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肅侯十三年,即公元前三三七年,秦國國君嬴駟即位,趙、韓、楚、蜀派使者前往。
這一年,韓國申不害去世。
肅侯十四年,即公元前三三六年,齊國人與魏國人在平阿南會(huì)見
肅侯十五年,即公元前三三五年,趙肅侯下令興建壽陵。
齊國人與魏國人在甄地會(huì)見。
秦國人攻打韓國,攻克宜陽。
肅侯十六年,即公元前三三四年,趙肅侯準(zhǔn)備游覽大陵,經(jīng)過鹿門,相國太戊午牽住馬頭,表示,正是農(nóng)耕繁忙的時(shí)候,一天不耕作,一百天就沒有飯吃。
肅侯聽后立即下車認(rèn)錯(cuò)。
這一年,齊國國君齊宣王與魏國國君魏惠王在徐州會(huì)見,相王,史稱徐州相王。
韓國旱,韓昭侯作高門。
肅侯十七年,即公元前三三三年,趙國人攻打魏國黃城,未能攻克。
趙國人修筑長城。
這一年,陰晉人犀首擔(dān)任秦國大良造,秦國人在雕陰擊敗魏軍。
楚國人在徐州包圍齊軍。
韓國高門成,韓國國君韓昭侯去世,他的兒子韓宣惠王繼位。
燕國國君燕文公去世,他的兒子燕易王繼位。
肅侯十八年,即公元前三三二年,齊國、魏國聯(lián)合攻打趙國,趙國人決黃河之水淹灌敵軍,齊、魏聯(lián)軍因此撤退。
肅侯二十年,即公元前三三零年,魏國人將河西少梁之地割讓秦國。
秦國人包圍魏國焦、曲沃兩地。
肅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三二九年,秦國人渡河攻打魏國,奪取汾陰、皮氏。包圍焦地,降之。
秦國人與魏國人在應(yīng)地會(huì)見。
魏國人在陘山擊敗楚軍。
楚國國君楚威王去世,他的兒子楚懷王繼位。
肅侯二十二年,即公元前三二八年,張儀擔(dān)任秦國相國。
趙國趙疵與秦軍交戰(zhàn),戰(zhàn)敗,秦國人殺趙疵于河西,奪取趙國藺、離石兩地。
秦國公子桑率軍攻打魏國蒲陽,降之。
魏國人割讓上郡于秦國。
肅侯二十三年,即公元前三二七年,趙國韓舉與齊、魏兩國交戰(zhàn),戰(zhàn)死在桑丘。
秦國人歸還焦、曲沃兩地于魏國。
肅侯二十四年,即公元前三二六年,趙國國君趙肅侯去世,他的兒子趙雍繼位,是為趙武靈王。
這一年,諸侯相會(huì)于秦國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