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陽豫西,千年古鎮(zhèn),西扼出晉古棧,北銜清漳,南望淇河,東臨洹水之濱,又東百余里匯衛(wèi)河,北迂津自海河入海。洹衛(wèi)兩岸,風(fēng)帆似林,舟楫如梭,船運繁盛,北上煤炭木材山貨瓷糧,南運煤油海鹽洋貨,鼎盛年吞吐百萬噸。再西行約上百里,巍巍太行,屹立天際,橫亙八百余里,若彩虹熠熠生銀輝,一瀉千里。
昔云太行,山深林暗,舊仇宜潛,髓骨銘心,且慣伏于親歷者之心,故雖逾多余年,人每憶刀客行,未嘗不余悸心顫,草木山川人畜鳥獸,悉念之甚切……
所謂刀客,善捉刀之人也。
自幼習(xí)拳,彪悍勇武,精通技擊,操生殺業(yè)且均系外人所托,亡間道,多詭秘,故得手心必抑積丑惡,向善須設(shè)一密室于內(nèi)心,潛藏情仇苦罹,上求自贖,下求一時忘神于外。遂視其項背,諸多責(zé)難,皆無可揭此陰暗,惟久封于江湖。
民間傳言刀客俗稱蹚匠,無不若此茍全性命于亂世。而今,人或稱之為“匪酋”,亦民亦匪亦耕亦匠,且深諳世俗之道。
鄉(xiāng)野市井,偶遇一鰥寡婦幼或為其父母兄妹,逢其所獲益皆與家人享,比之坊間巧匠別無二,且常為其鄰人所崇,惟盼其御外掠而得以庇護也。
近視之,貌似百姓,難辨真?zhèn)?。刀客弄刀,代代相傳,所事亦曰打業(yè),慣于晝耕夜出,朝南夕北,來去如影,飄弋隨風(fēng)。其與慣匪稍別,尊崇禮信,疏財仗義,形如行俠客。
匪幫攔劫越貨,盜搶殺人,多行不逆不義,為世人所棄,盜賊是也。遠觀之,兩者皆匪人束象,出則劍影刀光,入則山林虎嘯,無定無蹤,又或村野埋名隱姓,深居獨行,難辨雄雌,惟動若風(fēng)無蹤影耳!其逝亦若草芥,杳無音信,每聞則隔世久已。
紛擾世事,人影行俠則為刀客之終極詮釋。
2
巍巍太行逶迤千里,南麓一隅名曰林慮。
林慮山左為陰,山林某一深處多隱大小山洞數(shù)萬余,大洞形如倉如屋如樓,小洞狀如鞋如帽如水柱如雪花,內(nèi)常多潮濕,歷經(jīng)上千年有溶巖狀貌,滴水穿數(shù)巖而過,偶有小泉汩汩滲入巖層中,清澈如寶珠。洞內(nèi)大洞套小洞,小洞套大洞,洞洞互套,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出入自如,曲徑通幽,據(jù)傳洞綿延數(shù)百里,至十余里外某山某地多處,出口則多溪流幽洞隱秘陰冷。此處菩薩鴉山林多鳥獸出沒,尤以烏鴉棲息頻繁,又近處山風(fēng)純厚多信奉觀音自在菩薩,并常年供奉巖石洞壁上幾尊菩薩巖畫像,此偶有過路僧侶野宿溶洞暗穴,拜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善發(fā)慧根慈悲為本,且亂世饑荒災(zāi)年方圓數(shù)百里眾鄉(xiāng)民多來此某幾處主洞穴內(nèi),石柱林古碑墻前祈福膜拜護佑一方百姓無事平安,故舊稱菩薩崖,又稱菩薩巖,此處方圓數(shù)十里皆因神鴉得名:菩薩鴉。
林慮山奇峰怪石眾多,多懸崖峭壁,谷深林密,巖石如銀,惟獨此一處地貌奇特,山石多暗紅色,故又稱赤坂鴉。
菩薩鴉東八十里處有座佛塔,前一斷碑上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人稱心經(jīng)塔。又有求子祈雨晉升多康多福多壽,故又名狀元塔林龍寶塔。此塔高一丈有八,故另名丈八佛塔。塔下近處有斷壁殘垣破廟一座,至今尚無人居住,不得而知此塔具貌由來。
又東四十里外山林青翠欲滴,小橋流水,其一怪地表常有潛水冒出,尤其夏秋雨季,地面溝壑水泡遍地自然涌出,多如珍珠形狀,人稱珠泉,此泉水無論冬雪,永不結(jié)冰,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且常年涌出泉水匯成一條潛水河,一瀉延綿數(shù)百里。
某處林木茂盛處,河畔有一古鎮(zhèn)名林泉集。林泉集內(nèi)一大戶當(dāng)首推上游孫家大寨,寨主姓孫,人稱孫家寨、鐵頭寨。
3
寨子三面環(huán)水,溝深山陡,依勢而建,底座寬一丈六,頂寬一丈二,高一丈八,三通寨門環(huán)環(huán)相扣,寨內(nèi)設(shè)三個炮臺,每隔八尺有一個槍眼兒。寨墻為石墻,三米厚,異常堅固。故此,孫家寨多次抵御了流竄的匪幫。
此兒謠為證:
魔頭寨,白奶奶
刀客來了門開開
孫家寨,鐵打寨
刀客來撞死得快
據(jù)說某年末,鬧饑荒災(zāi)荒,打西北來了一股餓極了的“狼匪”余部流竄至此,一大早林泉集大小寨子的人開始聞風(fēng)而逃,貧民紛紛叫喊著四處躲藏。寨子附近的大小路上,喊聲不絕,“打西邊來了一股狼匪子!”
唯有此孫家寨紋絲不動。
黃昏時分,其中一路狼匪圍住攻打?qū)O家寨。
一小嘍啰頭兒手持自制傳話筒甩開腮幫對著寨門直喊。
“圍子里邊有活口嗎?”
“鱉孫兒,不要燒包!”
“圍子里聽清楚了,俺走了一線丈子,過貴地。大架桿讓俺喊金子,借點兒高鞭子,捎帶填瓤子,讓兒郎們解饑渴!”
“有種的就來報個名!讓漢兒們明白”
狼匪酋首一看孫家寨不賣好嘴口硬,就一鞭子抽上去大喊起來。
“你大爺俺坐不更名行不改姓,俺是你爺爺西山狼!
限你一袋煙,送出十八個油青臉,倒跟腳雙眼皮大閨女下來!”
“呸!還想要大閨女,回你個家。姐姐妹妹等著跟你睡”
“圍子里聽清楚,貨不來就灌圍子,接觀音抱童子撬死祖,燒房,男女全敲老小全宰,女的拉來輪困覺……”
……
天一大亮,寨門未破,激戰(zhàn),一夜無果的狼匪跑了個精光。
4
林慮山至西,屬太行余脈。
此地有數(shù)條潛水河,人曰清涼溪自晉西漳坪入菩薩鴉怪石嶙峋溪谷中,主脈沿南坪峽向北貫穿林慮山全境,兩岸山高溝深,古村落依山傍水,林木森森,古櫟樹參天,此樹本土稱皮橡樹,是秋蠶的重要食源。據(jù)地方志載京津一帶河漕絲最盛名,當(dāng)屬此地一特產(chǎn)。
清末民初,軍閥暴政,拳練四起,紅槍會鼎盛,遍及豫西豫北鄉(xiāng)鎮(zhèn),設(shè)香壇學(xué)堂設(shè)學(xué)長,發(fā)展會員,似教非教似團非團,又名紅學(xué)會。名為鄉(xiāng)紳所控,實為民間刀會教派組織,設(shè)文武團師傳授武藝技擊,其會眾善用紅纓槍,多以富庶區(qū)為其活動核心區(qū)。
時年又豫西大鬧災(zāi)荒,一時饑民遍野,餓殍浮山野,為此境遇孫家寨幾家大戶皆難逃厄運。
孫家寨主孫老三拒絕放糧拯濟災(zāi)民,不久,“西山王”匪舊部流竄至此,其一支“北霸天”部借饑民勢頭,聯(lián)合數(shù)十刀客里應(yīng)外合,攜數(shù)萬饑民一舉攻破三道寨門,一夜間糧倉家財均被洗劫一空。孫老三攜家眷乘亂自地下秘道逃竄不知所蹤,寨中自衛(wèi)團組織紅槍會某大堂會眾悉數(shù)被殲,數(shù)百人無一人生還。自此,紅槍會眾與“西山王”舊部結(jié)怨,孫家寨沿河連廊也風(fēng)光不再。
5
民國二十八年,日軍圍剿太行,豫西北林慮山區(qū)大旱,禾苗枯黃樹葉焦敗。
十里桃花溝桃花未開,清涼河溪流水干涸。春繭欠收,秋蠶斷種,蠶農(nóng)犯愁。
忽聞老清返鄉(xiāng),蠶農(nóng)個個眼亮。
老清家住林泉集桑水灣,處桃花溝最深處。桑水灣三十一戶,家家供桌設(shè)兩尊牌位,一尊土地神龍,一尊先蠶嫘祖,戶戶養(yǎng)蠶為生。據(jù)村志碑刻記載,明朝萬歷年間,赤坂巖一帶桃花溝蠶場最負盛名,有碑詩為證:
蠶娘從天降
落戶桑水灣
綠葉吐翡翠
甘果壓新枝
據(jù)傳老清祖上三爺爺,六歲曾夢游菩薩鴉某某赤坂石上,巧遇某仙女,乃菩薩化身,即授其暖蠶剝繭之法,醒后竟誦出養(yǎng)蠶經(jīng),拜仙女所賜:
……
堂房若冷火初架
風(fēng)雨如來戶始關(guān)
繭子擇完防幻蛾
置之涼處須薄攤
厚薄不論繭大小
雌雄但看頂尖圓
僵白屬冷焦屬熱
腫黃回土撒高槽
但見水腫即挑去
或曬或烘病痊愈
……
蠶經(jīng)韻法自一黃口小兒口中道出,見者無不稱奇。
6
那老清自幼體弱多病,十六歲狀若孩童,身高不足五尺,天資聰慧,心靈手巧,隨父養(yǎng)蠶,自有許多訣竅。十九歲時,已出班在外授徒。無奈山中雨旱無定,和父母下山營生,乘舟楫北上奔了保定府,又去了天津衛(wèi),這個一去已四十年。如今年逾花甲,父母離世,回家養(yǎng)老。
四十年后,老清腰背微駝,兩鬢泛白,但面目未改。瞇縫眼寬鼻梁,矮個兒精瘦有加,一身米黃色絲織衣褲,微顯富貴。
老清說笑,養(yǎng)一輩子蠶,沒穿過絲綢,返鄉(xiāng)時老東家送的。他先后在天津衛(wèi)保定府給某大戶養(yǎng)蠶,京津皆知其名。收繭絲質(zhì)好,出絲多篷松,實屬柞蠶絲中上品。
老清光棍一條,土埋脖子,將手藝傳給鄉(xiāng)民,是祖上念想。沒成想,立足未穩(wěn),恰遇災(zāi)年兵亂。
秋后山林,或許有漏收蠶繭。
從西崗到南坪,從東赤巖到北龍盤,走遍了峽谷兩側(cè)山山嶺嶺,涉水跋山攀崖跨塹,奔波多月腿已跑細,無望而歸。
尋蠶種,終成心病。
7
秋后林慮,皮橡籽熟。松鼠傾巢而出,借利齒將球果把兒咬斷,果子墜落,扒開球果鱗片,咬碎種皮,取出橡殼內(nèi)籽粒,運回巢穴,貯作冬糧。冬閑,山民將橡樹殼撿回,晾干收袋,賣與藥商,可治痢疾惡瘡等雜癥。
農(nóng)歷臘月十二,蠶生日,天不亮老清起推屋門,冷氣撲面,但見院中青石板蒙霜厚厚一層,屋頂白皚皚一片。老清大喜。父輩人言,蠶生日見白色物,兆來年蠶繭豐收。眼豁亮,腿變輕,拎柳筐,撿橡殼,尋蠶種。
跨木橋,攀南坡。溝谷幽深,林密坡陡。沿橡樹林游蕩,手撿橡殼,怎奈溝壑橡葉寒瑟,經(jīng)久不息。
喃喃自語:“皇天保佑,給條生路!”
相傳嫘祖幼時,見桑枝上白色黃色果,挾果而歸。翌年春,桑樹發(fā)芽,嫘祖夢入天宮,王母娘娘告知去年送你蠶種,春來蠶寶出世,仔細養(yǎng)好。嫘祖醒,果聽筐內(nèi)撲棱撲棱,看時飛蛾煽翅外泄。嫘祖大悟,夢中指點,學(xué)養(yǎng)蠶、抽絲、紡織、裁剪,自此華夏一族衣無憂。
林慮坡嶺開闊,南接平原,風(fēng)調(diào)雨順,氣候溫和,周邊蠶蛾頻繁,良種易獲。赤坂鴉地勢高寒,屬深山,外來蠶種到此,不易生存。
十八盤羊腸道,皮橡樹多陽坡。
老清攜新徒王五且行且看。
十八盤地處赤坂巖北段西部山巔,峰巒疊嶂,地勢險峻,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彎腰爬行方通。
日中高掛,火球懸東赤巖上,峽谷霧氣云蒸一片。林中搜尋,橡葉桑叢,椿樹榆樹、柘樹野葡萄、蒲公英,不放蛛絲馬跡。日過午,渾然不覺。
王五道:“祖輩養(yǎng)土蠶,沒聽說別蠶種?!蓖降茉诶恚奈锤?,搜尋不止。
忽過一桑園,十多戶人家。累極討水,灌木飛一對蛾子,蛾通體黑黃,笨拙緩飛,恍然驚覺。彎腰抓土,空中揚,截住去路,雙雙落桑枝??拷蠖瓿幔毧幢成锨Ю镧R,但見色彩淺淡,寬厚壯實,呈赤褐色,且一雄一雌,正追配。見狀喜樂懵,“外地蠶種!有救!”
東游西轉(zhuǎn),叩天問地,落葉嘩響,忽見霜葉上閃淺黃色斑,花生大小亮晶晶,定睛察看,三粒山繭,捧黃葉仰天叫,蠶繭捂胸口,忘背筐,一溜煙下山。王母顯靈!
8
天藍高遠,若墨水洗,山如筍如笏如削如劈,懸崖蒼松石棧清晰;峽谷深處,清涼溪翠綠,綿長蜿蜒不見首尾,蝴蝶狂舞。師徒回村,眾人見手中蠶蛾,紛紛圍上,皆感蹊蹺。
赤坂山高地遠,外地蠶蛾聞所未聞。善心感動先蠶娘娘,苦心得回報,老清說:“蠶種來,上蒼賜福,好生培養(yǎng)?!?p> 老清王五夜以繼日,精心款待,其與當(dāng)?shù)匦Q蛾雜交,冬季來臨,產(chǎn)下蠶種,綴滿蠶紙。目睹此景,老淚縱橫,嗚咽有聲。外來蠶種,上天恩賜,百年難遇。
蠶花圓子端出,裝成兩盤,供桌上。撿三粒蠶種,定是天意,須呵護精心。繭放桌長笸籮,棉絮輕裹,拉窗簾。蠶種怕光怕煙怕異味。
有春好開蠶,無春好種田,正是養(yǎng)蠶好兆頭。
月底立春,雜交蠶籽,雨后春筍。春蠶在戶,秋蠶在山。放養(yǎng)山坡,照看蠶場,師徒卷鋪蓋住石庵。至放蠶季節(jié),將剛出殼幼蠶背至蠶場,一點點送橡樹上,蠶通靈,扭動身軀,沿枝爬上闊葉,埋頭吃。滿山遍野蠶食樹葉沙沙,師徒樂開花。
橡樹邊,草叢中有上百蟻窩。镢頭刨,大大小小地下孔道四通。蟻穴內(nèi)房間,如指如拳,儲藏室交配室育兒室寢宮俱全。螞蟻奇形怪狀,黑色褐色黃色紅色,大頭小頭尖尾圓尾,數(shù)以萬計簇擁洞穴。日出升溫,成群結(jié)隊涌出洞穴,沿草叢、灌木、石縫、土坡,四面八方匯聚樹下,兵分數(shù)路列隊而上。兩三只螞蟻抬一幼蠶,搬下樹運回巢。治蟻治本,開水灌藥噴,挖地三尺,清除蟻窩。
滿山蟻族,精疲力竭,觸目驚心,螳螂、瓢蟲、蜘蛛、草蜂,螻蛄、蜈蚣、蝎子、臭蟲,短者寸許,長者半尺,長毛長刺,或隱或顯,或蹦或飛,防不勝防。忽見一蟲皮黑如漆,長約兩寸,毛中藏刺,刺中含毒,爬行緩慢,從未見過。爬樹安營扎寨,從頭吃至尾,但見黑蟲齒下,蠶體皮開肉綻,黃綠色汁液流淌,毛骨悚然。狀如流浪吉卜賽人,下樹游走,居無定所,跟蹤數(shù)日,終未尋其巢穴。
9
東赤巖灌木叢生,南北十里,坡上橡樹低矮,伸手可觸。其北側(cè),黃脊背白肚皮土蛇,雞蛋粗細,四五尺長短,吃蠶。蛇上樹,圍住收緊,樹枝攏一起,抬頭向蠶噴毒氣,橡葉上蠶松開后腿,落入蛇口之中。凡被襲橡樹,無一偷生。硫磺、酒精涂樹干,短時見效,三日后風(fēng)吹雨打,蛇照吃不誤。
鳥乃蠶天敵。烏鴉為首,喜鵲、布谷、山雀、斑鳩、石雞成群隨其后,黑壓壓呼嘯占領(lǐng)橡樹,集中狂叼,百條幼蠶便葬身鳥腹。
天不亮,石庵鉆出,驅(qū)趕鳥雀。秋天寒風(fēng)刺骨,露水重重,披布穿雨驅(qū)鳥,人來鳥不驚。牛鞭子摔響鞭,連掄數(shù)次,山谷回聲,鳥四散奔逃。換敲鑼“咣”,響徹云霄,鳥直飛半空,蠶坡上徘徊,再敲飛往山頭。用此物半月久,鳥兒不怕。黑火藥土槍,見鳥群朝天轟,如炸雷山鳴谷應(yīng),氣勢如虹,鳥雀無影蹤。
不久,我行我素,山雀照常啄蠶,無計可施,蠶兩腿抓樹,抬上身拼命甩,身體斷殘肢貼樹,殘軀掛空,肢體蠕動。圣物蹂躪,淚奪眶出,從南到北,槍聲咚咚,硝煙彌漫,山回谷應(yīng),日落西山,百鳥歸巢,萬籟俱寂。
心誠則靈,時年春收蠶180,秋后增1300。
10
蠶種分送,家家戶戶得蠶種。
清明時節(jié),桃溪兩岸桑樹綠,葉竄半人高,成叢成簇,青翠可人。
頭年蠶歉收,清明斷煙火。
守蠶簾旁,給蠶投食,從早至晚,不敢馬虎。數(shù)日過后,蠶蛻皮。小滿前后,菜結(jié)籽杏子黃,麥田灌漿,“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蠶已第四次蛻皮。但見蠶體渾圓,背上脈管清晰可辨,嬌嫩精靈,脫胎換骨,吐絲結(jié)繭。笸籮里蠶忙碌,借蠶簾找支點,吐雪白絲,腦袋左搖右擺閃回,織成“8”字形絲圈,再閃回,又一圈反復(fù)不休,每織二十絲圈便挪動一下,用絲將通體圈圈圍起,成透明球。方寸之地,游刃有余,左拉右扯,一刻不停。
兩天后,繭球厚,不再透明,不見蠶蟲。三日四日,絲繭織成。笸籮里滿眼絲繭,粒粒飽滿,精巧圓潤,狀若碩大的珍珠,清光閃耀,屋角映亮。
豈料春來,日軍又大侵襲,太行恰逢大旱。
天災(zāi)人禍,春蠶普發(fā)膿病,蠶戶總收繭300多,夢想破滅。
11
據(jù)說那年秋天,桑水灣飛滿蠶蛾,蛾寸許,色彩艷麗,以白黃居多,遮天蔽日,晝夜不息,驅(qū)之不去。
一時眾說紛紜,蠶神轉(zhuǎn)世,百蠶之王,人間一遭,又回蠶界,老清化蠶……
后經(jīng)專家鑒定,老清養(yǎng)蠶一生,蠶蛾皆熟,死后氣息猶存,故有此象。
此說法貌似科學(xué),人化成蠶,蠶仙戀山林。
12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王五搞副業(yè),清涼溪畔金屬鋁廠水泥廠開辦,皮橡樹亡,河水泛臭,桑葉起污,蠶戶為絕,蠶業(yè)一毀。
進入新世紀初,沿河綠色新房地產(chǎn)業(yè)大開發(fā),村子搬遷,王五因盜賣文物伐林毀田被查。
一年后,王五患癌,不久一病不起而死。
家人親戚搜尋,除存折現(xiàn)款幾許外,身后留下遺書一份甚厚,但見上細述菩薩鴉某楊氏刀客種種……所述人物甚多事項繁瑣,眾人不知,其書大概清末至民國二十七年,凡五十余載,人人多不解其中味!尤其書尾文字更令人聞所未聞毛骨悚立:自此,江湖上毋談刀客行。
彼老清非此桑水灣老清,乃一代赫赫刀客……
但聞得一顆悶雷初問世,震驚十里桑水灣,且以菩薩鴉萬窟洞穴為證。
凡此經(jīng)歷種種,某人偶得聞而述之,經(jīng)反復(fù)斟酌數(shù)次修訂,終撰成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