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書院。
風雪亭。
久雪的天空沒有落雪。
視野開闊,隱約可見京畿汴梁的城郭遠在山腳的那一端,綿延的春亭驛站靜立在霜雪之中。
今日是麓山書院兩位隱士程啟,朱清起復(fù)出仕的日子。
兩人都是麓山書院根正苗紅的學生,當今陛下景帝繼位那年恩科二甲進士,后景帝繼位十年,不再勤于治事,沉迷鉛汞煉丹,拜道宗道首為國師,改年開元,同年兩人因言罷官。
程啟,字初升,江南淮陽人士,自小四處游學,于麓山書院苦讀五載,從秀才至進士,他見江南富庶而北境之地苦寒,曾以一篇《征稅十疏》而緩解了當年的當年的南北矛盾,官至通政司左參議正五品,兼任都察院經(jīng)歷。
朱清,字孝廉,大梁北境燕州人士,本是當?shù)剀娛恐幔晟贂r胡戎南下侵田殺戮,曾組織鄉(xiāng)勇自救,奈何燕州之官畏懼胡戎而逃,致使家族罹難,自那后,棄武從文,求學于麓山書院,與程啟引為至交好友,天元元年,官至通政司右參議,為官時耿直忠諫,官風良好。
作為今日出仕的兩位主角。
麓山書院給予足夠的重視。
不僅書院的學子盡數(shù)前來送行,書院院長還特派大儒顏松溪主持送行儀式。
原本,程啟,朱清二人乃是麓山書院鐘泰然的學生,按理,作為老師的院長,會來送行,但自景帝繼位之后,麓山書院越發(fā)式微,鐘院長為兩人前途考慮,反而不當眾送行。
實則是另外一種隱晦保護。
除此之外,書院的另外幾位隱士也前來送行,只不過,他們沒有在亭中,而是在連廊的另外一個亭子里,暖爐裊裊,假意賞雪。
他們都是官場不得意之人。
似程啟,朱清這般罷官又出仕的機會,十分難得,其實他們都知道,這背后有大儒松溪公和鐘院長的謀劃。
要說不羨慕,是假的。
只能臨淵羨魚。
這其中還包括了老秀才宋昌明。
寧恒自然也在其中。
只不過,昨夜他沒有睡好,有些懨懨的沒精神。
朱子濤居然在偷吃東西。
而好學生杜雨生,則雙手捏成拳頭,大冷天的,激動的面色紅潤。
寧恒甚至注意到他嘴唇在暗動。
似乎在背誦什么。
憋著大招呢。
朱子濤咕嚕吞下一塊肉粒,打了個飽嗝:“子恒,昨夜我作了一首送別詩,感覺非常不錯,今日我可要大出風頭,到時候你可別攔著我?!?p> 寧恒暼他一眼,沒有說話。
今日送行,是程啟朱清二人春風得意的日子,他們這些學子,說白了,就是來湊個數(shù),感受下氛圍的,但大冷天的,能有什么氛圍?
比起這個,他更渴望可以溫暖雙手和臉的柰子。
那才是真實惠。
現(xiàn)在就是瞎湊熱鬧。
大抵是書院覺得這樣可以激勵學子吧。
寧恒有些感慨。
兩世為人。
前一世被抹平的棱角有意無意的被繼承,缺少些許朝氣。
他感覺自己就是那一只躍墻的豬。
知道太多,反而不會快樂。
一旁的杜雨生歪頭看一眼朱子濤,緊張的情緒消散,隨后微笑對之。
寧恒這一刻有些明白了。
原來這一場送別。
對于某些學子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一個表現(xiàn),人前顯圣的機會。
無論程啟,朱清,還是松溪公,他們都是可以供乘涼的大樹。
“子恒,你不會沒有準備吧?”
朱子濤擠了杜雨生一下,湊到寧恒身邊,他倒不是對杜雨生有什么個人偏見,完全就是因為他覺得杜雨生常受先生夸獎,而他作為差生,自應(yīng)該和寧恒蛇鼠一窩,沆瀣一氣。
他身為地主家的兒子,經(jīng)常做壞,可惜寧恒家境貧寒,不能和他一起當紈绔,甚為遺憾。
“就是來當綠葉的,準備什么。”
寧恒搖了搖頭,自從知道米糧漲價到二兩一旦后,朱子濤在他眼里,完全是個賺錢的工具人。
“也對?!?p> 朱子濤撓了撓頭。
風雪亭。
顏松溪煮茶溫酒。
他出自大儒世家。
對于送別踐行這一套流程規(guī)矩,那都是烙印在血液里的。
“初升,孝廉,七年沉浮,此番起復(fù),可莫要再學當年熱血溢章,朝堂高廟,一腔熱血,也要講究方法才好。”
顏松溪是文帝時期的狀元,家學淵源,無論官位還是地位,都要比兩人要高,他有意點撥二人官場之事,并沒有藏著掖著。
“當年的確言辭犀利了一些?!?p> 程啟喝了一口茶,他是江南人士,為人比較儒雅,雖然蹉跎了七年,如今也不過四十年歲,此番起復(fù),想來官位不會比以往更低。
這也是皇帝優(yōu)渥臣子的一種方法。
當年,他們二人并沒有做錯什么。
皇帝錯了,他不認錯,但多少得給點補償。
溫暖一下人心。
朱清一張國字臉,雙眉如劍,身量高大,同樣四十官場壯歲,但兩鬢略有斑白,北方的寒風,催人容顏老。
對于顏松溪的勸誡點撥,沉默頷首,恭敬的朝顏松溪拱手。
他尊重顏松溪,敬佩他的為人和學識。
但對于當年勸疏之事,如今任然堅持。
顏松溪將二人表情看在眼里,越發(fā)欣賞二人。
程啟,朱清,兩人多年至交。
但性情又有不同。
當年二人同朝為官。
常有爭執(zhí)。
但公私分明。
正所謂,君子朋而不黨。
兩人當真是官場中的清流。
只是,顏松溪還是擔心二人起復(fù)后會受到排擠,略作沉吟,遞出兩張紙,上面有十幾個名字,說道:“這些年我在朝廷也積累了一些人脈,必要的時候,兩位可以與他們交流?!?p> 程啟聞言,拱手謝道:“松溪公且放寬心,我與孝廉已過當年熱血之年。”
朱清嘴唇動了動,終是沒有說話。
茶喝了兩盞。
書院為二人準備的馬車已停擺妥當。
該是上路的時候了。
顏松溪目光一掃書院的學子,又看一眼老秀才刻板的宋昌明,說道:“順之,今日兩位大儒將歸京,可有佳作為臨別贈詩???”
頓時,下方的學子來了精神。
對面茶亭的近十位隱士也同樣捻須而觀,只是,他們的表情中,有些難言之狀。
宋昌明比他們年紀還大。
久在書院里教人識字,學識自是有的。
就是身份有些尷尬。
五十歲的老秀才。
就問你怕不怕。
宋昌明感覺到眾人在看他,充滿歲月的臉尷尬了一陣,忽然自嘲笑道:“某科考沉浮,多年不仕,才學不足,縱有一點文墨,都蹉跎給了歲月,何來送別詩?”
其實這倒是宋昌明過于計較了。
原本顏松溪是借此機會,讓宋昌明與程啟、朱清二人親近親近。
多一點人脈,未來可能用得上。
只是顏松溪沒想到。
這老家伙就是一個杠精。
顏松溪本來想要與宋昌明爭辯幾句,只是眼下場合,不太適合,借話道:“算起來,你做了那么多年先生,帶的學子中,中舉的也不少,想來你教的學生中作詩的也……”
然而,顏松溪的話還沒說完,就好像點了塞在牛糞里的炮仗。
宋昌明吹須瞪眼。
你什么意思?拿老夫的心臟當靶子,字字扎心。
是啊,算起來,也有不少學子中了舉。
但是他還是一個老秀才??!
說出去丟人。
還作詩。
宋昌明差點爆粗口。
作尼瑪呢!
“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