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又道:“這王道,之前我已經(jīng)跟你們說的很清楚了。王道,用公正,以功率民。公買公賣,除暴安良,使民豐衣足食,公平致富,使人各具才能,重功績成果。”
“規(guī)勸人們辨善惡識好壞,處世公平。那是自己的,那是別人的,很明確,君用道勸民以功,民崇以功,做實際事,王低一步入霸,高一步入帝故有帝王霸三象。世上僅存的,就是王道與霸道!”
“剩下的霸道,就是如同秦國的商鞅變法一般。霸道用智、以力,賞罰必信,法令顯明,以力率民,民亦以力歸之。以力逞勢,政令不出二門,借虛名以爭實利?!?p> “霸道以力而爭,只求效率數(shù)量,以利而重視技能之人,以詭詐為智謀,爭強斗勢,取利不以德而以爭,小爭以言,大爭以兵,霸走高一步為王,走低一步逞豪匪,故霸有王、霸、匪三象?!?p> “匪?”成蛟啞然失笑道:“先生,照你這么說,世上還有匪道?”
“呵呵,匪道,即強取豪奪,這是我的老師荀子所言,故而韓非亦是不知其意,更不敢茍同。”韓非淡淡的回答道。
成蛟很是好奇,又問:“先生,你似乎很推崇法家?很推崇霸道?”
“算是吧?!?p> “那么在先生你看來,秦國用那一種道,能奪取天下?”
“尊霸道即可。或許,都行?!?p> “先生,你還是說得明白一些吧?!背沈灶H為郁悶地道。
這時,成蛟已經(jīng)為韓非的才氣與見識所折服了,十分虛心。
韓非笑著道:“其實在韓非看來,帝王之術(shù)中的各種道,其實沒有高下之分。最高明的統(tǒng)治者行用皇道,中等賢明的統(tǒng)治者行用帝道,下等統(tǒng)治者行用王道、霸道?!?p> “而今人世如此,人們順勢而為,人心不古,故而皇道、帝道已經(jīng)消失,一去不復(fù)還了。秦國欲奪取天下,以霸道即可,然則欲得天下,非王道不行?!?p> “……”
成蛟又是一頭霧水地道:“先生,你這又是霸道又是王道的,到底秦國能用哪一種?”
“三皇無言,化流四海,故天下無所歸功;帝者體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讓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禮賞功,美而無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霸主制士以權(quán),結(jié)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士疏,賞毀士不為用?!?p> 韓非淡淡的道:“如法家之學(xué)說,法、術(shù)、勢三者可以概括。王道重于德,德勝術(shù)而王;而霸道重于術(shù),術(shù)勝德則霸。理同文勝質(zhì)則史,質(zhì)勝文則野。”
“王之道,萬民敬而仰之;霸之道,眾人畏而懼之。王者稱王多依德智,而固其王業(yè)則多假術(shù)力;霸者則恰恰相反,霸者稱霸多借術(shù)力,而定其霸業(yè)則多附德智。但無論王、霸取得并固持其基業(yè)均是德、術(shù)并用!”
“總而言之,帝道和霸道它們是兩個對立的矛盾層次。一個是以德、以禮教育感化,一個是鐵手腕硬來?!?p> “成蛟公子,這么說,你懂了嗎?”
成蛟緩緩的搖搖頭,仍是聽不懂。
太深奧了!
“先生,我懂了?!辟鹕淼?。
“噢?政公子,你懂了多少?”韓非頗為好奇地道。
“皇道好比人體的頭部,帝道好比人體的腹部,王道好比人體的臀部,霸道好比人體的手腳。按東南西北劃分,能無為而治,德盛賢明,如同皇天普照的皇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北方,如伏羲?!?p> “能明辨事象、定制立法、德合天地的帝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南方,如虞舜。能推行仁政、輔以刑罰、使神靈和民眾樂于歸往的王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東方,如商湯。靠刑罰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西方,如我大秦!”
頓了頓,嬴政又道:“三皇雖然沒有傳下修身治國的言論,但是他們潛移默化的仁德遍布四海,所以天下老百姓不知把功勞記在誰的名下。依照自然的法則,有理論,有法規(guī),因此天下太平?!?p> “有了功勞,君臣謙讓,他們的美德,無形中變成了老百姓的行動,百姓當(dāng)然不明白其中的奧妙。所以古代的帝王使用群臣不必有那么多的禮儀法規(guī),賞罰獎勵,就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傷害?!?p> “五帝依據(jù)天象制定歷法,崇拜山川之神,并按其尊卑秩序制定禮儀,依四時五行之氣教化民眾,虔誠地祭祀天地之神、祖先之靈。凡天下之物,活動的禽獸,靜止的草木,大到名山大川的神靈,小到丘陵墳瑩的鬼魂,日月所照之處,沒有不歸順的!”
“先生,是這樣嗎?”
聽見嬴政說出的這番言論,韓非深深地吸了口氣,嘆道:“公子所言,字字珠璣。這帝王之術(shù),看來不必韓非教授公子,公子已經(jīng)參透了!”
嬴政行禮道:“先生過譽了?!?p> 其實,關(guān)于皇道、帝道、王道、霸道,嬴政前世是了解過的。
按歷史上出現(xiàn)的相應(yīng)人物,大致如此:
伏羲與神農(nóng)氏淳樸歸真,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國不擾民,民出而作,落而息,不感帝力而自得其樂。
何為道?
為民者,出而作,落而息,即為道。
道在本心,無需教化,民在道中,行則合道,是以無為,是以棄智而愚民。若伏羲與神農(nóng)氏治天下者,務(wù)使百姓安,不知君德之何如,即:帝力於民何有哉?
伏羲與神農(nóng)氏皆為皇道,亦道教所稱“無上大道”,混混沌沌恍恍惚惚,不分善惡不分正邪。
軒轅黃帝篡奪炎帝上臺,本是以下犯上不義之舉,加上軒轅黃帝為戰(zhàn)爭始作俑者,首開與蚩尤爭奪帝位之血腥戰(zhàn)端,成為暴力奪得天下第一人,導(dǎo)致天下干戈四起殺伐遍地,軒轅黃帝失和喪德,因此由伏羲與神農(nóng)氏時的皇道墮落為帝道。
周武王首啟臣弒君之惡例,懸紂王首級于太白旗示眾,喪失君臣之道,由帝道進一步淪為王道。
堯逢囚即曰:“此吾未教之過也?!笔率陆员吃谧约荷砩?,此王道也,未入帝道也。
舜繼堯再治天下,歷數(shù)十年垂拱而治,已由王道至于帝道。
劉邦以張良為師、以蕭何韓愈曹參陳平等為臣,沿用暴秦之酷法,而未遑文治衣冠禮儀,大肆推行圖讖之偽學(xué),政治制度多采迂怪不經(jīng)之論,似牛非牛似驢非驢,此王、霸道混用者也。
隋文帝創(chuàng)開皇之盛世,開啟中國天朝上國體系,開皇仁壽治世被世界史學(xué)界譽為神明之政,治下人民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朝廷之上猛將如云、人才濟濟,從諫如流且能臣眾多,百姓安居樂業(yè),可為帝、王道兼用者也。
所以說,秦始皇、劉徹、曹操,皆霸者也。
韓非又不禁問了一句:“若是公子為秦王,當(dāng)用何道?霸道,還是王道?”
“先生,若是我為秦王,必將以霸道而奪天下,以王道而治天下,以帝道而御群臣!”
嬴政此言一出,頓時滿座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