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是拿出百分的熱忱,與你分享我在山城巷開茶館那兩年的歲月故事。
山城巷,顧名思義,在山城重慶,也是巷。在地圖上鬧市的最邊緣被擠成一條線,處在半山腰上臨空的懸崖邊,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臨崖巷子。
我的小茶館就在離這條街入口處的不遠的地方,一天中這里經(jīng)過的游客稀稀拉拉的——因為這里并不出名。
無論是第一次來這里的游客,還是像我這樣每天都在這里當“座上客”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整個老街依山而建,郁郁蔥蔥。老街就像一條繃在額前的留海一般,頭發(fā)如同綠樹里的絲帶,掩映在山城的薄霧中,時隱時現(xiàn),亦幻亦真。
這里多半是各式建筑,眾多吊腳樓撒落其間,又有一座石庫門的建筑和一個法國老教堂與此相得益彰。又站在臨空懸崖棧道的里面或開外處,由內(nèi)向外,或者朝里看去,竟然都能給人以好像看到海市蜃樓一般的景象——是一條線一般,一面隨山脊線逐步降落的低矮房子;又由里朝外看去,則是浩蕩長江上的現(xiàn)代化建筑群;。加之,重慶是霧都,只要抹上一層霧,就會裹著霧氣成了一派海市蜃樓一般的朦朧景象,高聳地迎面顯現(xiàn),顯得仙氣十足。
我是山城巷的“座上客”,不過半個月,就發(fā)現(xiàn)只要這里配上不同明暗和色度的自然光,這條好像絲帶一般蜿蜒曲折、向左飛揚的山城巷就會隨之變化萬千——晴天清透飛揚,陰天厚實下沉;雨天油滑清冷。要是這幾種天氣配之以早中晚不同的光景,又是多番的別有風情:夕陽混天一色,萬物的輪廓被勾勒出一層金屬色澤,銳利濃厚,氣氛舒展敦厚;雨天中午的氛圍清冷,帶著些許凌冽,這塊天地被披上一件薄薄的透明雨衣;在陰天下午,無色、欠味,下沉的天空穹頂讓灰墻黑瓦矮了一截,就像腰背些許佝僂的成熟男人降了音調(diào)在低吟,不動聲色間有種冰冷的性感。
我沒有心生扎住在這里之前,我也跟你一樣,曾經(jīng)也是游客。只算得上不過是被這里的風景迷住,看了這里多那么幾眼的游客。我自然也有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那是開茶館后的兩年前……
那天起了一場霧,重慶是霧都,起霧是常有的事。重慶只要一起霧,就霧濃,遮天蓋日,自然陰沉沉的,天地也跟著都灰蒙蒙的,一片黯然。那時,我正站在長江大橋北橋頭,朝渝中半島南向坡面看去。當時我遠遠地看到斜坡高處,蒙蒙霧氣中唯一鮮亮著的是一排長長的黃色棧道。這棧道一長溜,蜿蜒在懸崖邊,和懸崖緊貼。它伸開雙臂的姿態(tài)漫長無邊,真是奇骨嶙峋!
剎那間,就變得頗有詩意。
不多想,我追尋怎么進入這條街,于是,從長江大橋北側(cè)的“石板坡”公交車站臺開始出發(fā)。視線上方正是棧道在左側(cè)的起點,接著,棧道接著向平伸的欄桿向右伸展,我也跟著朝右走。走了一會,棧道改以步道的石護桿形式逐漸向下。在霧中,時而顯得隱約模糊,時而被黃色欄桿點亮,時而又回歸于石護桿的形態(tài),時而干脆被連排大樹遮掩。
沿著山脊線外側(cè),護桿逐漸下降,有時候也能看到幾座低矮的平房冒出頭來——那是這條街給我風光乍現(xiàn)的第一印象。自然這一坡下去,順勢離馬路越來越近,到末了,就發(fā)現(xiàn)一盞石門,只見橫梁上刻著“山城步道”。
我走了進去,也從那刻開始,我便進入了一個袖珍版的關(guān)于重慶過往的“魔幻世界”。在這里,時常會忘了自己還身在現(xiàn)代社會中,而我又無時不刻地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因而這種時空的錯位感讓我同時擁有了關(guān)于重慶的過往與現(xiàn)在的印記,便自然依稀能看到這個城市的未來——不僅是關(guān)于我的未來,也有山城巷的未來,甚至是重慶的未來,這些都跟我和我所生活的城市的過去息息相關(guān)、環(huán)環(huán)相扣。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從那一刻開始,便誕生了我和山城巷的不解之緣。
心中一直掛念,直到兩年后,我找到一個房間租下來。那是當時這里唯一能租,并且風景還不錯的房間。
早上,坐在房間里傾聽山城巷獨特的車鳴和鳥鳴的混音,總讓我心神領(lǐng)會,會認為小鳥在提醒我泡上一壺茶。
站在茶館外的棧道平臺處眺望底下的長江,視野好不寬闊;要是再來幾個客人,高談闊論一番,心情就會好不自在愜意。而此刻空氣清新,就算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獨處,也好在能得一份清閑。
我由始至終在這里經(jīng)營了兩年生意,經(jīng)歷了兩番春夏秋冬。
在茶館開始經(jīng)營后的一長段時間里,我隨意收費,并且掛的招牌也不明顯,所以最開始連只需要五百元的房租都收不回來。但這就是我所熱愛的生活方式——我這人對越是熱愛的東西,就越不會想著用它去掙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敗在收入實在太少;而成功在,這一路上,我認識了不少人,感受了他們的人生,體驗了這每個季度、每月、每天不同的令我心神搖曳的風景。我愛聊天,這并不代表什么,但是,我是極為真誠的,這必定是分享的態(tài)度——一份真誠的付出,換來一份真實的回饋。
這條街并不出名,在開業(yè)很久之后,才看見一個旅游景點介紹的平臺上,在一行消息看見這里原是重慶最美的步道。但進來的顧客依舊極少,也因為裝修得也很奇葩,所以“物以類聚、人已群分”——能真正靜下心進來歇腳,而成為茶客的人多少有些另類個性。所以,有些顧客能走進來,坐下,我們便能分享彼此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也能傾聽他們的故事。
所以,我拿出百分熱忱,與大家分享。分享我的生活態(tài)度,和這一路上與人的交集中帶給我的成長,分享這里每天不同的風景,分享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和過往紅極一時的重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