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
今夜無眠。
無論男女老少,今晚全人類都牽掛著同一個人。
他們的火星boy遇到了困境,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一個人被丟棄在火星荒漠,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向前,走不到“和平站”,向后,更回不去“鳥巢”。
就這樣卡在中間了。
他能怎么辦?
這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一個小時的直播結(jié)束后,人類無法獲取張帆的信息,不知道火星boy今晚會如何渡過。
人們自發(fā)地開始出主意,即便這些主意沒辦法送到火星,但人們也希望找到一種可能,僅僅是可能性就好。
瓊州島,文昌臨時中心。
一群科研和技術(shù)人員圍在那里。
“有沒有可能爬到裂谷下面?也許火星車沒有損毀得那么嚴重?!庇腥颂岢鰜硪环N可能。
“你這是嫌他死得不夠快?先不管火星車還在不在。就從我們獲取的圖像分析,火星車墜落的地方深度超過300米,怎么下去?又怎么上來?地震形成的裂谷地質(zhì)構(gòu)造極其不穩(wěn)定,進去分分鐘被活埋?!?p> 第一種假設很快被否了。
“不開制暖夜晚趕路行不行?動起來也許就沒那么冷……”
“那你可以穿著宇航服去我東北老家試試,哪里冬天晚上才零下30°,保證你也很快就感覺不到冷——死人是不會覺得冷的。”
“呃……”
第二種方案也被否。
“那能不能搭一個庇護所?要求不高,只要能保暖就行?!?p> “怎么搭?叫貝爺還是德爺來搭?你以為這是藍星嗎?荒野求生嗎?在火星鉆木取火?”
“呃,我的意思是只要有辦法讓宇航服不開制暖,電力就能熬到第二天早上?!?p> “然后呢?第二天你還是要找個地方給宇航服充電。你以為是在藍星嗎?掃碼借個移動充電寶?”
提出假設的人已經(jīng)被懟得說不出話,第三種方案也被否。
討論來討論去,大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困局,無論是那種方案,都繞不開給宇航服充電的前提。
但是在火星野外,你去哪里找地方充電去啊?這就是個解不開的死結(jié)。
時間已經(jīng)是深夜,臨時中心的科研技術(shù)人員依舊拿不出一個理論上可行的方案。
里面的氣氛越來越沉默,他們越來越覺得,此刻的張帆可能已經(jīng)變成了火星野外的一座冰雕……
火星。
奧林匹斯山以南約80公里,一個銀白色的小點在不斷前近。
張帆看了一眼手臂顯示器,現(xiàn)在是下午6點,宇航服的電力顯示還可以維持14個小時,這是在不開制暖系統(tǒng)的情況下,如果開了制暖,電力將6小時內(nèi)耗盡。
這將熬不到明天早上太陽出來。
張帆偏離了原來的路線,沿著“水手谷”前進。
火星車已經(jīng)沒了,沒必要繼續(xù)按原路走,一些火星車無法通過的地方,走路是可以通過的,這能將去“和平站”的距離縮短一點點,也真的是一點點而已。
太陽落下地平線,寒意開始侵襲,張帆加快了趕路的步伐,只有運動起來才能讓身體暖和一點,他現(xiàn)在還不敢開制暖。
張帆打開宇航服頭盔上的射燈,站在原地轉(zhuǎn)了一圈,向周圍張望。
“應該就在附近了,怎么沒看到?”
張帆自言自語,打開手臂顯示器的地圖又看了一遍,確認坐標無誤,就是現(xiàn)在站的地方。
野外生存要素:庇護所、火、水。
張帆必須找到一個庇護所過夜,并生“火”取暖,這樣他才能熬過火星寒冷的夜晚。水的問題可以先放一邊,一天不喝水還不至于渴死。
在火星沒辦法自己搭建庇護所,用巖石搭建的庇護所和冰窖沒有區(qū)別,火星沒有氧氣,也不可能在里面生火。
張帆小時候就從語文書上讀過,大自然是一座寶庫,就看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的眼睛。
即便是在火星,這一點同樣適用。
宇航服頭盔上的射燈照亮了左前方的一處山洞。
找到了。
張帆立即向山洞走去,洞口附近都是焦黑裸露的巖石,這些是被火山巖漿侵蝕過的痕跡。
張帆邁步向洞穴深處走去,這里將是他今晚過夜之處。
人類的祖先在藍星就是從穴居人開始的,后代在火星理所應當也從穴居人開始。
人類很脆弱,沒有辦法直接在火星地表定居,而建設像“鳥巢”基地那樣的穹頂需要很高的技術(shù)和資源來支持,才能創(chuàng)造出舒適的宜居環(huán)境。
在火星造個穹頂可不像在藍星上造個蔬菜大棚那么簡單。除了應付惡劣的氣象環(huán)境以外,長期暴露在各種無形的宇宙輻射之下,也足以殺死人類。
“鳥巢”穹頂?shù)牟AР⒉皇瞧胀ǖ牟A?,這種特殊玻璃一平方的造價和首都市中心一平方的房子價格相差無幾。
在科學家設想的人類星際移民計劃中,最早一批前往火星的移民者,最好也像祖先那樣鉆入地下當“穴居者”。
穴居的好處顯而易見,在地下不會有小隕石來找你麻煩,各種輻射也沒辦法滲入地下,火星沙塵暴也只能在洞外咆哮。
在火星當穴居人的另一個好處是地下環(huán)境更容易保溫。火星地表的最高溫度也才27°C左右,夜晚都會降到0°C以下。
在火星地表建造穹頂基地,幾乎就要建造相當于基地同等面積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場,才能維持穹頂內(nèi)部的宜居溫度和日常消耗。
因此,在地下建造穹頂消耗的能源更低,對材料的要求也更低,這些都是能換算成錢的東西。但是大老遠跑到火星挖洞也不切實際,更節(jié)省的辦法是利用“現(xiàn)成洞穴”。
在火山附近,通常分布著大型脊狀熔巖管系統(tǒng)。所謂的熔巖管,就是熔巖流動形成的天然通道,由于熔巖表面冷卻較快,形成固體硬殼,而在表層硬殼的保溫作用下,其內(nèi)部仍保持熔巖的高溫和流動,如此就形成管道。
熔巖管就是火星的地鐵,熔巖就是行駛在其中的列車。如果地鐵中沒有了行駛的列車,那它就能成為一處非常安全的庇護所。
有些熔巖管要么塌陷了,要么充滿冷卻的巖漿,要么留下類似洞穴的深邃通道。
張帆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就是后者,他已經(jīng)順著洞穴前行了幾百米。這個熔巖管的完整度非常好,非常適合作為火星的移民點。
只要將入口處進行封堵,再對內(nèi)部進行整修,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區(qū)域,如此人類移民到達火星,幾乎就算拎包入住了。
隨著不斷深入,洞內(nèi)的溫度在逐漸升高,洞穴深處應該還連通著別的仍在流動巖漿的熔巖管,在不斷往洞內(nèi)散發(fā)熱量。
這樣保暖問題就解決了,真是幫了大忙。
張帆停下來,倚在一塊比較平坦的巖石上休息。宇航服的制暖系統(tǒng)一直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手臂顯示器顯示這里的外部環(huán)境溫度為22°C。
太好了。
沒有了制暖系統(tǒng)的電力消耗,宇航服剩余的電力足以支撐到明天太陽升起。
張帆在手臂顯示器上調(diào)好鬧鐘,就這樣倚在巖石上睡覺。
宇航服自帶環(huán)境感知異常警報裝置,張帆不用擔心自己睡覺的時候意外變成烤乳豬。
庇護所和取暖的問題都解決了。
那么明天要解決的,就是找到火星上的“移動充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