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村莊和家族的基本單元,而房子則是每個家的立身之本。隨著人口或財富的增加,建新居是必須的一項工程。如果建了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一套房子,比如帶堂屋灶屋的大房子,擺進火酒就必不可少。進火酒規(guī)模根據(jù)各人實際情況來定,可大可小。
擺過進火酒的房子就有了煙火的氣息,家庭成員也會各得其所。標(biāo)準(zhǔn)的當(dāng)?shù)孛窬邮且粭澚业姆孔印V虚g是堂屋,正后面是灶仙背,左右各兩間除一間做廚房外,其他作為臥室。人口多的也有在旁邊另建附屬建筑用來做廚房、臥室或雜物間的。堂屋是中心,既是供俸祖先的地方,也是重要聚會的場所。作為供俸祖先的地方,堂屋后墻上是中堂和神龕,從上往下,中間紅紙黑字(或者金字)依次寫著“祖德流芳”、“天地國親師位”、兩邊是一幅對聯(lián)。神龕分上下兩層,分別擺著香缽,插著香。神龕前是八仙桌。大門左邊門楣上還有一個香筒,用來插香。堂屋和廚房大門除全高門扉外,還有半門,既可透光通風(fēng),又可防雞進入。
而廚房(灶屋)才是一家真正的活動中心。屋里靠墻處必有一個大水缸和兩個水桶。爐灶則是廚房的中心,由火磚砌成,大小灶并列。大灶是一正立方體,高近一米,一爐門一鍋口一煙道,主要燒干草、細(xì)樹枝(當(dāng)?shù)亟胁萁Y(jié)),用來煮豬食或蒸大鍋食物。小灶為兩層階梯形,后面一級與一塊火磚的長等高,中間鍋口用于燒水,前方灶口與鍋口相連,鍋口剛好可以放下茶鍋。前面是灶塘。為了方便打油茶,灶都是小灶在右大灶在左。除了備餐吃飯,灶屋也是家人休憩、閑聊,以及待客的地方,特別是冬天,圍坐在灶前烤火,有時在灶塘熱灰里煨馬蹄、紅薯或芋頭(將食物埋在熱灰里變熟),在炭火上熾(烤)恩粑、粉條吃,是一家人最溫情的時刻。
我們平時坐的是小木板凳,吃飯也是小凳矮桌。如果吃火鍋,就用中空的圍桌。炭火放在中間,架上鐵鍋,開始時先任鍋中菜肴自煮,鍋上架一木板,要吃的菜放于木板中間。圍桌上則放待吃的菜和各人碗筷。吃飯時,一碟或數(shù)碟辣椒醬是少不了的,人們喜歡將味淡或油膩的菜蘸上辣椒醬吃。
而打油茶是當(dāng)?shù)刈罹咛厣制毡榈娘嬍?。除了晚餐不打油茶,基本上早、午、宵夜是必打油茶的。來了客人,招待的也首先是油茶?p> 油茶的工具主要是三件套:茶鍋、茶葉隔和茶葉棰。這些都是特制的,也僅作打油茶之用。
打油茶的主料是當(dāng)?shù)禺a(chǎn)的粗茶葉,以箭沖的茶葉最優(yōu)。而在谷雨時摘的谷雨茶,是用來招待貴客的佳品。
打油茶時,先將一小把秈米放進茶鍋炒焦,然后放油,再加姜塊、蒜須,把泡軟后瀝干水的茶葉放進鍋里,反復(fù)捶打至茶葉變干變爛,加鹽,最后加入開水。一定要加滾開水,如加冷水會有一種不好的味道。鍋里的油茶稍加攪拌,燒開之后就可出鍋了。鍋里的油茶經(jīng)茶葉隔過濾,倒到每個人的碗中。碗里的香菜蔥花轉(zhuǎn)瞬燙熟,炒米麻蛋也慢慢變軟。
邊喝油茶邊吃粑粑或其他配食,是喝油茶的正確姿勢。
其他地方是一日三餐,但當(dāng)?shù)赝且蝗瘴宀?。多出來的兩餐一是宵夜,?dāng)然是有客人來訪才吃。另一是假餐,則是農(nóng)忙時節(jié)在下午三四點鐘的加餐,一般都是吃中午的剩飯剩菜,往往是粥和酸。
外出勞作帶飯,原來用一種席草編成的飯包,透氣不易餿。后來就用瓦罐裝飯,也有直接用瓦罐裝米到時再煮飯,灶則就地挖成,水也是就近取用,下飯菜一般是剩菜或自制的酸或咸菜,蘿卜懶(咸蘿卜干)是其代表。
在吃飯時,是不能將筷子平放到碗上的,因為那是供奉先人的樣子。
高車村人祖祖輩輩生活于此,從生到死,從婚到壽,每一過程都有特定儀式。
確定關(guān)系的男女,先由男方上門提親,女方家長同意后,就定結(jié)婚良辰。提親和定日子都是要由男方送上禮物和禮金的。端午和中秋,男方要到女方家撂節(jié),男方要準(zhǔn)備鴨子等禮物。
有的戀愛沒有走到結(jié)婚,最后以悲劇收場。男多女少又家底貧窮,使得很多男人娶妻困難,不少人最后單身至死。如果好不容易談了個戀愛,特別是付出了錢財心血的,就往往接受不了分手。本村和臨村就各有一例,男的在女方提出分手不能挽回后,拿出炸藥與其同歸于盡,場面慘烈。
當(dāng)然,喜事還是多些。
結(jié)婚當(dāng)天,男方張燈結(jié)彩,大擺筵席,唐家一般全姓參加。樂鼓隊也會到場助興。沒有電燈之前,結(jié)婚時會點起汽燈,這種燒汽油的燈會發(fā)出雪白的光,亮如白晝。親戚送禮會送一面鏡屏,就是一個A2紙大小的帶框的畫有喜慶圖案的鏡子,送禮人會在鏡子上用紅漆寫上祝語和自己身份,舅舅則會送一個掛鐘,這些禮物都會掛在堂屋的墻上,直至下次婚禮才換下。男方接親要向女方送籠式粑、活雞、豬肉和紅包等。吃過婚禮中最重要的一頓晚飯,下午六七點鐘,男方迎親隊伍接回新娘及嫁妝。新娘在進門前都要全程打傘。鞭炮聲中,隊伍經(jīng)過門樓進來,到達(dá)男方家。由男方家嫂子或伯母嬸嬸接待,拉著新娘在堂屋門口跨過火盆,進屋后打上一盤柑子葉水給她洗手,接著雙方拜堂,拜堂對象包括父母和男方舅舅,并且是最尊貴的對象。完畢后送入洞房休息。新郎此時可能要去忙別的事,新娘則會發(fā)些糖給來玩耍的孩子。九十點鐘鬧完洞房,婚禮即告一段落。
女性出嫁相對低調(diào),僅請本族人參加。女方出門時也要跨過堂屋的火盆,伴娘送出家門,直到門樓外,在此告別家人。然后打上傘上路,嫁妝隨行。離開家門特別是離開門樓時新娘必定要哭,哭得越凄慘越好,表示其感恩父母,舍不得離開家人。如果不哭會被人斥其輕浮急著找男人。
如果男女兩家都是唐家人,離得太近,女方出門后會繞一大圈,一般到羊隘或其他路口再回頭。如果是離過婚的女性,則可能會先住在賓館再從那里出發(fā)。
如果是男方上門入贅,則男方女方角色互換。
娶親婚禮一般要持續(xù)兩三天,包括婚禮前后各一天,但這兩天僅至親參加。
結(jié)完婚,第三天新郎新娘要一起回門到娘家。舉行一定儀式后當(dāng)天回到婆家。
結(jié)婚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新郎新娘要一起攜重禮回娘家拜年,禮物包括籠式粑、雞鴨魚肉等。女方家族則會一起送新郎新娘回去。
結(jié)婚大吉,瓜熟蒂落,孩子出生之后,當(dāng)天要用柑子葉泡水給孩子洗澡。第三天擺三朝酒,但規(guī)模不大,只是本家族參加。滿月酒也叫煮湯,才是最隆重的儀式,但親戚都由女性參加,除非家中只有男性。煮湯要送染紅的雞蛋和小孩的衣服。
孩子長到一定歲數(shù),經(jīng)八字先生測算,會跟另一個本不相識同年出生的同性幼兒結(jié)為“老同”,兩家的兄弟姐妹就互為同年兄弟姐妹,雙方父母互為同年爺同年娘,老同的子女也稱對方夫妻為同年爺同年娘。
孩子有什么災(zāi)難或兇兆,父母會為他捐一個小木橋。這個小木橋只有米把長,由四五根木頭拼成,架在某條小路中的小溝坎上。
小孩和年輕人是不過生日的,只有娶了兒媳婦后才有資格擺壽酒。但如果上頭還有直系長輩,一般也不能擺壽酒,而不管他年紀(jì)多大。相反,如果自己和兒子結(jié)婚早,雙親又不在了,哪怕他不到四十,也可以擺酒。壽宴規(guī)模根據(jù)各家實力來定,大的可以宴請全村,小的僅請本家族人。但逢十(也有的年份是十一)的大生日是最隆重的,而子孫滿堂實力雄厚的家庭往往會舉行特別隆重的壽宴。
人到了一定年紀(jì),就要考慮自己的身后事了。兒子一般都提前準(zhǔn)備好棺材,放在樓上或庫房里。老人去世后,就抬入棺材,但并不蓋上棺蓋。在堂屋里放三天左右,期間由親人準(zhǔn)備喪事。先每天敲著銅鑼環(huán)行本姓一周,告訴族人噩耗,同時通知到外村的每一家親戚。準(zhǔn)備喪事期間,有條件的就請鼓樂隊到場。出殯前,請陰陽先生看好墳?zāi)沟攸c。當(dāng)?shù)胤Q“出殯”為“出門”,“出門”一詞也特指“出殯”,是不能亂用的。出殯當(dāng)天,所有人披麻帶孝,并大宴賓客。上午,一路人馬挖好墓穴。一路人馬在門樓前廣場準(zhǔn)備好白紙花,系上用柏樹枝扎好的花圈。準(zhǔn)備一些蘆笛桿,頭部剖開夾上紙錢。吃過午飯后,葬禮正式開始。所有人聚集到堂屋,向遺體告別。棺材蓋上棺板并釘上后,八個壯年男子抬上走向門樓前廣場,放在兩張長凳上,開始扎制八抬棺架。眾親屬也一起跟隨到來,拄著蘆桿跪在棺材前,女券此時都會放聲大哭。規(guī)定的儀式完畢,到達(dá)時辰,抬棺者將棺材抬起,此時凳子必須倒向指定方向,否則會認(rèn)為不吉利。棺材被抬往墓地,至親跟隨前往,兒子抬著花圈,孫子抬畫像。如果是高壽又子孫滿堂,會由一個孫子坐在棺材上。沿途隔幾十米拋一張紙錢。到墓地后,先在旁邊殺一只公雞,將血淋入墓穴,然后將棺材放入其中,蓋土筑墳。花圈、蘆笛桿放在墓后。墓前只砌普通石塊,待七七后才正式樹碑。死者的無用的遺物,會丟棄到岡洲里,等大水來將其沖走。
如果是年輕未婚的人,死后是不能放在家里的,只能放在村外的瓦廠或其他偏僻地方,不會舉行葬禮,不穿壽衣,也沒有標(biāo)準(zhǔn)的棺材裝殮,會僅僅用草席卷起,放進普通木板拼裝的簡易棺材,匆匆下葬。
每年清明節(jié),由每家男性到父系先人墳上上墳。只要是能確定墓址的,不管多少代,都在上墳之列。某些顯要的遠(yuǎn)祖,則由相應(yīng)代表前往。上墳時,將雞、肉、酒放在墓前供俸,同時給墳培土除草。完畢后灑酒燒紙放鞭,掃墓即告結(jié)束。
在唐家的一個家族中,還存在一個特別的階段,那就是在我的父親那一輩中的另一支幾兄弟,一分為三,分別姓梁、唐、俸。據(jù)說這是根據(jù)婆王子孫的八個分枝來改的。大家改姓后仍挨著住在一起,且仍按兄弟排序和稱呼,他們也仍自認(rèn)為唐家人。
唐家人、劉家人、林家人……大家都是高車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