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你如何確定這件金縷玉衣不是真品?”
“沈老先生,既然您會買下此物,就說明您對于金縷玉衣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史書上曾有記載,金縷玉衣,綴玉面幕,山岳精英,封其九竅,尸骨可同玉柙不腐?!?p> 林風幾乎不用費什么心思就可以猜到沈老爺子收藏這件金縷玉衣的意圖。
無外乎就是想要效仿那些帝王諸侯,追求死后的靈魂自由長生。
可惜,沈老爺子花了四億收購的金縷玉衣只不過是一個低劣的仿品罷了。
“正是因為玉器尊貴,金縷玉衣寄寓著著特殊含意,所以它更是有著非常嚴格的制作工藝要求。
每一件金縷玉衣的完成都是極其奢侈的事情,玉料的選擇,經(jīng)過精細的計算打磨出每一片玉片,使它們最終可以完美的貼合下葬者的身體,就像曾經(jīng)在河北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那一件金縷玉衣,足足耗費了近三千枚玉片和一公斤的金絲,制作成本放在現(xiàn)在接近一億元人民幣?!?p> 說出這個數(shù)字的時候,就連沈語寒也不禁驚呼出聲。
畢竟在如今的社會里,可不會有人為了能夠體面一點,在自己的墓葬之中耗費這么多的金錢。
沈老爺子沉默了好一會兒,還是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他指著林風手里的鑒定報告,做著最后的掙扎。
“林先生,鑒定報告上可不是這么寫的,難道那幾位當世的大家還會辨認不出此物真假?”
對于從來沒有學習接觸過古物的普通人來說,鑒定報告確實是一個幫助分辨確認古董文物真假的重要渠道。
因此造成了許多買家過分相信鑒定報告,卻買到了贗品的局面。
然而,這其實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陷入的思維誤區(qū)。
因為從法律的層面上來說,鑒定報告并不具有任何效應(yīng),只屬于一種輔助建議。
對此林風并不想多做解釋,而是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件金縷玉衣最明顯的缺陷。
“沈老先生,拋開這張所謂的鑒定報告,還請你看一看這件贗品,無論是從玉片的品質(zhì),還是整件玉衣的制作工藝來看,都遠遠不及珍藏在博物館的那幾件真品精良珍貴。
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玉片新舊混雜,死氣沉沉,連接處的鉆孔更是大小不一,帶著明顯的機器加工痕跡,而漢代制作金縷玉衣采用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岫山玉,由數(shù)百名工匠精心打磨編綴而成,繁復精美,毫無錯漏的細節(jié),尊貴非凡。
是真是假,只要見過真品,自然一眼就能分辨。”
林風只不過掃了幾眼,就能夠挑出來數(shù)處不對勁的地方,目光清正,言辭灼灼,語氣沒有半點心虛。
就是拋開林風身上圍繞的光環(huán),也會讓人油然而生一種信服的感覺。
聽完林風的分析,沈老爺子眉頭深鎖,神色復雜的眼眸深處,最后一絲僥幸的光芒被澆滅。
是他糊涂了,被自己的欲望和那份鑒定報告給蒙住雙眼才受了那人的蒙騙。
握緊手中的紅木龍首手杖,沈老爺子深深地吐出一口氣,平復了激蕩的心情,對著林風微微頷首。
“是老夫著相了,林先生,若不是把你請過來,估計老夫還要困于這場騙局之中,背后之人的險惡用心就無人能識破了。”
蒼勁有力的聲音此刻染上了一些落寞慚愧,驕傲一世、閱盡千帆的沈老爺子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在這個年紀栽了一個大跟頭。
沈語寒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了爺爺?shù)那榫w波動,立刻走上前挽住他的手臂撒嬌賣萌,轉(zhuǎn)移注意力。
“爺爺,這不是您的問題,而是設(shè)計這個騙局的人太壞了,不過他的運氣也不算好,遇上了林風這個鑒寶大師,假的如何也成不了真,壞人同樣也逍遙不了多久!”
“乖乖說的對,遇上林先生亦是老夫的運氣,若是不讓那個人付出代價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機會?!?p> 沈老爺子剛剛升起的愁緒就這樣被沈語寒給驅(qū)散,老人深邃的眼眸之中閃過一絲戾氣。
是啊,目前最應(yīng)該思考的,是如何解決這個設(shè)計欺騙自己的人。
什么人這么大膽子,敢騙他?
沈老爺子太久沒有出山,一些螻蟻倒是愈發(fā)膽大,小動作不斷,他們沈家的威嚴不容侵犯。
林風看著眼神粗糙的贗品和鑒定報告上一位位專家大師的署名,心頭涌上無名的怒火。
金縷玉衣的傳世不僅是漢代王朝富有尊貴的體現(xiàn),更蘊含著極大的歷史價值,是屬于全華夏的財富。
可是卻被有心人拿來謀取金錢,而那些本應(yīng)該用自己經(jīng)年積累的知識還原文物歷史的專家,更是不負責任的出具鑒定報告,蒙蔽真相,以假亂真。
一想到這樣荒唐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林風便覺得深深地痛恨和無力。
林風眼神一斂,流露出幾分寒意,周身的氣勢也變得凌冽。
“想必,制作這件金縷玉衣的人也是事先做了充足的調(diào)查準備,才敢找上沈家,不知沈老先生能否告訴我,那人到底是誰?”
沈老爺子對上林風的目光,也察覺到林風話里隱藏的怒意,頓時對林風的認同加深了一些。
“那人就是東華集團的董事長,謝榮華?!?p> 說起這個東華集團,在首都里只是一個位處中流的房地產(chǎn)公司。
而一手創(chuàng)建東華集團的謝榮華在商業(yè)圈子里到算是有幾分名氣,這主要是因為他頗具傳奇性的發(fā)家史。
謝榮華出身不高,學歷更是只讀到了初中便沒有繼續(xù),可是他卻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往前推幾十年,華夏正好處于百廢待興的大環(huán)境之下,可以說處處都蘊含著商機。
謝榮華別的沒有,就是膽子大,是第一批往返大陸和港臺之間倒賣貨物的人之一。
后來更是瞄準時機,靠著服裝貿(mào)易起家,隨后轉(zhuǎn)戰(zhàn)實業(yè)和房地產(chǎn),慢慢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東華集團。
時間線拉到這里,很顯然謝榮華已經(jīng)有了足夠大的成就和事業(yè)。
但是人心的貪念是永無止境的,因此才會出現(xiàn)今天這件低仿的金縷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