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夢長安;長安后記第一章;五代十國
【本文參考大量史記記載及影視作品敘述,并加以個人情感色彩。若內容闡述與其他文獻作品有近似雷同,純屬巧合。如有誤導讀者觀點的段落及表述不清的章節(jié),請參照歷史史記正確解析?!?p> 《寄語》
自唐朝之后,長安不再是哪個王朝的都城,但是,長安的影響,地位,經濟,貢獻不亞于其他京都,甚至與其比肩。
本文主要述寫關于長安的興衰史,那么接下來將繼續(xù)講述長安后續(xù)的歷史發(fā)展。
在隨后的講述中,本人將對各朝代進行大框架式的講解,對不重要的內容將一筆帶過,對于時間節(jié)點不再備注“公元”,對人物名稱不再特別的標注,對古地名也不再轉換現地名。
五代十國
這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極低的時期,我們都知道唐宋元明清,可很少有人知道唐和宋之間還夾雜著一段五十三年的五代十國。
這段歷史的黑暗及混亂程度絲毫不亞于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期,在五代短短的五十三年時間里歷經了十四位皇帝,皇權頻繁更迭,老百姓還沒記住上一個君王是誰,新皇帝又登基,別說千年后的現代人,就是當時的人也不一定能濾清五代十國的傳承關系。
加之五代十國這段歷史過于黑暗,血腥,就連教科書對這段歷史也是避而不談,人倫綱常被無休止的戰(zhàn)爭摧毀殆盡,臣子推倒皇帝,兒子弒父篡位,兄弟手足相殘等等慘劇輪番上演。
什么是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之間的大分裂時期。唐朝滅亡之后,在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了五個朝代,和割據于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分別指的是?
五代;
一,后梁(907~923)由朱全忠(朱溫)建立,共16年。
二,后唐(923~936)由李存勖建立,共14年。
三,后晉(936~946)由石敬瑭建立,共11年。
四,后漢(947~950)由劉知遠建立,共4年。
五,后周(951~960)由郭威建立,共10年。
五代中其國號被后世史學家加上了(后)字,這是因為他們取的國號與前朝有重疊,這樣以便區(qū)分開來。
十國;
一,南吳(楊吳,吳國)902~937年。
二,南唐(唐,唐國)937~975年。
三,吳越(吳越國)907~978年。
四,南楚(楚,馬楚)907~951年。
五,前蜀(大蜀,蜀國)907~925年。
六,后蜀(孟蜀)934~966年。
七,南漢(漢,漢國)917~971年。
八,荊南(南平,北楚)907~963年。
九,閩國(閩) 909~945年。
十,北漢(東漢)954~979年。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代;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這是黃巢留下的詩句,也正是在他的叛亂下,于907年,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立國289年。
878年,黃巢起義爆發(fā),朱溫受黃巢重用,但卻在黃巢危急之時背叛了黃巢,率軍投降唐朝。唐僖宗聞之大喜,賜名;朱全忠,授宣武軍節(jié)度使。朱溫的實力由此逐漸壯大起來。
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又趁唐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混亂之際,帶兵進入長安逼迫昭宣帝退位。于907年,自己稱帝,建立梁國,史稱;后梁,是為;梁太祖。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由此開啟。
此事的長安被更名為;太安府,設置佑國軍,不久又改稱;永平軍。
朱溫稱帝后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恢復生產,革除前朝積弊,統(tǒng)一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然而,另一面朱溫卻殘暴成性,荒淫無度,使得君臣異心,眾叛親離,僅僅過了五年,就因繼立問題,被親兒子朱友珪殺死,并奪取皇位。朱溫在位六年,享年六十一歲。
朱友珪與其父無異,更是荒淫無度,又被其弟推翻,后梁經此內亂,日趨沒落,于923年被宿敵唐莊宗李存勖所滅。
后梁是五代中的第一個朝代,疆域也是五代中最小的一個,立國十六年,傳三帝。
后梁也被后世持以唾棄的態(tài)度,朱溫弒君,朱友珪弒父,朱友貞弒兄,人倫綱常被他們糟踐的蕩然無存。
907年,朱溫廢唐建梁后,晉王李克用視梁朝為偽朝,仍奉唐朝為正統(tǒng)。908年李克用在與朱溫作戰(zhàn)中不幸病逝,其子李存勖即晉王位。
李存勖即位后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多次擊敗來犯的后梁,穩(wěn)定了政局。接而,攻克幽州,將河北之地收入囊中,又大破契丹穩(wěn)定后方。
923年李存勖建國稱帝,國號;唐,史稱;后唐,是為;唐莊宗。同年,在李存勖的精心準備下,終于滅掉后梁。
后唐以李唐王朝的繼承者自居,長安城為其陪都,改稱;西京,屬于京兆府,府管轄,為府治。
然而,稱帝后的李存勖判若兩人,沉迷戲曲,寵信伶人,荒廢政事,以至于君臣離心,眾叛親離。
926年李存勖在一場兵變中被亂箭射殺,時年四十二歲。隨后,其兄李嗣源即位。
李嗣源在位間,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然而,晚年的李嗣源疑心過重,引起父子猜忌,于933年,其子李從榮擁兵謀反,李嗣源去世,在位七年,終年六十七歲。
此后,后唐陷入內亂,被后晉建立者石敬瑭起兵謀反,后唐隨即滅亡。后唐是五代中第二個朝代,疆域在五代中最大,傳四帝,立國十四年。
后唐李存勖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誤國,原本可以一統(tǒng)天下,最終留下一聲嘆息。
后晉的開創(chuàng)者石敬瑭原為后唐李嗣源的部將,憑借卓越的軍功一路升遷。933年,后唐李嗣源去世,后唐陷入內亂,石敬瑭于936年起兵造反。
然而,由于自身實力不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并向其允諾割讓燕云十六州,每年進貢大批財物,又以兒國自稱。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屏障,是抵御北方民族南下的重要地區(qū),這更是當時契丹人夢寐以求的戰(zhàn)略要地。用我們現在的目光看待石敬瑭,那就是標準的賣國賊。
當時的契丹族遼國遼太祖耶律德光欣然接受,同年,在耶律德光的扶持下石敬瑭于太原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后晉,是為‘’晉高祖。此時的長安又被廢除西京之名,更名為(晉昌軍)。
稱帝后的石敬瑭兌現了對契丹的允諾,隨后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攻陷后唐都城洛陽,后唐隨即滅亡。
石敬瑭即位后,奢侈無度,朝廷腐敗,致使民心盡失,他既不敢得罪契丹,有對手握重兵不聽調遣的將領無可奈何。
942年,當了七年兒皇帝的石敬瑭去世,享年五十一歲。隨后,其侄石重貴即位,是為;晉出帝。
石重貴即位后不肯向契丹稱臣,經過多次與契丹戰(zhàn)爭,最終于947年被契丹族遼兵攻克后晉都城開封,石重貴被俘,后晉就此滅亡。
后晉是五代中第三個朝代,傳二帝,立國十二年。晉高祖石敬瑭當兒皇帝的荒唐行為被后世所唾棄,而且丟失的燕云十六州影響極為深遠,直到四百年后明朝北伐才得以收回。
后晉滅亡后,契丹占領中原大肆燒殺搶掠,進而引起民眾激烈反抗,于是契丹不得以北撤。
契丹北撤后,中原地區(qū)出現了權利真空,原為石敬瑭的親信,身為河東節(jié)度使的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改國號為漢,史稱;后漢。而我們的長安城再一次被更名為(永興軍)。
劉知遠即位后,此時各地割據勢力群起,朝廷卻難以掌控,而且朝政腐敗,百姓困苦,民不聊生,統(tǒng)治殘暴。
948年,當了僅僅一年皇帝的劉知遠病逝,終年五十四歲,其子劉承祐即位,是為;漢隱帝。
由于劉承祐年幼,朝政被勛舊大臣所把持,為奪取皇權,劉承祐于950年誅殺一匹權貴大臣,又派使者到魏州誅殺大將郭威,于是郭威起兵反叛,率軍擊敗后漢軍,劉承祐在逃跑途中被殺,時年二十二歲。后漢就此滅亡。
后漢政權從建立到滅亡僅僅三年,共傳兩帝,也是五代十國里最短命的政權。
951年,郭威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后周,是為;周太祖。后周繼續(xù)沿用長安被稱為永興軍的這個稱謂。
郭威在位期間治國有方,革除前朝積弊,崇尚節(jié)儉,勤政愛民,經過不懈努力后周面貌煥然一新,國力蒸蒸日上。
954年,郭威病逝,在位三年,終年51歲。其養(yǎng)子柴榮即位,是為周世宗。
柴榮即位后,勵精圖治,致力于統(tǒng)一大業(yè),對政治,經濟,軍事進行一系列改革,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國力強盛。對外南征北戰(zhàn),大敗后蜀,收取秦,鳳,成,階等州,又三征南唐,盡得淮南十四州。
959年,柴榮北征遼國,一路勢如破竹,就在進軍幽州之際,柴榮突發(fā)疾病,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在位六年。
柴榮死后,其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次年,手握重兵的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后周隨即滅亡,五代也就此結束。
后周是五代中最后一個朝代,立國十年,傳三帝。是繼后唐之后又一個有機會結束分裂的政權。然而,英主柴榮的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讓趙匡胤有機可乘。
十國;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其實就是地方性的政權,他們跟五代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控制的是非中原地區(qū),雖然是獨立政權,但是實力沒有五代強,經常向五代稱臣納貢。
趙匡胤建立北宋后,結束了五代時期,剛建立的宋朝其實也是一個中原地方性政權,直到十九年后滅掉了十國當中的最后一國北漢,宋朝才算真正統(tǒng)一除了燕云十六州以外的天下,而這時宋朝的皇帝已經是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后更名;趙光義。
十國當中有九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北方的割據政權就是最后被北宋滅掉的北漢政權,而南方的九個割據政權當中,首先是兩個割據江南江西的南吳,和取代南吳的南唐,割據江浙滬的吳越,割據湖南地區(qū)的南楚,割據四川的前蜀及后蜀,割據湖北的南平,割據福建的閩國,割據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南漢。
無論是五代還是十國,其實都是地方軍閥蕃鎮(zhèn)做大的結果,只是五代是軍閥蕃鎮(zhèn)取代中央政權的結果,十國是軍閥蕃鎮(zhèn)割據自立的結果。
北宋建立后,先后統(tǒng)一了十國的割據勢力,形成了與契丹(遼國)的對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