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
拂曉黎明之際,李君羨終于將李二送回了太極宮,片刻不歇,策馬奔來普寧坊,但見曙光中兩個身著青色袍衫,頭戴軟腳幞頭的青年神色匆匆出了英國公府門,正欲離去。
本是沒認出來,以為乃英國公府上的役力,轉念一想,李勣已閉門謝客多年,再定睛一瞧,竟是漢王李元昌和齊王李佑!
亭子院事發(fā)后,李君羨一直在思索哪里出了差錯,以致嚇得李義表與長樂公主那般驚魂失魄。
起初以為俊男靚女,蛤蟆看綠豆,對上眼了,情不自禁做了什么出格之事,為人發(fā)現,恐被揭發(fā)后,身受重責。后轉念一想,當時崇教殿內三洗之禮已過,東宮四處皆是賓客,即使二人有心,最多也就是舉止親昵了些,怎會嚇得魂不附體?
直到看見這二人,他瞬間明白,此事必與太子有關,而二人能安然出了英國公府,不用多想,肯定是兩個老家伙又打算和稀泥了。
二人也是剛從失神中找回三魂七魄,突然被人喊了一嗓子,險些嚇癱在地,借著麻亮星光,看清了來人,相視一笑,也不做理會,就要牽馬奔出烏頭門,但聽身后傳來一聲厲喝:“此番離去,太子殿下可就徹底沒救了!”
齊王李佑被這一激,當即抽出腰間佩劍,直朝李君羨劈來:“你一小小四品中郎將,也敢口出狂言!”
“惹出這么大亂子,還敢動武,是活膩了嗎?”
長劍就在李君羨頭頂抖動,李佑卻是遲遲劈砍不下。見狀,漢王李元昌忙湊過來,和聲勸道:“英國公已勸說麾下侄兒李義表,允諾不會將今夜之事言說出去,我二人現要前去善后,還請五郎讓開道來,免得牽連眾多?!?p> “我侄兒允諾不會言說出去,長樂公主那邊可說不準,二位想清楚再走!”
李君羨說罷,便徑直走進正門,向大廳行去,留下二人你看我,我看你,輾轉片刻,已是明白了李君羨的意思。
長樂公主雖說與太子李承乾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即使有心隱瞞,但畢竟是個女兒家,心里藏了事,早晚會被眼明心亮的長孫無忌發(fā)現。
而近年來,長孫無忌看似一碗水端平,是個人人稱贊的好舅舅,實則暗中搖擺于太子與魏王之間,一直在揣摩李二的心思,伺機而動。不為別的,只因文德皇后臨終前,曾由遺言,莫要重用她的兄長長孫無忌,此乃不想李二私親過度,以致外戚權重,霍亂朝綱。
即使李二不曾聽勸,一心提拔大舅子為尚書右仆射、司空,朝中仍有諫官不斷上書提醒,搞得長孫無忌頭大不已,只得隱忍待發(fā)。如今他唯一的籌碼,便是太子與魏王,誰才是李二心中真正的儲君。
二人想通了此理,又急忙折返回廳,卻見廳中程知節(jié)正在為李君羨講述今夜事發(fā)緣由,才知適才烏頭門處,李君羨是炸他二人,心中不由悔恨難當。
今夜之事發(fā)生的實在太過巧妙,以致雙方事后都是驚魂未定。且說大宴開始,李義表沒有資格入殿,李勣就想著先讓其去玄德門與李君羨作伴,待大宴結束后,他要為其理清東宮幾位諫官與太子之間的關系,好在自己去并州赴任后,李義表能看清長安形勢,免得跌入政權紛爭的漩渦。
可惜,東宮長廊幽深,李義表到了玄德門,見到戍衛(wèi)的黃監(jiān)門,才知自己與叔父走了岔道。正好此時東宮燈火璀璨,群星繚繞,他便憑借心中記憶,游曳與各處亭臺水榭、佛堂、鷹鷂院之間。
三洗之禮過后,大宴無形中以李二為主角,變成了一場座談會,公主們可沒興趣聽這些彎彎繞,難得不用早睡,便邀上三五個公侯子弟,結伴出來賞析漫漫星空,談那兒女情話。
長樂公主已嫁為人婦,閑聊幾句,便覺無趣,想要脫身,又不好言說,恰好遇到李義表游曳至此,經幾個公侯子弟介紹,才知他便是李勣近來為李思文尋覓的良伴,于是二人邊走邊聊起李思文的近況。
不知不覺,已是誤入群亭縱橫交錯的亭子院,院中有池亦有花,星光之下,僅隔五尺不到的群亭環(huán)繞,琉璃映彩,大有光華照人人不知的妙感。聊到盡興處,長樂公主便將今日鳥賊穿她紅妝,艷絕東宮,事后又拂衣而去,說與李義表。
二人嬉笑間,長樂公主秀眉一瞥,掩聲細語道:“那鳥賊用完我的紅妝,也不想著還我,想來是愛上了紅妝的滋味,怕是長安從此又多了一位大姊姊呢?!?p> 此前礙于公主身份,李義表一直小心回話,聞聽此等樂趣,不禁笑出了聲。而他笑聲剛起,便聽臨近的亭閣之內一陣慌亂,繼而兩股疾風齊齊逼近,不等他護在長樂公主身前,兩柄星芒四射的寒光已然搭在他二人脖頸之間。
順著寒光看去,來人面白如玉,耳大如扇,竟是前不久剛認識的鄂國公長子尉遲寶琳!
與此同時,長樂公主也不禁驚呼出聲:“德謇少監(jiān)?”
聞言,李義表忙側眼去看,但見一年約三十出頭,玄衣裹身,身形修長,面黃奇瘦的中年,眸光熠熠閃爍地看著他二人。也是看出二人相熟,原本凝聚的殺氣轉瞬化作驚愕,手中短劍也不由瑟瑟抖動,好在心中有數,不曾傷到長樂公主吹彈可破的玉頸。
原本事情發(fā)展至此,由寶琳道聲誤會,隨便打個哈哈,也就過去了,可人一多,難免就有那豬隊友。四人躊躇與驚愕交織間,臨近的亭閣再度冒出一個身影,向這邊掩聲呼喊道:“解決了就快回來!”
呼喊之聲太過熟悉,李義表與長樂公主不約而同驚異道:“景陽兄長?”
隨即順著瑩瑩星光望去,果然臨亭呼喊之人正是李勣長子李震,伴隨著他的呼喊,亭中齊刷刷站起七八位面熟之人,其中便有那漢王李元昌。而這群面熟之人卻是傭簇著一個身穿玄色斗篷,將身形面容遮地嚴嚴實實的身影。
雙方隔望片刻,已有人認出了長樂公主,騷亂中齊齊奔過了過來,質問李義表聽到了什么?適才幾人聽到笑聲,已然起疑,此刻任由李義表如何言說,也有幾人誓死不信。
不信歸不信,長樂公主為李二所喜,又與長孫氏聯(lián)姻,幾人膽子再大也是不敢傷他半點。爭執(zhí)中,那身披斗篷之人也匆匆趕了過來,掀開頂上斗篷,漏出一張俊秀清奇,閉月羞花的面容,看得長樂公主癡癡不已,連李義表也不由心中暗贊,世間竟有如此絕色男子,若生為女子,怕也是一禍國殃民的姿色。
但見斗篷中探出一雙羞死女子的玉玉蔥指,婉作稟禮,向長樂公主溫聲細語道:“在下太常寺樂童稱心,此番前來,只為向太子殿下祝賀,別無他意,還望公主……公主與這位郎君莫要與他人言說?!?p> 雖不知李元昌帶這位太常寺樂童進東宮為何,李義表也看出了些許端倪,忙點頭應是,長樂公主也連聲附和。
事情發(fā)生的太過突然,幾位公侯子弟也就沒多想,趕緊帶著稱心,趁大宴還未結束匆匆離去,只是那李元昌聽出二人似乎發(fā)現了他們之間的貓膩,臨走時,刻意恐嚇李義表,若敢泄露出去,必然有百種方法弄死他。
李義表正值大好前途,經他這一恐嚇,不由多想起來,迷離星光中,越想越是后怕,臉上氣色斗然慘白,嚇得長樂公主連連詢問發(fā)生了何事?但聽李義表顫顫道:“那稱心想必是太子殿下的孌童……”
聰慧的長樂公主心思細膩,略作回念,便認定了此事,一母同胞之情瞬間涌上心頭,不由為兄長擔憂起來,女人天生就比男人多想,而她這一深思,不禁冷汗直冒,待到李君羨等人尋來時,已是憂思與驚恐交斥脆弱的心田,昏厥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