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大學是國內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畢業(yè)生的主要去處是公檢法這些單位??芍^法政精英的搖籃,是國內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第一要地。
在校期間,夏成才隨大流考過了國家司法考試,畢業(yè)后就進入了保險這個“一直朝陽”的行業(yè)。
相比其余從事法律職業(yè)的同學,夏成才畢業(yè)后就離專業(yè)漸行漸遠了。他索性不跟任何人提及自己的教育背景了,這樣一來,他能省去一堆莫名其妙的探問和解釋了。
說來真巧,突然有一天,在宜州這離首都一千多公里的小城市,夏成才接到母校通知,研究生導師及校友辦領導邀請他回母校,參加學校互聯網保險法律研究中心舉辦的交流活動。
所謂“物以稀為貴”,在一所法科強校里確實不乏律政精英,在公檢法界干得出色的校友比比皆是。大家不覺得有任何稀奇稀奇的地方。
當學校教授要研究社會熱門事件后的法律問題時,部分法學學科充當的是專業(yè)的基礎支撐。只有與具體實務結合起來,這些研究才容易產生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
作為既懂法律也熟悉互聯網保險的復合型人才,夏成才在特定場合下,竟然成了香餑餑。
這些優(yōu)勢,他之前想都沒預想過。近來,他才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快樂。就連研究生導師都開始邀請自己回去繼續(xù)讀博士,這是何等難得的機會。
能夠參與中央政法大學互聯網保險法律研究中心的交流活動,并且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夏成才沒有不接受的理由。
而且,這次天降良機,他完全可以證明自己。同臺演講的嘉賓,不是國內頂尖學府的著名教授,就是公檢法體系的官員,活動全程由保監(jiān)會、保險報及金融財經媒體的進行報道,活動規(guī)格和關注度極高。
夏成才能夠登臺講演,對于宜州保險公司而言,也是一個露臉的好機會。游馬對此自然鼎力支持,主動提出“出資出人,可以合建研究基地”的條件。
帶著公司領導的期許和同學們的羨慕,夏成才回到了他曾經引以為傲的母校。
在探望導師的間隙,夏成才將自己在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做了介紹,自然得到了“了不起,勿驕傲,再接再厲”的鼓勵。同時,他也去見了在檢察院和律師事務所的幾位室友。
老同學再見面,自然離不開各種感慨說道。得知夏成才已經是國企保險公司基層機構的一把手了,同學們都將他視為“大佬”了。在大家看了,夏成才似乎是走上了一條正路。以前對于他“非法就業(yè)”的看法,突然完全閉口不談。
這就是現實。
你可以不一樣,也可以非“主流”,但是千萬不能讓自己變得可有可無。
依靠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夏成才很快就趟出一條不一樣的職業(yè)發(fā)展之路。
“夏大佬,這次待幾天呀?你現在是處級干部了,有沒有配美女小秘書呀?”
“夏處,你這算得上是火箭速度在上升呀,過幾年再見你,估計得預約!”
“你那缺司機或者助理崗位嗎?”
“......”
老同學們紛紛開始調侃起來,一個個內心都蕩然不止,飄來飄去,樂得合不攏嘴。
離京的前晚,夏成才和幾個同學聚餐。
已是國家公務員的單大康,激動得拎著瓶雪花啤酒晃來晃去。他幾次喊著要“吹瓶”,字正腔圓地反復強調自己沒看錯人,人群中見第一次面,就覺得夏成才必定會成才,引得同學們笑成一團,橫肉亂顫。
這種場合有些尷尬,聽著昔日同窗好友們在恭維自己,真假難辨。一會兒直接硬夸,一會兒鋪墊反襯,聽得人極度不適。
幾瓶啤酒下肚,夏成才感到言談舉止難以把控。一杯接一杯地吞咽著啤酒,擋回去了很多莫名的吹牛逼”的話。
好不容易待到無人“吹捧”自己時,夏成才才得以安靜地待在原地,靜靜地打量著眼前的這些律政精英們。
“互聯網保險法律研究中心”在母校掛牌,夏成才研究生導師擔任該中心主任,他得以被推薦為理事。這個理事來之不易,多少人爭搶著呢。對于夏成才而言,他以后有機會參與許多重量級課題,也能全面深入地與業(yè)界專家、監(jiān)管部門領導定期交流。
論壇演講環(huán)節(jié),夏成才發(fā)揮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互聯網保險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主題分享受到了全場高度關注。好幾位參會代表邀請夏成才會后去公司洽談合作。
幾家主流媒體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專題報道,夏成才的照片和單位被連帶刊登了出來。
當佟挺看到報道后,已經是一天后的事情了。他在辦公室里,手捧著報紙,樂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念叨:“夏成才,這次出名了!”
看到報道后,最開心的人還是黃彌。
這個默默愛著夏成才的女人,徹夜都捧著報紙,喜笑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