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厲公二年,即公元前五七九年,春,宋國大夫華元促成晉、楚兩國的和好。
夏,五月,晉國大夫士燮會見楚國公子罷、許偃。
癸亥,晉、楚兩國在宋國西門外結(jié)盟,盟誓這樣說,‘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xù)菑危,備救兇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楚亦如之。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xié),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jí)之,俾(bǐ)隊其師,無克胙國。(凡是晉、楚兩國,不要互相以兵戎相見,要好惡相同,一起救濟災難危亡,救援饑荒禍患。如果有危害楚國的,晉國就攻打它;對于晉國,楚國也是這樣。兩國使者往來,道路不要阻塞,協(xié)商不和,討伐背叛。誰要是違背盟約,神靈就要誅殺他。使他的軍隊顛覆,不再保佑國家。)’,史稱第一次弭兵會盟。
晉厲公與魯成公、鄭成公、衛(wèi)定公在瑣澤(晉地,今河北大名北)會見,這是晉、楚和好的緣故。
秦國人與白狄趁著宋國促成晉、楚結(jié)盟的機會攻打晉國,可自己卻不加以防備。
秋,晉國人在交剛(晉邑,今陜西隰縣南)打敗狄人。
晉國郤至到楚國聘問,同時參加會盟。楚國國君楚共王設享禮招待他,子反作為相禮者,在地室懸掛樂器。
等到郤至將要登堂,下面樂器便敲打起來,嚇得郤至退了出去。
子反對他說,時間不早了,我國國君還等著呢,您還是進去吧。
郤至卻說,貴國國君沒有忘記先君的友好,加之于下臣,賜給下臣以重大的禮儀,又加上鐘鼓音樂。如果上天降福,兩國國君相見,還能用什么禮節(jié)來代替這個呢?
子反回答,如果上天降福,兩國國君相見,也只能用一支箭相互贈送,哪里還需要奏樂?我國國君等著呢?您還是進去吧。
郤至又說,如果用一支箭來寬帶,這是禍中的大禍,還有什么福呢?當天下大治的時候,諸侯在完成天子使命的空閑之時,互相朝見,這就又了享、宴的禮儀。享禮用來教導恭敬節(jié)儉,宴禮用來表示慈愛恩惠。恭敬節(jié)儉用來推行禮儀,慈愛恩惠用來施行政令。政令用禮儀來完成,民眾因此得到休息,百官承受政事,白天朝見晚上就不能朝見,這就是公侯用來捍衛(wèi)他們民眾的舉措,所以《詩》說,‘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雄赳赳的武夫,是公侯的捍衛(wèi))’等到天下動亂的時候,諸侯貪婪,侵占欲望無所顧忌,為了爭奪尺寸之地而驅(qū)使民眾以致于死亡,收取他的武士,作為自己的心腹、股肱、爪牙。所以《詩》說,‘赳赳武夫,公侯腹心(雄赳赳的武夫,是公侯的心腹)’天下有道,則公侯就能夠用做百姓的捍衛(wèi),而控制他們的心腹。等到動亂的時候,就反過來了。現(xiàn)在您的話,是動亂之道。不能作為法則、然而,您是主人,我豈敢不聽從呢?
于是,郤至就進去,把使命完成?;氐綍x國之后,把情況告訴了士燮。
士燮表示,無禮,必然說話不會算話,我們離死的日子不遠了。
冬,楚國公子罷到晉國聘問,同時參加會盟。
十二月,晉厲公與楚公子罷在赤棘(晉地)結(jié)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