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月初,辰時許,下了早朝,宋太祖趙匡胤在福寧殿緊急召見了宰相趙普和開封府尹趙光義,商議征伐后蜀一事。
正襟危坐在御案前的趙匡胤,翻閱著今日早朝群臣上奏的折子,讓他甚是發(fā)愁,因為有不少朝中大臣建議暫緩伐蜀,應(yīng)先把平定的荊湖之地安撫百姓恢復(f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待休養(yǎng)生息幾年再圖伐蜀。
過了片刻的功夫,便聽到內(nèi)侍上前稟告道:“啟稟官家,宰相和開封府尹已在殿外,等待官家的宣召。”
放下手中的奏折后,方才還緊蹙眉頭的趙匡胤,這才面露喜色,情緒有些激動地朗聲道:“快,快宣他二人進殿?!?p> 隨后,便聽到殿門的內(nèi)侍宣道:“宣宰相、開封尹覲見!”
站在殿門外的宰相趙普和開封尹趙光義,他們二人身穿朝服并肩而行,徐徐漫步進入到了福寧殿之內(nèi)。
趙普和趙光義并肩站定在御案前,當即向坐在御案里面的趙匡胤拱手施禮,并齊聲道:“臣拜見官家?!?p> 從御椅上一躍而起的趙匡胤,當即就擺了擺手,走到御案前,嗔怪道:“你二人,一個是追隨我多年的老部下,一個是我的二哥,皆是我故交至親,在私下里不必如此拘禮,此等繁文縟節(jié)就罷了。”
緊接著,趙匡胤吩咐左右內(nèi)侍道:“快,趕緊為趙宰相和我二哥賜座?!?p> 不大會兒的功夫,兩名內(nèi)侍就搬來了椅子,分貝置于御案前左右兩側(cè),趙普坐在了右側(cè)的椅子上,趙光義則是坐在了左側(cè)的那把椅子上。
重新坐回到御椅上的趙匡胤,在屏退了左右后,偌大的福寧殿內(nèi),只有他跟趙普和趙光義三個人。
“趙普,光義,今日下了早朝,我把你們倆叫到這里來,想必你們倆應(yīng)該知道所為何事吧?”趙匡胤問詢道。
坐在左側(cè)椅子上的趙光義,搶先回答道:“若是光義沒有猜錯的話,想必皇兄把我跟趙普叫到殿內(nèi)敘話,想必是為了伐蜀一事?!?p> 趙匡胤聽聞當即就重重地點了點頭,卻長吁短嘆了一番道:“正如二哥所說,我主張盡快伐蜀。既然,荊湖已經(jīng)平定,自然是要乘勝追擊,伐蜀滅之?!?p> “可是,今日在朝堂之上,諸多朝中大臣主張暫緩伐蜀,你二人卻未發(fā)表任何見解,便召見你二人到殿內(nèi)敘話,我想要聽一聽你二人對伐蜀一事是何看法?!?p> 當趙匡胤言畢,趙光義當即就毫不猶豫地深表認同道:“皇兄,臣弟跟您的想法相同,認為平湖已滅,向西南追擊伐蜀,我宋軍當是銳不可當。蜀國氣數(shù)已盡,若是立即發(fā)兵,想必不出一個月的功夫便可城破國滅。
“今日在朝堂之上,臣弟得皇兄庇佑,資歷尚淺,不想與那些舊朝老臣發(fā)生爭執(zhí)。若是皇兄不召見臣弟,臣弟也想在下了早朝后前來求見皇兄,積極響應(yīng)皇兄立即伐蜀之主張。”
聽完趙光義所言,趙匡胤甚為高興,他轉(zhuǎn)而向坐在案前右側(cè)椅子上的趙普,問詢道:“趙普,你對此又有何看法呢?”
面對趙匡胤的問詢,趙普心想他初任宰相,得罪了不少前朝舊臣,又不想弗了趙匡胤之意,惹得龍顏不悅,急中生智的他,想到了一個折中之策。
“啟稟官家,臣以為今日早朝之上,那幾位老臣提議暫緩伐蜀,先安定剛占據(jù)荊湖之地的百姓,恢復(fù)發(fā)展生產(chǎn),并無不妥。當然,官家主張即刻伐蜀,乘勝進軍西南,一舉滅掉蜀國,也并無不當?!壁w普擺出一副深思熟慮的樣子,回答道。
要說,趙普真不愧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一代名相,他深諳中庸之道,他這番言語可謂是兩邊都不得罪。
方才,趙匡胤他聽完了趙光義所言還心情頗為愉悅呢,可是當他聽完了趙普所言,頓時就龍顏不悅。
“趙普,你跟我講話怎么還和稀泥了呢?我不想你在這兒敷衍了事,我想聽你的真實想法?!壁w匡胤很是不滿地對趙普進行批評道。
看到趙匡胤一副面沉如水的樣子,趙普趕緊從椅子上起身,站定在御案前,低頭拱手施禮,急中生智道:“官家,臣方才所言并非敷衍了事,而只是把話說了一半而已。我要說的下一半話就是,先讓平平定了荊湖之地的我大宋軍隊原地休整一段時間,哪怕一個月也好。
“再軍隊沒有休整好之前,不妨派遣一位使節(jié)出示蜀國,先對蜀國進行勸降。若是勸降不成,再攻打也不遲。這樣,既可以堵住朝中持反對意見的老臣,借此機會也可以探一探蜀國的虛實,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孫子兵法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若是我大宋不動一兵一卒,即可拿下蜀國,豈不妙哉!”
聆聽完趙普的這一番進言,趙匡胤的面色這才又帶著幾絲笑意,當即就點了點頭,覺得趙普出的這個注意甚好,深得吾心。
“二哥,你覺得趙普方才所的提議如何呢?你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法子呢?不妨也說出來讓我聽一聽?!壁w匡胤又轉(zhuǎn)向了趙光義,問詢道。
一直都在傾耳聆聽的趙光義,覺得趙普所出的這個注意甚好,一時之間,他也思忖不出來更好的法子,同時,他從趙匡胤龍顏大悅的樣子也看得出來,趙匡胤對于趙普所提之策甚為滿意,他當然不會有什么異議。
從椅子上起身的趙光義,也站在案前,低頭拱手施禮,回答道:“官家,臣弟以為趙普方才所提之策,實乃絕妙的好計策,不妨試上一試?!?p> 見到趙光義覺得趙普此計甚好,趙匡胤便就點頭應(yīng)允道:“既然,二哥都覺得此計甚好,那我們就不妨試一試,好讓朝中的那些個老臣們閉嘴?!?p> 不過,趙匡胤思來想去了一番后,又微蹙眉頭向趙普和趙光義問詢道:“你們倆說說看,我該派遣誰作為我大宋使節(jié)出使蜀國呢?”
這一次,趙普總算是搶了先,他當即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臣以為,這次出使蜀國,不可派朝廷重臣前往,否則,后讓蜀國國君以為我大宋極為重視,反而會讓蜀國國君待價而沽,提出蠻橫無理之要求。
“不妨派遣一名小吏前往,讓蜀國上下知道,我大宋并非對蜀國如此看重,若是蜀國答應(yīng)受降歸順也不會提出過分要求。若是蜀國不降,我大宋軍隊討伐之時,我大宋使節(jié)即便是被扣留在蜀國,也不會成為被脅迫之對象?!?p> 趙匡胤又點了點頭,覺得所言極是,對趙普追問道:“不知趙普你是否有了合適的人選呢?”
思忖了片刻的功夫,趙普突然在腦海中閃現(xiàn)過一個人來,當即就向趙匡胤大力舉薦道:“官家,臣倒是有一個不錯的人選,便是鴻臚寺的主薄,此人姓張名浩,今年二十有五,正值韶華。
“幾個月前,張浩在官家主持的殿試中了進士。鑒于此人文章口才俱佳,自比先秦時期的張姨、蘇秦。再加之,此人孑然一身,無父無母又尚無婚配,派遣此人前往出使蜀國,再合適不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