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有個成語叫“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yōu)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由此看來,這里的“雅”是指文化水平高的人,“俗”是指文化水平低的人。于是人們又在兩個字的前面分別加上“高”、“低”二字,將人分為“高雅”和“低俗”兩類。
誠然,人們接受教育的水平在各個時代都有差異,將人分為高雅和低俗兩類這也沒什么??墒牵腥艘虼藢⑺囆g(shù)作品也分為高雅和低俗兩類,即只有被少數(shù)人理解和接受的稱之為“高雅的”,而被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稱之為“低俗的”。這點我卻不能茍同。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與之相對應,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明和藝術(shù)也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不能因玩者數(shù)量的多寡就稱高爾夫球是“高雅的”、而稱足球是“低俗的”,也不能因聽者數(shù)量的多寡而稱《貝多芬交響曲》是高雅的、稱歌曲《?;丶铱纯础肥堑退椎模晃覀儾荒芤虻赜蛭幕町惗Q京劇是高雅的、二人轉(zhuǎn)是低俗的,也不能因畫作所在地的不同而稱博物館中的為高雅的、稱街頭的為低俗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國外傳來一個詞叫“草根”,這是我最討厭的一個詞。于是,有了“草根文化”、“草根作家”、“草根歌手”這些衍生詞。人們通常將“草根”解釋為非主流的、流行于基層的、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可是這個概念本身就有矛盾。因為偉大的文化既是主流的也是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比如孔子的思想;偉大的文學作品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們都喜歡,比如小說《三國演義》;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作曲家和老百姓都喜歡,比如《軍港之夜》……如果用草根限定了作家,那么與“草根作家”相對應的作家又該如何稱呼?比如有人稱趙本山為“草根演員”,那么侯寶林算什么演員?“金絲木演員”還是“人參演員”?
雅俗之說其實是階級社會的產(chǎn)物。從古至今,等級制度始終陰魂不散。遠在周朝,管理者連聽個音樂也分出等級,天子聽的音樂普通百姓是不允許聽的;近在共和國,在運力極其緊張的時代,火車車廂也分為硬座和臥鋪。上層人物在享受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在精神生活上也不甘同廣大人民群眾為伍,于是,無論在人群、藝術(shù)上,他們硬是以雅俗分界,高高在上,自命清高。
古往今來,無數(shù)偉大的作品都是在底層社會生活實踐中誕生的,而不是在高高的廟堂上想像出來的?!肚迕魃虾訄D》畫的是市井百態(tài),而不是宮廷生活;《念奴嬌·赤壁懷古》誕生于作者被貶之際,而不是其高居上位之時;歐陽修寫《醉翁亭記》還讓百姓幫他修改以期盡善盡美;李玉剛的男唱女聲也是在底層實踐中經(jīng)過逐漸嘗試摸索才形成的藝術(shù)風格,難道我們非要說梅蘭芳的是雅的,而李玉剛的就是俗的嗎?
藝術(shù)沒有雅俗之分,唯有高低之別。只有貼近生活、深入生活,才能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偉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