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江眼看著又一家大企業(yè)海亮在店口崛起,而且這些崛起的企業(yè)都能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就壯大起來,在這兩年的時間里,店口有了兩家大公司,在諸暨有了一家大公司;像這樣的企業(yè)還有盾安,他也是始料不及的一個企業(yè),從87年來店口,到90年短短的四年就成為盾安集團公司了;大江公司從85年開始,到90年也成為了大集團公司了,有了幾家五金廠,二十多家建筑公司,分別散落在浙江各大城市,除此外還有幾家水泥廠也分布在浙江各個地區(qū);還有萬安也是一家大型集團公司,公司的產(chǎn)品受到國內(nèi)外的青睞,已經(jīng)走向國際;偉峰雖然發(fā)展速度慢一點,但也是很大的一個公司了,占地面積都上五千多平米了,看起來非常有氣魄;再看露笑集團除了生產(chǎn)漆泡線以外,還有了機械制造廠,企業(yè)前途一片大好。
再小一點的像三民煉鋼廠、宣群銅材廠、德民銅閥門廠、大民銅接頭廠、小童水暖銅件廠、凱文精密銅器件廠、曉燕銅件五金廠、偉民機械廠、繼光管業(yè)公司、遠宏銅件廠、永豐密封件廠、三棟酸洗廠、友順鍍鋅鍍鎳廠、柯安發(fā)藍滾沙廠等等上百家的大企業(yè),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都是些不可小覷的企業(yè)。
除了大企業(yè)還有一千多家中型企業(yè),也在蒸蒸日上,不斷崛起。
小企業(yè)基本上遍地開花,滿地都是,走錯了地方都能聽到做小五金,發(fā)出的“噓,噓,噓,噓······”像子彈出膛呼嘯的聲音。
韓三江禁不住問穆春風(fēng):“老穆我們從85年開始,84年不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一個五年計劃了,雖然是六年,但其中有段時間,也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是停滯不前的,不算上去,也就是僅僅五年充足的時間,在這五年的充實時間中,你看到了什么?”
穆春風(fēng)想了想,就喜笑顏開的回:“這五年我看到了我們從大姑娘變成了大嫂子,從小伙子變成了老伙計,還有看到了我們店口,從一個多災(zāi)多難的小鎮(zhèn)成為了一個工業(yè)化先進的小五金之鄉(xiāng),從面黃肌瘦的店口人,變成了多姿多彩的店口人,從唉聲嘆氣的時代變成了興高采烈的時代,從口袋里沒幾個銅板的貧窮落魄,變成了金銀滿地的富裕之鄉(xiāng)。”
江遠橋就說:“老韓,別扯那么遠了,咱們鎮(zhèn)政府欠韓大江的那筆錢,什么時候湊齊了,咱們得還給人家,孫書記離任的時候一再吩咐過,叫我們有錢了,把韓大江捐我們店口鎮(zhèn)政府的五百萬還給他。這事你沒有忘記吧?”
韓三江呵呵笑著說:“我怎么會忘記呢?老孫書記走的那天跟我反復(fù)交代了三次,老劉鎮(zhèn)長也跟我反復(fù)交代過,估計今年年底,我們的地方稅收就超過五百萬,要不咱們年底把那五百萬還給韓大江吧,咱們老一直拖著也不是個事???你們覺得呢?”
“那好,我們就把老孫書記的心愿還了,也別讓他老牽掛著呀,對了,現(xiàn)在大家有了大哥大,咱們鎮(zhèn)政府是不是也買三臺回來,方便跟人聯(lián)系呀?出門在外,身無長處,也不方便呀?再說我們這電信部門已經(jīng)來了,這大哥大手持電話,有錢的都有了,也不差咱們?nèi)齻€吧?”穆春風(fēng)笑盈盈的說著。
“呵呵,這手提電話一萬五左右,買個號碼還要一萬,這個家伙有點貴喲!”韓三江笑著回。
當(dāng)時那種像磚頭一般大小的手持電話,大家都喜歡稱它大哥大,就是因為有了它,就顯得很牛逼,很有錢,很氣派的那種人,所以名字被叫成了大哥大。手機上帶著一根天線,打電話了要抽出天線來,信號也沒那么好,不是什么地方都會有信號的,背山和風(fēng)大的地方信號不是很好,斷斷續(xù)續(xù)的,有時候打著打著,好好的,突然就會中斷信號,飄飄忽忽有種像收音機飄頻的感覺。
“貴是貴了點,可是大家都有了,咱們沒有也不是個事呀?再說王靈兒她們楓橋鎮(zhèn)都有了大哥大,我們店口鎮(zhèn)沒有,顯得也太寒酸了吧?”江遠橋有點不好意思的回道。
“是啊,看著王靈兒跟她的搭檔虞曉君一人一臺,拿在手里,我們確實有點不自在?韓老大,難道你就不覺得嗎?再說我們鎮(zhèn)政府需要?。烤退慊鶎痈刹堪l(fā)不起,那咱們一二三把手總得有吧?就像前次我們?nèi)ソ髡泄ぃ一貋砹隧n老大沒有回來,我都擔(dān)心死了,天氣預(yù)報明早要下大雨,那真是急死人,你這家伙出去也不愛帶收音機,不能隨時聽到天氣變化,每次出去都要擔(dān)心你!”穆春風(fēng)如實的說著。
“你們說王靈兒,是吧,他們經(jīng)常出差跑業(yè)務(wù),我們又不出差跑業(yè)務(wù),要他有什么用呀?只不過一塊笨磚頭而已,有什么值得欣享的!”韓三江回道。
“我說老韓,你腦殼殼進水了,壞塌了,還是怎么的?這時代在進步,你卻除了不進步外,還原地踏步,這有意思嗎?你是不是等到全諸暨都有了,你才肯買呀?簡直的小氣到家了,再說通訊標志這時代的進步,你怎么連進步都不明白呢?咱們再省也不能省通訊呀?真是的······”穆春風(fēng)越說越來氣,恨不得要湊韓三江了。
“好吧,那就買三臺大哥大,可是二萬五一臺,突然拿出七萬五千塊出去,真有點舍不得呀!”韓三江看到穆春風(fēng)吃人的眼光,只好肉痛的回道。
“老韓,你到底買不買呀?別婆婆媽媽的了!”江遠橋有些不耐煩了。
“買買買!去吧,你跟老穆一起去,我就不去了,我怕拿那么多錢出去有點難受,中途改變主意!走吧,去財務(wù)領(lǐng)錢去!”韓三江心痛的說著。
“我說老韓,我們?nèi)ツ昃驼f要買,說了一年,你也一直說舍不得,舍不得,到底什么是舍得,什么是舍不得,你說???”江遠橋看到韓三江那心痛的樣子,就覺得蛋痛。
“好好好,老江我怕你了,行嗎?我走,走······”韓三江說著走回了辦公室。
1990年,店口的道路還是很差的,薄薄的水泥路,不斷修補著,修了補,補了修,幾乎天天有人奔波在修路的路上,那時候,修路工人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修路班,叫得好聽一點叫養(yǎng)路班。
店口這地方每天要運一些材料回來,銅砂,鐵砂,一車車的幾乎排著長龍來,當(dāng)時路不好,只能一車裝二三十噸,裝多了路受不了,以前沒有水泥路,鋪的是砂石路,頂多運十噸一車回來,每年都要組織人手修路,現(xiàn)在由于店口發(fā)達了,天天大車的礦砂運進來,大路不多久就會被壓壞,只能成立一個修路班,天天拉著水泥砂石奔走在店口的各個路上,進行搶修路面。
修路工早就有了大哥大,只要有人打電話說哪里路有問題,他們接到電話后,就趕往出事的地點進行搶修,這樣一來,大哥大在修路工手里,成了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
有了大哥大后,韓三江有時會想起老婆來,給老婆打打電話,問問孩子和老人的事情,多了一份關(guān)懷,生活也沒那么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