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要么孤獨庸俗

生命的旅程

要么孤獨庸俗 范婉珊 1197 2020-08-19 11:09:00

  生命的每一時期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如果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與他的年齡階段不相一致,那他完全感受不到幸福。伏爾泰對此有過精妙的論述:

  誰要是沒有他那個年齡的意氣精神,

  就必然有這一年齡的種種不幸。

  因此,倘若我們洞悉了生命的旅程中的每一覺得的不同機遇,那么我們將可以對幸福的本質(zhì)做出更加貼近、適當?shù)目疾臁?p>  我們的整個一生都活在現(xiàn)在,而且唯有現(xiàn)在,是我們實際上所擁有的。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在生命的開始,我們期待著一個漫長的未來;而當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我們則回首漫長的往昔。我們的性格保持不變,但我們的氣質(zhì)和心境卻經(jīng)歷了某些眾所周知的變化,從而使“現(xiàn)在”這一時刻在生命中的每一個每一階段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色彩。

  我們越年輕,認識到每一單個的事物就越能代表它所從屬的一整類。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逐漸消失。這就是為何事物在年輕時留下的印象與在老年時的印象差別如此之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童年時期和青年時期獲得的些微知識和經(jīng)驗,構(gòu)成了以后學習的所有知識永久的類目和方向。那些早年獲得的知識形成式轉(zhuǎn)化為了類別和范疇,將以后習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加以整理歸類。雖然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們并不總是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我們的世界觀——無論它是深刻還是膚淺——是在童年時期奠定基礎(chǔ)的。盡管這種世界觀在以后的人生中會得到擴展充滿詩意的世界觀——這是童年時期的基本特征,并得益于意志力的尚未完全發(fā)展,在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對純粹知識的獲得,遠比對意志力的訓(xùn)練要關(guān)心的多。因此,拉斐爾在描繪他的小天使時——尤其在《西斯延圣母》這幅畫中非常喜歡運用的那種嚴肅、認真、專注的眼神,是在很多孩子身上能夠找到的。這就是為什么童年時光總是充滿了幸福歡樂,而對它的回憶總是伴隨著眷戀與不舍。

  人們通常認為,疾病纏身和無聊厭倦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共同命運。其實,疾病并不必然伴隨著老人,尤其是當它已活到很高的年歲之后。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和疾病的幾率也在增長。至于厭倦或無聊,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獨,但無聊、厭倦也絕不是孤獨的必然因素,它只是那些除了從感官滿足和社會交往中獲得愉悅、對其他樂趣一無所知的人不幸命運。這些人心神閉塞、蒙昧,才智完全還未開發(fā)。的確,伴隨著老年的逐漸來臨,人的智力也會同時衰落。但是,只要他的才智原本是強健豐富的,那就是足夠的力量來抵御無聊的沖擊。而且,正如我在前面所述,經(jīng)驗、知識、反思,以及與人交往的技巧和能力等,這些因素的相互融合可以使老年人更加精確地看待世界。他的判斷力變得非常敏銳,他對人生有了清晰連貫的看法,他的精神視野涵蓋的范圍更加寬廣。通過不斷地發(fā)掘原有知識的新用途,并盡力利用每一次機會豐富自己的知識,人們始終堅持著內(nèi)在的自我教育和修養(yǎng)——這種自修使人的精神才智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和滿足,而心智的全部努力也因此得到了應(yīng)有的回報??墒巧狭四昙o的老人,大多像死人一般,手腳滯鈍,呼喚不靈,慢吞吞地沒有一點精神。正如俗語所說,一個人升上天堂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