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十年,即公元前五一九年
春,正月,晉軍、王師包圍郊地。郊地潰散。晉軍回國
邾國人在翼地筑城,回去的時候,為魯國人所滅。
夏,周王室內(nèi)戰(zhàn)。
六月,周敬王前往劉地。
莒國發(fā)生叛亂,莒國國君庚輿逃亡魯國。
齊國人將莒郊公送回莒國。
吳國人攻打州來,楚國薳月率領(lǐng)楚軍與諸侯之師奉命救援州來。
吳國人在鐘離抵御楚軍。
楚國令尹子瑕去世,楚軍因此潰散。
吳國公子光表示,諸侯跟從楚國的很多,卻都是小國,害怕楚國而不得已,因此前來。我聽聞:‘作事威克其愛,雖小必濟(做事情如果威嚴勝過感情,雖然弱小,必然成功)。’胡國、沈國的國君年輕而浮躁,陳國的大夫齧(niè)雖然年富力強卻頑固,頓國和許國、蔡國憎恨楚國的政令,楚國的令尹死了,他們的軍隊失去戰(zhàn)斗力,元帥地位低,而很受寵信,政令又不一致,七國同伙而不同心,元帥地位低而不能整齊號令,沒有大的威信,楚國是可以打敗的。如果分兵先攻打胡國、沈國和陳國的軍隊,他們必然首先奔逃。三國敗退,諸侯之師便會軍心動搖,諸侯混亂,楚軍必然拼命奔逃。請讓先頭部隊放松戒備減少軍威,后續(xù)部隊鞏固軍陣整頓師旅。
吳王僚聽從了他的意見。
七月戊辰晦,雙方在雞父交戰(zhàn),吳王用罪人三千,先攻打胡國、沈國、陳國,三國之師爭相俘虜吳軍。
吳國人以三軍在后,中軍跟隨吳王,公子光率領(lǐng)右軍,公子掩馀率領(lǐng)左軍。
吳國罪犯有的停止,有的逃亡,胡、沈、陳三國之師因此混亂,吳軍趁機攻打,三國之師因此敗退,俘獲胡、沈兩國國君和陳國大夫。
吳國人釋放胡、沈兩國的俘虜,讓他們逃到許國、蔡國、頓國的軍隊里,說,我們的國君死了。
吳軍擂鼓而從,許、蔡、頓三國因此敗逃。楚軍果然拼命逃亡。
楚國太子建的母親住在郹(jú)地,召來吳國人,為吳國人打開城門。
冬,十月甲申,吳國太子諸樊進入郹地,帶著楚夫人與寶器回到吳國。
楚國司馬薳越追趕吳太子,沒有追上。
薳越準備自殺,眾人表示,乘機攻打吳國可能僥幸獲勝。
薳越表示,再次讓國君的軍隊被打敗,死了也還是有罪,丟了君夫人,沒有誰不能為此而死。
于是,薳越在薳澨自縊而死。
楚國的囊瓦(公子貞之孫,字子常。公子貞字子囊,以囊為氏)做令尹,在郢都增修城墻。
沈尹戌表示。子常一定丟掉郢都,如果不能保衛(wèi),增修城墻是沒有好處的。古代,天子的守衛(wèi)在于四夷。天子的地位降低,守衛(wèi)在于諸侯。諸侯的守衛(wèi)在于四方鄰國。諸侯的地位降低,守衛(wèi)在于四方邊境。警惕四方邊境,結(jié)交四方鄰國,民眾在自己土地上安居樂業(yè),春夏秋三時的農(nóng)事有所收獲,民眾沒有內(nèi)憂,又沒有外患,國都哪里用得著增修城墻?如今害怕吳國,而在郢都增修城墻,守衛(wèi)的范圍只在四境。地位降低以后的其他守衛(wèi)都辦不到,能夠不亡嗎?從前梁伯在公宮旁邊挖溝而民眾潰散,民眾拋棄他們上邊的人,不亡,還等什么?劃定疆界,修治土地,鞏固邊壘,親近民眾,加強瞭望,不欺鄰國,謹慎官吏的職責(zé),保持交接的禮儀,沒有過失,不貪婪,不懦弱,不強霸,修整自己的防御,以防備發(fā)生意外,又有什么可害怕呢?《詩》說:‘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思念你的祖先,發(fā)揚他們的美德)。’試看若敖、蚡冒到文王、武王,土地不超過百里見方,警惕四方邊境,尚且不在郢都增修城墻。現(xiàn)在土地超過幾千里見方,反而在郢都增修城墻,不也是很難了嗎?
這一年,蔡悼侯東國在楚國去世。
八月丁酉,魯國發(fā)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