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帝督促了太監(jiān)王體乾將圣旨迅速的傳達下去,必須昭告天下,這是對天下安撫,同時也是表決心。
“朕向天乞二十載,必還民一個中興璀璨的大明!”這么振奮人心的句子,必將隨著信王為儲君這轟炸的消息,會傳遍整個中華大地之上。
這必須能提振一下大明的人心。
天啟此時看著朱由檢這個老弟。
這個崇禎帝也經(jīng)常干這種昭告天下的事情。
當(dāng)時,大明這只股票已經(jīng)到了要強制退市的邊緣了,這時候需要大明的總裁出來發(fā)布公告,安撫大明股民的拋售的情緒。怎么安撫,當(dāng)然要報喜不報憂啊,甚至需要可以編寫一些虛假的消息。
上市公司此類人才是眾多的。
可是,崇禎大明最后的總裁是怎么做的,他曾經(jīng)六下《罪己詔》,在罪己詔里不斷數(shù)落群臣,自曝官場腐惡內(nèi)幕,并且怨天怨地,反而讓人看不到一點希望。
這六道罪己詔如六道催命符,讓眾多大臣和大明的子民們紛紛拋售,最后大明徹底退市。
“皇兄,為何要說臣弟獻藥!而且要立臣弟為儲君呢。”朱由檢看著天啟的一臉的鄙視之色,只得硬著頭皮問道。
“說皇弟獻藥,當(dāng)然是為給你鋪路。怎么皇弟,不想當(dāng)這個儲君嗎?朕記得皇弟幼年之時,就向朕討要過皇位!當(dāng)時朕就答應(yīng)來著。”朱由校此時一臉的嬉笑之色。
朱由檢臉色一囧,道:“當(dāng)時只是臣弟幼時之言,不敢當(dāng)真,不敢當(dāng)真!皇兄關(guān)于儲君一事,臣弟是真不能做!眾臣也不會答應(yīng)的?!?p> “這儲君一事,朕心意已決,臣弟無需多言。儲君你當(dāng)也要當(dāng),不當(dāng)也要當(dāng)。群臣反對又如何?”朱由校緩緩地說道。
然后看著遠處,又接著說道:“這天下雖說姓朱,可藩王不能從政,不能領(lǐng)軍,朕只是孤身一人。需要皇弟來為朕分擔(dān)一下重任,皇弟此事決不能推辭?!?p> 朱由檢聽聞后,百感交集,這只熟透要跑的鴨子,似乎又要回來了。
“竟然如此,臣弟就不得不從了!”朱由檢也下定決心,答應(yīng)了下來。
朱由校點了點頭,又對著朱由檢問道:“皇弟,那么你說如何才能做一個好皇帝?!?p> 朱由檢沉思片刻,對著天啟帝道:“勤政愛民,任人唯賢,大公無私,忠、孝、仁、義、禮、信,皆為明君的標準?!?p> “哈哈,臣弟說的對,也不對!”朱由校哈哈一笑,然后說道:“做一個合格的皇帝,要學(xué)會撒謊,欺詐,甚至要變成一個強盜土匪,這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皇帝。”
朱由檢一滯,說不出話來。
此時,忽然聽到一陣悲慪的哭聲,在紫禁城響起。
朱由校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面色凝重。
此時有內(nèi)侍報告:“皇上不好了,黃立極率領(lǐng)眾臣跪在文華殿外哭成一片,讓皇上收回立儲君之事?!?p> “在文華殿哭泣,皇弟你看看這一群大臣想要學(xué)一學(xué)世宗祖時期的大臣們,也想搞一搞大禮儀的事件,走一起看看去!”
朱由校明白事情的緣由后,倒是很淡定,拉著朱由檢向文華殿走去。
朱由檢一臉忐忑,也只能跟著一起。
王體乾此時已經(jīng)將圣旨安排了下去,也來到天啟身邊。一行人來到文華殿旁,看著跪倒在地上的大臣,目測一下有二百多位。
看來在上早朝的大臣們都沒有走。
這些大臣見皇上來了,哭聲更甚,真是哭聲震天啊。
黃立極哭著爬到天啟身邊,道:“請皇上收回詔書,立儲一事,現(xiàn)在萬萬不可!祖制雖是兄終弟及,可皇上尚在,信王就不能立儲!這和祖制不符合,也于禮不符,請皇上收回成命!”
“請皇上收回成命!”眾大臣齊聲道。
朱由校冷哼了一聲,他是真沒想到這些大臣竟然又搞這么一出,剛穿越來的時候,那名張?zhí)t(yī)就玩了一出死諫的戲碼。
到現(xiàn)在還被關(guān)在大牢之中。
而現(xiàn)在這一群大臣們又給自己玩這個戲碼。
不是說皇帝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無人不敢臣服嗎,怎么到自己這里這么困難呢,一道立儲君的旨意就這么難執(zhí)行。
武死戰(zhàn),文死諫。遇到這事得皇帝該怎么辦呢。
黃立極見皇上沒有言語,接著對朱由檢說道:“信王啊,還不一起跪在這里,懇求皇上收回成命。你難道有不臣之心,想當(dāng)這個嗣君嗎?是想皇帝早薨而無后,為你讓位嗎?要知道一旦皇上有后,你這儲君為何而立。”
信王朱由檢此時一臉的尷尬,他偷瞄天啟皇帝一眼,看到那一臉剛毅的神色,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退卻。
隨即,朱由檢回應(yīng)道:“黃閣老,本王并無不臣之心,也曾多次懇求皇上收回成命,只是皇上心意已決,本王不得不從。圣意難違,不從才是有不臣之心?!?p> 朱由校點了點頭,很滿意這個操作。
黃立極此時聲嘶力竭地道:“皇上啊,信王,此事與禮不符,與禮不符,滿朝大臣皆不滿此事,都抱著死諫之心,跪于此地,就算大禮儀事情再來一次,微臣等皆不懼!”
王體乾聽道這里,道:“閣老,你也是朝廷重臣,你怎能用嘉靖年間的大禮儀之事說皇上呢,皇上本就仁厚待人。”
黃立極也覺得有些失言,接著道:“微臣失言,請皇上治罪?!?p> 嘉靖三年,大禮儀之爭,有一百多位大臣下了下詔獄,最后更是死了數(shù)十位大臣。
但是事情核心簡單,不過是明世宗能否改換父母的重大爭論,對于明武宗遺詔如何詮釋的問題。
現(xiàn)在看起來這么無聊且荒謬問題,牽扯出數(shù)十條人命,二三百官員的仕途,最后造成君臣對立,更讓嘉靖帝只醉心煉丹,而無心朝政。
明朝和清朝多次在禮儀之上的爭論,浪費了太多的國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理論,根本不適合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朱由校冷笑道:“爾等跪在文華殿這里,不就是想讓大禮儀之事重新上演一次嗎?只是不知道你們準備幾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