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一意孤行的改革措施不僅沒有改變周王室衰落的事實,還因此引起了貴族階級和國人的不滿。
公元前八四一年,在國人暴動之下,周厲王被驅逐王都至彘,居于汾水之旁。
其實周厲王也可以說是千古以來的獨一份了,為政之暴、之酷,能使一國國都之民驅逐一朝天子;為王之孤、之獨,竟于國都無一立身之所,囚于汾水,凄慘而死。
至于歷史的真相如何,其中細節(jié)就不予深究了。
因為這個時候再去談論周厲王如何已經沒有什么歷史意義了
周召共和才是當時占據舞臺的真正主角。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八四一年,乃是中國確切紀元的開始。
從它開始,一直到我們今天,中國的歷史從來不曾間斷。
而這一切的功勞都歸于太史公司馬遷。
西漢之時,對于夏商周三朝的記載同樣是不多,雖然傳承有序,年代有數,可明確的時間記載卻是沒有。
秉承著疑者不存的原則,太史公雖然依舊記述歷代帝王事,可對于模糊不清的也就一筆帶過了。
直到‘共和元年,歲次庚申’,歷史記載開始有了明確的時間記載。
反倒是對于周召共和十四年間,周王朝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史書上沒有多少記載。
十四年雖長,但在文道未興,史墨不強的年代,如今的我們想要看到什么留存的痕跡確實很難。
畢竟,一朝天子都已經是圈中野彘了。
而究其共和的本質,就是以貴族階級為代表的少數諸侯、大臣代替周天子行使權力。
等到周厲王死后,周、召二公與周王室諸大臣便擁立太子靜為王,史稱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