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議政
石虎、慕容、宇文、拓跋都各自介紹了一番后,這四位和漢人的關(guān)系由進了一大步。
“你們胡人百姓想要長久的留在中原,最好還是改漢姓的好。當然,你們王室貴族也可以保留胡姓?!?p> “會長,其實我們都有漢姓的。”
慕容豐說道:“鮮卑有炎帝后裔,有高辛氏后裔,更有漢人后裔。就是鮮卑這個姓說是漢姓也是可以的?!?p> “嗯,你們看著辦就是了。”
楊小刀說道:“以后,我不希望在聽到看到種族間的對立和仇殺。為了地盤兒,為了權(quán)力,為了利益,這樣的戰(zhàn)斗才是積極的?!?p> “再有,就是你們保留復(fù)姓的三族,族人都要進行遷徙。慕容氏要舉族搬到江南,拓跋氏搬和宇文氏全來汴梁?!?p> “謝陛下!”
四大天王是真的感激了,族人當然喜歡氣候溫暖的南方和肥沃的中原。
“接下來我們要商議的是應(yīng)對瘟疫?!?p> “瘟疫?”
劉富貴有點懵。其他人也有點懵,并沒有聽說哪里有瘟疫發(fā)生的呀!
“我預(yù)感到了,很快就有一場席卷全國的瘟疫要到來。”
楊小刀很是慎重的說道。這不是胡說,縱觀歷史,只要有戰(zhàn)爭爆發(fā),都會有瘟疫伴隨而來。
從漢末開始,三三百年了,并沒有大瘟疫爆發(fā),就是有也只是在局部小地方偶發(fā)。
但這個并不是真實的情況,楊小刀腦海中是裝著歷史的。
他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華夏的歷史越往后,史書中記載的瘟疫就越多,越詳細。
這肯定不是真實的,而是人們對瘟疫的觀念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在以前,人們習慣性的會忽略瘟疫。
就比如三國時的赤壁之戰(zhàn),《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zhàn),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這條記載很不起眼,也不會引起文學家的關(guān)注,以至于《三國演義》中描寫赤壁之戰(zhàn),將重點放在了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的性格因素上。
魏晉之后的五胡亂華,衣冠南渡,華夏人口從兩三千萬銳減到了幾百萬,人都是被殺死的嗎?
很顯然不是的,實際情況是死于瘟疫的更多。
只是不被人重視而已。
在到處都在打仗,百姓流離失所的行情況下,人們根本就不在乎瘟疫,死就死好了,反正活著也是受罪。
“瘟疫被人重視,只會發(fā)生在天下大定,人們初步吃飽穿暖之后,有了生的希望才害怕死亡,才會對瘟疫疾病產(chǎn)生恐懼。”
楊小刀看向了劉富貴,安排道:“豫王,交給你個任務(wù),在全國各地修建隔離所、收容所,還有儲備糧庫。”
“定國公,你主抓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土地的分配政策我已經(jīng)制定好了,最終的目標是人人都有地耕種。種植的作物也必須按照朝廷指定的,不許私自耕種別的。對于荒廢土地的,要加以嚴懲?!?p> “四大天王,你們的任務(wù)是巡撫各地,清繳流寇,安置流民,鎮(zhèn)壓叛賊?!?p> “大司空也不要閑著,你的任務(wù)是察看天象,預(yù)測各種天災(zāi)。”
“大司徒巡視各地的典獄、地方私兵。”
“大司馬監(jiān)察各地藩王,有圖謀不軌者,*****殺無赦。”
“會長,尸位素餐是什么意思?”
桓羽皺眉,不解的道:“各鎮(zhèn)親王也有責任嗎?”
“當然,他們被分封到各地,并不是讓他們?nèi)プ鐾粱实巯硎艿?,而是到實地去為百姓謀福的。若是對百姓,對民生不管不問,那要他們有何用?有地方官府就夠了。”
楊小刀很是嚴肅的說道:“只會享受爵位俸祿,而沒有任何功德之人,我大宋朝不需要,他們也不是朕的兄弟,全部殺無赦?!?p> “諾!”大司馬桓羽應(yīng)諾。
邊上的豫王劉富貴不由的額頭冒汗,暗自僥幸。他還想著躲到地方去做逍遙諸侯呢,沒想到這位妹子早就有了削蕃的計劃。
在場的人都明白女帝陛下是什么意思了,那就是把各地的秦王全部咔嚓掉。
至于錯殺,基本不可能。失去了皇位,被發(fā)配地方做藩王的哪個心中沒有怨氣,就算沒有怨氣,他們也不會真心為國為民做事的。
做出了成績,豈不是為朝廷為皇帝干事了?
就算是偶爾有一兩個真心為國為民的,那最多也只能代表他個人,下一輩還是會出問題的。
所以,地方上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藩王。
“下面進行第三個主題,是重新劃定爵位?!?p> “會長?”
所有人的臉都變了,在座的最低都是侯爵,大部分都是國公、郡公。
難道陛下要削爵?
“別急,我只是覺得現(xiàn)在的爵位有點亂,重新劃定下,并不是要否定你們曾經(jīng)獲得的功勛?!?p> 楊小刀笑了起來,燦爛的像太陽一樣溫暖。原本城陽公主長的就非常好看,非常美,只不過她的人始終表現(xiàn)出一副冰冷陽剛的樣子,使人忽略了她的絕世容顏。
現(xiàn)在體內(nèi)裝著楊小刀的靈魂,已經(jīng)不需要可以裝剛強了,女性的柔媚也會隨著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展露出來。
看到她的笑容,大家的心平靜了好多。
“《太史公》言: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使河如帶,泰山若厲?!?p> 楊小刀說道:“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p> “在秦時,爵有兩等為侯爵和君爵,已是足以涵蓋所有功勛。后來漢高祖得天下,又逐漸恢復(fù)了王公侯伯子男君等爵位,看似分的更細,實則雜亂無章?!?p> “是以朕提議將爵位再行簡化為公、侯、君三等。軍功者封侯,定社稷者封公,于民有功德者封君,三者平級不分高下?!?p> “陛下,那我們?”四大天王問。
“現(xiàn)有的就不改了,但只限于自身,世襲罔替到下一代要按新的規(guī)定?!?p> “那我們算什么?”石虎問。
“什么都不算,所以你們還需要為大宋,為萬民立功,有功勛者才能福蔭后代?!?p> “是!”
……
政事堂的人平均歲數(shù)在六十以上,這些人用不了多久都會離去的。
原本死氣沉沉的老家伙們現(xiàn)在也都打起了精神,必須要拼一把了,以一身老骨頭強刷存在感。不然的話,等他們一死,身上的爵位能不能傳給兒女,還真不好說。
這也是楊小刀想要看到的,只有將這些老家伙的積極性激發(fā)出來,才能快速又順利的恢復(fù)生產(chǎn)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