的新。因為新學校不會有那種學生勢力,也不用擔心校園霸凌。
在郝運來夫妻看來,自己的兒子實在太普通了些,總擔心高中寄宿以后會被人欺負。
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通過學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三年學費全免。
這是為了支持新區(qū)建設,政府提供的福利,港區(qū)會承擔頭四年的學生學費和教師薪資,雖然學生仍需支付住宿費和伙食費,但是和海濱中學超一流的硬件設施和師資水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在學校的招生簡介里,老師們都是從全國各地招聘來的名師,大多數都有高級教師的頭銜,再不濟也是市優(yōu)秀教師,更別提還有幾個特級教師了。要知道,放一般點的學校,整所學校都不一定有一個特級。
海濱中學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圖書館,美術館和鋼琴房,所有教室都配備了電腦和投影儀,在大伙普遍還在用黑板粉筆的時候,海濱已經開始使用可以上下移動的白板和水筆。
照理說這樣一所學校,家長們應該擠破了頭把孩子們往里面送才對,可問題就出在這是一所實驗性質的學校。
隨著國民受教育水平逐漸提高,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高分低能,比如孩子們越來越不快樂等等。
有的人想要改良,而有的人則想要改革,于是便有了這樣一所學校,并由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兼博士生導師李清明出任校長。
在李清明“田園教育”和“公民教育”理念的大旗下,匯聚了一批充滿理想的優(yōu)秀教師。
十幾年的應試教育固然成就了他們現有的名聲,但同時也讓他們厭倦了這樣的生活。
這些老師們希望自己教出的學生,能做到知行合一且朝氣蓬勃。
但是第一屆招生的結果并不理想,前來參加考試的學生素質并不高,大多抱著多一條退路的目的前來考試。
其中不乏一些即使考上了也不會前來就讀的學生,畢竟絕大多數家長的態(tài)度還是“不應試,毋寧死”。
都是自家寶貝,誰愿意陪你搞什么教育改革,更別提那些原本成績就還不錯的學生的家長了,干脆連海濱的招生簡介都不敢讓孩子看一眼,離中考只剩一個月,就怕孩子生出些別的心思。
郝運來并不太看中孩子的成績,又或者說他知道自己的孩子根本也考不出什么好成績,他只想郝普通能平安順遂的度過一生。
權衡之下,就讀海濱顯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結果沒想到郝普通沒考上,于是夫妻倆趕緊想著該怎么安慰兒子。
說來也奇怪,一家人里總有一個唱紅臉的和一個唱白臉的,一般來說是嚴父慈母,古時候稱呼自己的父母都叫家嚴家慈,偏偏郝普通家剛好相反,父親是負責滿足孩子愿望的那個,母親則負責批評指責。
為此,郝媽時常覺得有些郁悶,因為郝普通從小到大都沒什么需要自己批評的地方,做什么事情都中規(guī)中矩,雖然不出彩,卻也沒什么需要指摘的地方。
如果不是出于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她甚至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呃,我覺得你們是不是誤會了些什么,我只是說我的名次可能被搞混了,又沒說我沒考上,具體情況是什么樣,你們明天陪我去一趟不就清楚了”郝普通摸了摸鼻子,他覺得按照自己的水平,應該是被錄取了,上一次自己也是這么答的,剛好第二十名。
于是第二天一早,夫妻倆就跟學校請了假,陪著郝普通前往海濱中學。
學校距離港區(qū)三十公里,開車也需要好一會。因為是陰天的緣故,他們到的時候海上的霧氣還沒有散,整座學校都籠罩在霧氣之中,顯得有幾分神秘。
跟門衛(wèi)報備了一下,便有人引著他們前往教務處。
邊走邊看,即使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夫妻倆還是被海濱的規(guī)模震驚到了,十萬平方米的建筑占地面積讓人從左到右一眼望不到邊。
站在門口往里看,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座高大的鐘樓,尺寸比英國的大本鐘要小上許多,但形狀上大體相似,早晚六點各響一次,彼時鐘聲回蕩,頗有些晨鐘暮鼓的意味。
向里走,學校的建筑大多采用傾斜式設計且形狀不一,適當的樓間距讓人覺得并不逼仄。
每棟教學樓都只有兩層,呈長條狀分布,僅高中部便有八棟。教學樓與教學樓之間又有花園間隔,其中有供學生課間休息放松的長凳和藤椅。
若不是看到教室內擺放著課桌,竟讓人生出一種此處適合度假的錯覺。
再往前,紅色圓柱形的高聳建筑是學校的圖書館,圖書館共有五層,每層之間以旋轉樓梯相連,電梯還在調試,書架也還空著,看來還沒有開放使用。
圖書館右側是斗狀的體育活動中心,上寬下窄,二樓是室內球館,一樓是泳池。
以圖書館為中軸線,左側是高中教學區(qū),右側是中小學教學區(qū),其實還不止,右上角還有海濱幼兒園,只是被擋住了看不見。
如果有人從航拍的角度俯瞰的話,整個海濱三面環(huán)山,一面向海,山海之間被一條公路相阻隔。
地處偏僻,景色宜人,有幾分桃花源的感覺。如果海子還在,他一定會喜歡這里。
因為考試的人多是奔著高中部來的,所以大家都習慣叫海濱中學,實際上海濱的全名是海濱國際合作學校,是一所學制橫貫十五年的國際性合作學校,單就其規(guī)模而言,甚至不下于一些國內的大學。
這一刻,郝運來夫妻倆忽然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一所學校中度過三年,什么實不實驗,成不成功的都無所謂了。
身處塵世里,復得返自然,這種體驗本身就彌足珍貴。
當然,他們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大多數家長,大多家長更多還是覺得這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沒什么特殊原因,主要就是足夠偏僻,完全不用擔心他們半夜爬墻外出。
就算給他們一百塊錢,再配上一輛小電驢,周圍也完全找不到一家游戲廳或者網吧。
曾有學生于此作詩一首,可以為證,詩云:一入海濱深似海,從此刀塔是路人。
實在是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