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之后,二十幾日一晃而過,終于到了二月初八,會試開考之日。
會試與相識的流程大同小異,只是在個別地方稍稍有些變化。
其不同之處主要在于,鄉(xiāng)試考三場,但一場只考一天,而會試考三場,每場卻是連考三天。這意味著考生必須在號房內(nèi)睡上幾天。
而京城的春季,雖是比寒冬暖和不少,但仍是個分分鐘可以把人凍成狗的地方。故而,防寒就成了重中之重。
如此一來,春闈每一場,考生們都必須帶好被褥在考場中過冬。可以說,會試比鄉(xiāng)試更考驗考生們的體質(zhì)。
因而,為了能盡快適應(yīng)京城的寒冷氣候,全國各地的考生們至少都會提前月余來到京城候考。像王家屏、于慎行順便游學(xué),提前近半年來京的也有,但只在少數(shù)。
大明兩京十三省,赴考的舉人不下三千,再加上南北兩監(jiān)的監(jiān)生,考生總數(shù)將近五千,最終能名列春榜,金殿傳臚的,約有四百。
乍一看這錄取率挺高,比起鄉(xiāng)試三十取一要高得多,但是考試的競爭對手也從秀才換成了舉人。
這赴考的三千舉人,和兩千監(jiān)生,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大浪淘沙,才來參加這最終的會試。可以說,能從科舉中脫穎而出的每一個個舉人都是時代精英。
當然,要殺出層層重圍,除那些科場天才外,哪一個不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刻苦鉆研。
他們從一個小小蒙童開始,就要寒窗苦讀,一路參加淘汰率驚人的考試,直到最終考中進士,平均所需時間要三十年,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然而,在這樣一個“官本位”的時代,幾乎所有的普通人家,只要有條件都會供家中子弟讀書,去參加那希望渺茫的科舉考試,因為這是普通人家子弟想要當官的唯一途徑!
和上次鄉(xiāng)試一樣,張敬修赴貢院領(lǐng)完考牌后,便早早窩在炕上,養(yǎng)精蓄銳。
可是躺下之后,張敬修卻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無奈之下,索性爬起來拿了本《山海經(jīng)》看了起來,這才在看的迷迷糊糊中睡了過去。
到了半夜,窗外傳來悉悉索索的下雨聲,張敬修睡得很淺,被雨聲吵醒過來,便再也睡不著了。不過,也沒多少時間可睡。
四更天時,張敬修聽得外面?zhèn)鱽砹溯p微的腳步聲,知是來叫他起床赴貢院的。
“大郎,四更天了,該起床了?!?p> 果然,沒一會便傳來老爹叩門的聲音。
“知道了,爹爹。”張敬修一骨碌爬起,下炕穿上衣服和鞋子。
推開房門,見老爹和母親都在門外,身后還跟了個端著熱水的下人,張敬修忙將幾人引入房中,道:“爹爹、娘親怎的都起身了,讓下人來喊孩兒便是。”
王氏笑道:“你爹一直惦記著時辰呢,倒像是他要去考試似的?!?p> 張居正嚴肅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說道:“大郎去考會試,確實讓我想起了當年。不過大郎條件可比我要好的多了,不用長途跋涉而來?!?p> 張敬修洗漱完,笑道:“這都是托了爹爹的福?!?p> 相比于那些外地入京赴考的考生,他確實要舒服的多。
吃過飯后,又輕車熟路地檢查了一遍考具,將其一件件在考箱中擺好,見老爹和母親似是要送自己上考場的樣子,便對二人說道:“天冷,爹、娘且回房去睡吧,孩兒這就去貢院了?!?p> 王氏點了點頭道:“下雨,為你備好了馬車,被褥也在車中。天寒,在號房中睡覺,可別著涼了?!?p> 張居正也道:“會試不比鄉(xiāng)試,在里邊要難熬的多,為父考了兩次,個中滋味,一言難盡。因而,你可要注意了。”
張敬修笑道:“爹、娘放心,孩兒省的?!?p> 出了府門,夜色還未散去,寒風(fēng)襲來,刮得人臉上如同刀割一般,在這種天氣考試,可真是讓人受罪。
上了馬車,張敬修見車上除了除了床厚厚的被褥,還有件價值不菲的貂皮大氅,這些都是要帶進考場的行李。
一刻鐘后,張敬修抵達熟悉的順天府貢院。
此時,近五千考生都已是聚集在此。
在貢院門口遠遠的,馬車就走不動了,耳中也已傳來天南地北各地方言。
張敬修透過車窗,見考生們云集于此,在貢院的龍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讓仆人將行李挑至貢院門口后,張敬修去供給所又領(lǐng)了幾支蠟燭和木炭,才到貢院門口排隊。
看著這熙熙攘攘的考生隊伍,張敬修心道,一個月后,這些人中,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才會如孟郊那般春風(fēng)得意了。
順天府舉人被分到了一處,張敬修找了一番,在人群中未看到陳于陛,許是還沒到。
至于和他同科的舉人,倒看到不少,胡載道、王堯臣幾個名列前列的,都參加了此科會試。見了同年,眾人免不了抱拳打個招呼,但也未多交談。
不少順天府舉人見張敬修如此年輕,都有些好奇,互相打聽著張敬修身份。
待得知他是隆慶元年丁卯科的解元時,都是說了些’十步成文’之類的話,又免不了感嘆幾句久仰大名。
等了一會兒,陳于陛也是到了。只是二人沒交談多久,便聽得龍門一聲炮響,眾考生開始入場。
同鄉(xiāng)試流程相同,過龍門要經(jīng)過更為嚴苛的搜檢。
兵丁們自是不會客氣,這可是難得可以’蹂躪’舉人老爺?shù)臋C會。
但見兵丁們將一名名舉人老爺?shù)囊屡劢忾_,打亂頭發(fā),又在背后身上來回摸索,看起來很是不雅。
檢查完人,考箱、行李自也不會放過,只是如此一來,這搜檢查速度慢了許多。
那龍門官見狀,便催促兵丁們速度快些,兵丁們自是聽命。
如此過了半個多時辰后,所有考生都已入內(nèi)。
張敬修一過龍門,便扛著行李,提著考箱,又去領(lǐng)了會試的卷子,便依著卷上排號,到了’地’字號房。
進了考巷,但見里邊已有官兵把守在考房門前,且還是一對一監(jiān)考。
官兵檢查了張敬修的考牌后,便領(lǐng)著他去了考房。
入了考房,張敬修先是打量了一番,又細細檢查了一遍,看哪些地方可能漏雨。
所幸運氣還算不錯,沒被分到那種四面漏風(fēng)漏雨的考房。
檢查完考房后,為了以防萬一,張敬修用油布作頂,又做了門簾,防止雨水打進。若是卷子被雨水打濕,卷面不潔,是會被判為藍卷的,那就基本是落卷了。
做完防雨措施,接著又不疾不徐地打掃房內(nèi)的衛(wèi)生,再把爐子生起,就坐在木凳上悠哉悠哉打量起科舉前輩們留在墻上的墨寶。
大多是一些歪詩,或是’某人到此一游’之類的話。
張敬修欣賞了一會兒,找了個地方,拿起筆也想寫上幾句,卻不防看到一個名字,當下就激動起來。
嘉靖二十三年,江陵張居正于此試三場。
這居然是老爹當年待過的考房???張敬修有些興奮。
而后一愣,老爹不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嗎,這怎寫的嘉靖二十三年?
對了,貌似老爹說他考過兩次會試,這應(yīng)該是他第一次會試時的考房了。
不過這也著實太巧了吧,貢院之中九千間考房,自己竟能恰好分到老爹當年的考試之地,來了個父子同考房。
看來這真是自有天意啊,只不過自己可千萬別像老爹般,在這間考房折戟,否則的話,還要再等三年才可卷土重來。
對老爹這行字看了半晌,張敬修起身施了一禮,提筆在下方寫道:隆慶二年,江陵張居正之子張敬修試三場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