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元年三月初十。
帝下詔,開放漳州府月港、寧波府奉化,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民間海貿須自月港、奉化進出口,繳納關稅,并嚴禁違禁物品貿易。在月港、奉化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稅。另禁止與日本互市,所有海船不得不得前往日本,否則處以“通倭”之罪。
自此大明海禁大開!
政論版面刊登的是首輔徐階親自撰寫的《言開海疏》,其中闡述了朝廷的開海之策。
除了開海禁之外,報紙要聞中還登載了一些人事任命。
如吏部左侍郎陳以勤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右侍郎張居正進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至此內閣已有六人,分別是首輔徐階,次輔李春芳、郭樸、高拱、陳以勤、張居正。
其中,高拱、陳以勤、張居正都是裕王講官出身??梢姰攦蠋煹暮锰?,只待其登基后,便可直上風云!
書房里,張敬修看著《大明公報》上所登開海禁的要聞,心中微微失望,這與他心中期望相去甚遠。
僅僅只比原歷史上多開了一個港口罷了,而且這還是在張居正據理力爭之下的結果。
雖然十年倭亂使大部分朝臣認識到了海禁的危害,《海禁弊論》也一定程度中推動了開海禁的進程,然而,大部分朝臣還是認為海禁不宜大開。
張敬修揉了揉太陽穴,不再想朝堂之事,準備起明日赴國子監(jiān)入學之事。
“大郎,你此次得中院試案首,實出乎我料。我本不欲讓你入國子監(jiān)進學,皆因當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良莠不齊。然其中優(yōu)貢監(jiān)生乃是自全國各地擇優(yōu)選錄,故而此番以你院試案首的身份可入貢監(jiān)進學。你入國子監(jiān)后不可與監(jiān)中紈绔子弟廝混,當再接再厲,一心向學。”
一下朝,張居正便向張敬修耳提面命。
聞言,張敬修也心里有數,道:“孩兒謹聽父親教誨,必定努力向學,爭取在今年秋闈一舉中試。”
張居正頗有些語重心長地說道:“嗯,為父對你是放心的。這些年來,為父對你們兄弟管教是有些嚴厲了,然子不教父之過,為父希望你們能憑真才實學出人頭地,而非以家世為進。如今為父已入內閣,天下眼睛可都盯著這里呢?!?p> 張敬修心里感嘆,在后世看史書時,沒看到過張居正兒子胡作非為的事跡,反倒是張居正的老爹張秀才在老家江陵飛揚跋扈。而同為一代名輔的徐階,其兒子就有些不太像話了,以至于后來被高拱抓住痛腳,弄得好不狼狽。
這大概是張居正第一次向兒子吐露心聲,因而,張敬修也鄭重道:“孩兒明白父親的苦心,今后必不負父望。”
張居正捏著須欣慰地點點頭,道:“我已和國子監(jiān)汪祭酒講過你入學之事,明日你便自行去入學吧?!?p> “是,父親。”張敬修躬身道。
一大早,張敬修照例鍛煉完身體,洗漱用完早膳后,便獨自一人去往國子監(jiān)。
國初之時,國子監(jiān)堪稱國家人才聚集之地,然隨著大明地方儒學、書院的興起,景泰朝后又增加納監(jiān),導致大量不學無術之輩通過捐監(jiān)進入國子監(jiān)入學,自此監(jiān)生生源越來越差,學風也日益敗壞,監(jiān)生未通科舉入仕便不是正途。
思緒間,張敬修來到國子監(jiān)門前。由于天尚早,國子監(jiān)學風又較松懈,故而此時門口連個人影也沒。
張敬修搖了搖頭,往里走去,剛進入太學們,便看到一個俊秀的年輕監(jiān)生在一座亭子中輕聲讀書,不禁有些詫異:國子監(jiān)還有這么用功的監(jiān)生嗎?
那名監(jiān)生看見張敬修,大概是沒想到這么早會有人來,也是一怔。
張敬修主動上前道:“在下張敬修,今日首次來此進學。兄臺這么早便晨起讀書,在下真是佩服?!?p> “閣下便是張敬修”,那名監(jiān)生有些驚喜道,“在下陳于陛,亦在此進學。敢問《海禁弊論》可是閣下所作?”
原來是他。張敬修有些驚訝,這可是個神童啊,他老爹陳以勤這次還和自己的老爹一同進入內閣,位次還在自己老爹之前。
對于嘉靖至萬歷年間的名人,后世的張敬修基本都有了解過,又怎會不知陳于陛之名?
張敬修趕緊拱手施禮道:“正是在下,陳兄的大名在下早有耳聞,沒想到陳兄竟知我這無名小輩。”
見張敬修如此謙虛,陳于陛含笑道:“張兄過謙了,張兄《海禁弊論》一出,這順天府誰人不知張敬修之名?!?p> 張敬修連道不敢,兩人又互相通了表字。
陳于陛問道:“君平怎得來國子監(jiān)進學了?”
張敬修笑道:“小弟也正有此一問?!?p> “哈哈~,因國子監(jiān)藏書頗豐,便以舉監(jiān)來此進學了?!标愑诒莸?。
張敬修恍然道:“原來如此。小弟是以優(yōu)貢入監(jiān),特來報道?!?p> 舉監(jiān),便是以舉人身份進國子監(jiān)讀書。
陳于陛看了看天色,道:“那你倒是來得早了,汪祭酒、萬司業(yè)可能都要兩刻鐘后方到。”
張敬修苦笑道:“多謝元忠兄相告。不過既已來此,也只能在此等待了?!?p> 陳于陛笑道:“君平若有意,可先隨我去典籍廳彝倫堂看會兒書?!?p> 張敬修高興道:“求之不得?!?p> 當下,陳于陛領著張敬修往彝倫堂去,又一邊介紹道:“國子監(jiān)有五廳六堂,這五廳便是繩愆廳、博士廳、典簿廳、典籍廳、掌饌廳,六堂便是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yè)六堂,你是院試案首,應同我一般在率性堂就學。”
聽陳于陛這么一說,張敬修便明白了,這國子監(jiān)和后世學校的分班制差不多,這六堂便是不同的班級。
待走到彝倫堂時,一個守廳的小吏笑著對陳于陛道:“陳老爺又來找書看啦,今天怎么帶著個小相公?!?p> 陳于陛已是舉人,故而小吏稱其為老爺。
陳于陛道:“這是新來的優(yōu)貢生入太學進學,來得有些早了,便來彝倫堂先看會書。”
小吏道:“喲,年紀這么小的優(yōu)貢生可不多見。兩位趕緊請進?!?p> 看樣子陳于陛經常來此看書,已經和這里的小吏混熟了。
陳于陛也不與小吏多言,自顧自帶著張敬修進堂直往藏書處去。
“這彝倫堂便是太學的藏書樓,這里藏書頗豐。京城里除了大內的文淵閣,便屬此處藏書最多了。”陳于陛道。
張敬修見書架上滿滿當當擺滿了書,按經史子集分門別類,便從史書中拿了本《史記》看了起來。
陳于陛微微有些訝異,道:“君平也愛看史書?”
他也是個愛讀史書之人,在史學上的造詣更在經學之上。而當今科舉取士,重在四書五經,使得無數讀書人為此窮經皓首,對史書倒看得不多,他就見過有讀書人連《史記》是什么都不知道。
張敬修道:“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更何況太史公的《史記》,稱得上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書人怎能不讀?!?p> 陳于陛聽了,撫掌大笑道:“好一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此言大妙?!?p> 兩人邊看書,邊討論,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投緣之下,竟連時間都忘了。
言談間,陳于陛心中越發(fā)驚訝,這少年好生淵博,隨意說個典故都能考據出來。他不知道張敬修又過目不忘之能,書讀一遍便能牢牢記住,有大考據黨的基因。
張敬修也極為敬佩陳于陛的博學,暗道,古代真正的精英真不是后世常人能比的,要不是穿越給了個金手指,還真是遠不如他了。
讀了一陣書,門外那小吏道:“陳老爺,祭酒大人、司業(yè)大人來了?!?p> 二人聽了,連忙走出堂外,見已過卯時了,已有些監(jiān)生陸陸續(xù)續(xù)往率性六堂去上早課。兩人相視一笑,往彝倫堂后敬一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