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尚可喜出山
按照原來的計劃,高杰應(yīng)該暫時在泰安府停留半個月的,不過后來經(jīng)過一周的整頓之后,高杰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可以離開了,留下了一個團的軍隊之后,高杰就帶領(lǐng)軍隊從東面繞過了泰山,按照之前大家經(jīng)常走的路線,應(yīng)該是從西面繞過泰山,方大猷采取的也是防御西線,所以東線就有些空虛,當高杰的軍隊抵達濟南府城下面的時候,方大猷手下的軍隊直接崩潰了,高杰的軍隊猶如天兵降臨一般,幾輪炮擊打的方大猷手下的軍隊潰不成軍。
眼看手下人就要堅持不住,方大猷這個時候倒是沒有命令手下人強硬的堅持,打開城門讓大部分的人跑了,最后他也知道沒辦法給朝廷交代,再加上火燒了泰安府城,如果要是投降了的話,恐怕也沒有什么好結(jié)果,南明朝廷的太子殿下愛民如子,這一點幾乎半個天下的人都知道,就憑自己燒了個城市,絕不可能留下自己的命的,所以這家伙直接在城墻上自刎自殺了。
對于方大猷這個家伙,高杰恨不得把他挫骨揚灰,如果不是這個家伙下令的話,如何會有那么多的人會被燒傷呢?現(xiàn)在這個年代根本就沒有辦法救治燒傷,所以只能是看個人的生命力如何了,聽說這個家伙自殺之后,高杰也只能是憤憤的吐了口口水,總不能把人給鞭尸。
在濟南府城,高杰繳獲了大量的軍備物資,上次曲阜戰(zhàn)敗之后,朝廷就給山東送來了不少的東西,希望他們能夠在當?shù)卣鞅跃?,誰知道山東各地的青壯年都被朱慈烺給帶走了,所以有時間這些東西也用不上,只能是儲存在濟南府城,方大猷在臨死的時候,也曾經(jīng)想著復制一句,不過可能是良心發(fā)現(xiàn)了,所以就沒有讓手下的人去做這個事情,這才有了高杰的收獲。
高杰很快就請示了朝廷,一半的糧食當作軍糧,另外一半的糧食發(fā)放給山東的災民,在多次的戰(zhàn)亂當中,山東也的確是受了苦了,現(xiàn)如今朝廷的這點糧食,也能夠給他們輸一點血,對山東這邊的恢復也起到一個不大不小的作用。
當然啦,有這么多的老百姓,高杰肯定是不會放過的,在泰安府呆了一段時間,高杰就找了兩個團的軍隊,濟南府是山東的省城,他怎么能夠放的過呢?準備在這個地方征召兩個團以上的軍隊。
太子殿下曾經(jīng)教育過手下的將領(lǐng),打仗并不僅僅是打仗,其實這里面有很多的學問,除了地盤增加之外,咱們的軍隊數(shù)量也得增加,每到一個地方的時候,總有很多失去家園的人,這個時候他們是無依無靠的,只要是軍隊能夠把他們給拉進來,那么以后他們就是軍隊最堅強的擁護者,也是戰(zhàn)斗力最強的人。
葉云就是因為記得這一點,所以這個家伙打到武昌城下的時候,手中的軍隊足足多了4成以上,當然高杰也不是個傻子,山東戰(zhàn)場上烈度要低得多,所以征兵工作也就比較容易了。
通過京杭大運河,大量的武器彈藥從后方運過來,濟南周圍原來就有不少的訓練場,第1次朱慈烺帶兵南下的時候,就在這里把葉云給拉過來了,當時進行了整個隊伍第1次擴編,所以很多訓練場還是能用的,現(xiàn)如今正好稍微檢修一下,新的軍隊就開始在里面訓練了。
當然也有人勸說高杰,讓高杰馬上帶著軍隊去進攻德州,這樣就不給滿清喘氣的時間,但高杰并沒有采納這個主意,因為高杰非常清楚,就算咱們占領(lǐng)了德州的話,恐怕也要面臨一系列的麻煩,按照太子殿下的說法,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作戰(zhàn),對方的有生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當你把這些有生力量都給干掉之后,那么對方恐怕就沒有力氣反攻了,城池反正在那個地方呆著,跑也跑不了。
而且咱們這邊最擅長的是野外作戰(zhàn)和攻擊城市,如果要是城市防守的話,對敵人的殺傷力太慢,而且一旦進入城市,對外面的情況或許就不怎么了解了,到時候很有可能會陷入對方的圈套,還不如在濟南休整一段時間,然后帶兵北上德州。
對于高杰的這個想法,在曲阜的李國棟也非常支持,李國棟派出了一個團的老兵,換回去了高杰兩個團的新兵,在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還是這些老兵比較靠譜,新兵還是多訓練一段時間,咱們這邊有的是彈藥。
用了4天的時間,鄭親王終于算是抵達了德州,德州守將也松了一口氣,原本敵人從南面上來,山東巡撫方大猷為了御敵,把山東境內(nèi)大部分的軍隊都調(diào)到了南部地區(qū),偌大的一個德州府,除了府城的800名守軍之外,并沒有任何的軍人。
鄭親王來了之后,馬上就把這800名守軍給趕到一邊兒去了,在鄭親王看來,這些家伙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留這他們在這里天天不夠讓自己掃興的,到時候還沒打仗呢,就被這些家伙給弄的沒有斗志了。
除了把自己的軍隊安頓下來之后,鄭親王也給朝廷立馬去信了,讓后面的步兵趕緊上來,畢竟他手下的軍隊全部都是騎兵,沒有辦法參與守城之戰(zhàn)。
聽說多爾袞已經(jīng)下命令了,讓尚可喜兩天之內(nèi)跟上來,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對于尚可喜這個家伙,鄭親王雖然不怎么滿意,但是在所有的漢官里面,這家伙也算是比較會打仗的了,在遼東的時候也打過幾次勝仗,入關(guān)之后也算是勢如破竹,不明白為什么在曲阜打成那個樣子,莫非是多鐸那個家伙太過于蠻橫的原因?
一定是這個樣子的,鄭親王先入為主的給多鐸下了定義,畢竟多鐸在面對他的時候,那也是非常無禮的,更何況面對尚可喜了,就算是柯西有什么正確的策略,多多那個家伙也不會聽的,咱得好好聽聽尚可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