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交易額大增
這一筆交易震驚了朝野,比原來足足多出了三倍,不管是關(guān)稅還是老百姓那里,現(xiàn)在都是樂呵呵的,太子殿下除了能夠安邦定國,還能夠幫助他們做生意,解決了這個事情之后,理藩院和內(nèi)務(wù)府的人也就忙起來了,朱慈烺初步規(guī)定了三個東西要觀影,除了茶葉之外,剩下的就是絲綢和瓷器。
朱慈烺知道理藩院和內(nèi)務(wù)府的人還不懂,不過也把他們叫過去,仔細的叮囑了一遍,在跟外國商人談判的時候,你又要去找那些大商人,而且還必須得是有實力的,那些普通的小商人,當你把價格提高三倍的時候,立馬就已經(jīng)被嚇得沒魂兒了,你跟他們談個屁??!
剛開始的時候,侯方域也不敢開那么大的價格,雖然侯方域是個讀書人,但對商場上的事情多少也了解一些,能夠增長個三成利潤,這已經(jīng)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可是在絲綢和瓷器上,朱慈烺規(guī)定平均的增長要超過三倍以上,如果要是達不到這個的話,寧愿不跟他們?nèi)プ鲑I賣,而且朱慈烺還特批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允許官窯瓷器出口,原來的時候這是不允許的。
外國商人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后,激動了好幾晚上都睡不著覺,他們只能是在民間收購一點官窯瓷器,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差別,只要你的眼睛沒毛病,立馬就能夠看得出來,這些東西一旦運到歐洲的話,那可就是十倍的利潤,不過朱慈烺的價格也不低,比他們原來的收購價高了五倍,正好是他們一半的利潤。
一開始朱慈烺就把價格要的這么狠,也是早就算準了他們的心態(tài),如果要是不這么做的話,這錢還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賺。
一招鮮吃遍天,侯方域經(jīng)過朱慈烺的指導(dǎo)之后,動不動的就拿禁海說事兒,反正我們這邊沒什么著急的,你們船上的那些東西,原本在華夏的銷路也不好,所以才會跑到亞洲各地,要不然根本就賣不完,可是你們船上也沒有裝其他國家的貨物,那就說明其他國家的貨物在歐洲賣不動,只有我們大明的東西才是暢銷貨,運回去之后也能獲得大量的利潤。
按照我們太子殿下的說法,這就是純粹的賣方市場,也就是我們說了算,如果你們不同意的話,干脆卷鋪蓋卷兒走人,有的是人愿意跟我們交易,現(xiàn)在已經(jīng)斷了那么長時間了,歐洲的價格已經(jīng)開始漲了,現(xiàn)在運回去的話,還能獲利很多,可如果你不愿回去,有的是商人會走這條路子。
朱慈烺已經(jīng)是給侯方域說了,現(xiàn)在就先按照這個價格,幾個月之后,朝廷將舉辦一次官方拍賣會,把大量的經(jīng)營權(quán)拍賣出去,有了這個經(jīng)營權(quán)之后,才能夠在大明進口貨物,如果沒有這個經(jīng)營權(quán)的話,一律算是走私交易,一旦被大明海關(guān)查到,除了貨物要罰沒之外,人員也要判刑。
對于朱慈烺的這個想法,侯方域他們連想都不敢想,價格都已經(jīng)提高了三四倍了,現(xiàn)在又要拍賣經(jīng)營權(quán),太子殿下是不是太狠了呢?咱們不是天朝上國嗎?以前的時候講究的都是不與各國爭利,現(xiàn)在怎么著比他們還要狠呢?列祖列宗的禮法都忘記了嗎?
有些讀書人也想站出來說什么,可沒等著他們站出來呢,戶部的官員就先把他們的嘴給堵上了,自己到庫房里去看看,現(xiàn)如今都要空了,如果你不允許太子殿下的新政,那么明年的俸祿都發(fā)不下來了,要想明年還能吃飽飯,最好回家看你的圣賢書去,沒事教一下徒弟,這不是個很好的事兒嗎?何必到太子殿下那里去添堵呢?
讀書人雖然有風骨,雖然也想著維護大明的規(guī)矩,但他們也是要吃飯的,看到戶部的倉庫之后,一個個的也就老實了,要是還有其他的想法,恐怕家里的老婆都不會放過自己,明年難不成都排著隊去喝西北風嗎?
經(jīng)過兩天的談判,理藩院的人終于是和兩撥外國商人達成了協(xié)議,當然其中一撥也是屬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另外一撥是英法聯(lián)合商人,現(xiàn)在英國東印度公司還不行,所以只能是和法國聯(lián)合,不過不管你們是個什么情況,反正都得遵守咱的規(guī)矩,價格提高好幾倍也不說,而且貨物還比原來少了不少。
比如說官窯瓷器,雖然朱慈烺答應(yīng)出口了,但每次只有區(qū)區(qū)十件,而且還要進行拍賣,誰的價格高就賣給誰,還有一個交易底價,達不到交易底價的話,朱慈烺寧愿把這些東西都給打碎了。
對于大明皇太子的一系列行為,歐洲殺人可以說是叫苦不迭,從來沒有見過這么會做買賣的,幾乎把我們口袋里的錢都給掏光了,按說要真是這樣的話,你們大可以不做這個買賣,帶著船上的錢回去就是了,但他們這些商人既然敢不遠萬里的來討生活,那么就有超前的眼光,自然清楚這些官窯瓷器的魅力。
歐洲的大貴族有的是錢,上萬畝的莊園到處都是,他們追求的是什么呢?追求的自然是獨一無二,如果把這些官窯瓷器拿回去,以前的那些瓷器就不值錢了,他們肯定會高價追著這個的,別管在這邊花了多少錢,回去之后都能夠翻好幾倍。
比如市面上的官窯花瓶,拿出去最多也就是三百兩銀子一個,可是到了這些外國人在這里,就得翻一翻,朱慈烺進行拍賣之后,十個花瓶一塊買,中間沒有任何的拆分,最終賣出了多少的銀子呢?說出去都能把這些人給嚇死,比原來翻了三十倍還要多。
整整九十七萬兩銀子,當這個數(shù)字出來的時候,內(nèi)務(wù)府的一些人都不敢站起來了,這到底是賺了多少?官窯的匠人屬于朝廷,一分錢的工錢都不用給他們,幾乎可以說是無本買賣。
一時間朝廷的庫房算是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