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過世對林可欣打擊很大,不止是心中有愧疚,還有沒了依靠的漂泊感。
有父親在的女兒可以有小女兒的任性,可以在疲憊時不諳世事,因為覺得有人撐腰,混得再不好都有口飯吃,這種情感上的依托感是別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可是,卻因為自己的緣故,父親走得那么無可奈何。
是的,在林可欣心里覺得如果不是因為自己不懂拒絕、不夠堅定而隨便走入婚姻的話,父親就不會因為擔心自己而心力交瘁,當母親把父親最后不肯治療而省下的錢交給林可欣的時候,她覺得父親的心中已了然所有的事情,這種說不出的痛是父親最后無法瞑目的遺憾,林可欣在心中永遠都無法原諒自己。
只是,孩子已然要出生了,為了孩子她甚至都要克制住那些喪父的痛,雖然她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傷悲哭泣。
每當這個時候,顧南也是手足無措的,他根本理解不到林可欣心里的那么無措與無力,沒有依靠感的荒涼,他只會打電話給她的母親或是哥哥,擔心她的悲傷影響到孩子。
而此時的周美芳正處在喪夫之痛里,這么多年的陪伴,沒有感情的人都會因為習慣的打破而心理失衡,何況他們之間是有感情的,短時間內的突然離開那是一種對生命的抽離?。?p> 這種失去的孤獨是兒女填補不了,也許唯有忙碌與換環(huán)境才能緩解。
所以,林可欣的大哥把她媽接到外地去住了一段時間,直到她到了預產期才回來。
直到預產期的前一天,林可欣都是在上班的,因為她不想把手上的工作交出去,也許一交出去等她回來時職位就沒有了,雖然她不喜歡這種工作,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但她有一點是明白的,那就是孩子一出生,用錢的地方會更多,而她似乎沒有誰可以指望。
人畢竟得先學會做自己應該做的,這樣才可以有飯吃、可以活下去,然后再去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那樣才能讓人有念想,讓生活有希望與動力。
拿著父親給的錢,她坐上了產床,剖宮產生下了兒子。
沒有經歷過產后腹痛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剖宮產女人在產后那幾天的痛苦,五臟六腑因為孩子突然的離開而無所適從的空洞,揪著而沒有著落的疼,摸不著、摁不了,別人家都用那種鎮(zhèn)痛的泵,但林可欣為了省錢愣是沒有用,也就在醫(yī)院住了一個星期就出院了。
面對瘦小的兒子,林可欣慌亂無措,按農村的習俗她只能在婆家“坐月子”,有了孫子的婆婆倒是勤快了很多,但是依然改不了懶散的習性,什么東西應該洗、要干什么活兒都得林可欣說著來才行,這讓原本就因為做新手媽媽而手足無措的林可欣心中郁結。
而顧南根本也指望不上多少,說到底除了脾氣穩(wěn)定時的嘴上功夫外,他也是不會干活的人,俗話說就是沒有眼力見識的人。
周美芳在女兒出院的時候來陪了兩天,但每到晚上還是要回去的,因為顧家沒地方住,婆婆說為了照顧方便又搬回來新屋另一個房間,總不能讓自己的媽一個人住到舊房子里,所以,林可欣讓她媽不要來回這么累,家里這么多人終歸能照顧的。
她沒有想到人和人是多么地不同!婆婆竟在她坐月子的期間召集三個來送月子禮的姑姐在也隔壁打麻將。似乎她沒有理由去責備任何人,人家回娘家給自己送禮,娛樂一下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
只是,當她自已一個人在房間里那種無人可叫、無人可以幫忙的無助不由得覺得悲從中來,但是又忍住沒有哭,她怕不吉利而傷了兒子。
她的奶水就不多了,兒子餓得直哭,而她卻不知道什么緣故,直到第三天有鄰居來玩才問她是不是奶水不足,她一臉懵地問人家怎么樣才知道奶水足不足?
鄰居的一通解釋林可欣才知道敢情這么些天以來孩子其實都不是吃得太飽,林可欣心里一陣難受,為孩子、為自己的日子,慢慢地就越來越情緒低落,到最后奶水更少了,只能去買奶粉。
出了月子回到娘家坐第二個月,在她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母子倆人才都養(yǎng)胖了一點。但是總不能呆在娘家,娘家離她上班的地方有點遠,產后45天她就回去上了班,她不能丟了工作,就只能堅強自己,孩子白天婆婆幫著帶,要吃奶時抱著去她的單位。
晚上她也不敢太煩顧南都一個人帶孩子,幾個小時喂一次奶,在目前的狀態(tài)下,顧南能夠正常上點班,不去懷疑自己總是生病而鬧著去醫(yī)院檢查對林可欣來說就是好日子了。
林可欣不記得自從和顧南認識后去了多少趟醫(yī)院,因為每次檢查也說不出個道道來,所以,后來林可欣就依著自己對這方面的認知告訴顧南一切需要他自己做出改變才行。
因為人的情志會影響身體,很多疾病都是因為不好的情緒所引起的,而情緒這個東西需要每個人自己去多讀書、多理解,那樣才能學會與自己和解、與社會、與他人和解。
比如說,顧家周圍的鄰居每家經濟都比顧南家好,顧南家是那一圈唯一一個沒有樓房的人家,每天傍晚,前面一家人喜歡在巷道的路口吃飯,而顧南下班回來都是要從巷道口回家的,所以,顧南很是不爽,不止是當面指責鄰居,回到家也是罵罵咧咧、滿腹牢騷。這時候的婆婆不是勸解兒,反而是在后面附合,而林可欣覺得特別不能理解他為何要如此怨氣十足。
”顧南,有必要為這種事梗梗于懷嗎?人家又沒堵住路讓你不好走,只是稍微讓一點點而已,大家都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有必要為這種小事撕破臉嗎?”
“你就知道胳膊肘往外拐,什么事情都是你有理?”
像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林可欣認為顧南需要做的是改變自己興趣愛好、改變看問題的角度與心胸而不是這么狹獈。
可是,過一段時間顧南還是鬧著不上班,這兒疼、那兒疼需要上醫(yī)院去檢查。
作為自己一生結伴而行的人,林可欣被顧南的壞情緒與三天兩頭的疼搞怕了,畢竟胃癌什么的得起來很容易,而且,若然不陪著去看,顧南會說她是個心狠的女人,希望自己的丈夫早點死。
所以,每當這樣的時候她就得陪著去醫(yī)院檢查。錢肯定是少不了花的,而且顧南說他害怕那些檢查的儀器,每一步都得林可欣跟一起擔驚受怕,一見廣告上說哪兒好就往哪兒跑。
其中有個海歸私人診所的醫(yī)生告訴林可欣,她的丈夫身體沒有病而是神經有病,確切地說就是神經官能癥,關于這個病比較復雜,一些如暴躁、老是懷疑身上處處疼、得了病都是這個病的癥狀范圍。
醫(yī)生的話像是說到了點子上,所以林可欣不顧血本花了幾千元給顧南買了一大袋藥。而這些藥讓顧南吃得神思恍惚連起床都得抱著孩子的林可欣拉,竟然有一次拿著繩子去上吊。
而對顧南這樣的情況公公除了嘆氣并無他法,而婆婆則說鬼神附體了,找神婆求仙水的,沒把林可欣給氣死了。她把藥全給扔了,顧南也就又慢慢正常了。
當生活過到了谷底的時候,求變是一些人的本能,林可欣面對生活的困境開始了自救模式,而顧南這個盟友又會有什么樣的反應?時間總會告訴人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