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言“以史為鑒”,然歷史仍有不準確之處。民國初年,北洋政府設館編修出記載清朝歷史的紀傳體歷史著作《清史稿》。全書共有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肚迨犯濉反藭卦凇案濉弊郑驗榇藭幷哌€是基本上站在清王朝的立場來寫清史的。由于成于眾手,彼此照應不夠,完稿后又未經(jīng)仔細核改,刊行時校對也不認真,是以體例不一,繁簡失當,以至年月、事實、人名、地名的錯誤往往可見。
我們可以先談一談“二十四史”,這是清乾隆時期頒訂的正史,共有《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后來又有學者將《清史稿》加入,構成了“二十五史”。我們還是就之前的話題,《清史稿》重在“稿”字。在唐朝和五代之間似乎就是一條隱形的分界線,從大體上來看,前面叫“書”,后面叫“史”。而唐朝和五代,又分別有新舊兩個版本,可見古人對于歷史的重視以及對準確性的追求。然而清史,或許是因為韃虜對漢人近三百年的壓迫,又或許是因為民國成立之初政局尚不穩(wěn)定,這些都對史書的準確性帶來大大的損失。痛心,實屬是痛心!
趙爾巽在《發(fā)刊綴言》中指出,本書是“作為史稿披露“的“急就之章“,并非視為成書“,可之后去重新翻越修改此書的又有多少?且當時的各位編者,有漢人,也有很多旗人,而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革命,雖然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但是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我敢猜測,編者中仍有不少對清王朝留戀之人,就連趙爾巽也曾是清朝的官員,編者們或許會仍然心懷舊主,或是覺得自己有過“背叛”,因此編者們或許帶有自己的客觀思想,言語上可能就逐漸變味了。
清乾隆末年,英吉利國王喬治三世派遣馬戛爾尼出使中國,馬戛爾尼懷著十足的信心與憧憬來到中國,想要促進中英貿易,打開中國市場,同時了解中國的實際國情。喬治三世寫了國書交給馬戛爾尼,我們可以看看里面的內容:
我喬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顛、愛爾蘭和印度,祝中國大皇帝萬歲萬萬歲。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萬萬年。我知道中國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國,就連外國,都要您去保護,這些國家都心悅誠服,皇上您太操勞了。如今全球各國都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大皇帝統(tǒng)治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贊美,所以我也越來越神往?;噬希衲晔悄陌耸髩?,我向您進獻貢品,盼您能體恤我們。
當時的英國,已經(jīng)完成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成為海上第一霸主,堪稱“日不落帝國”。元朝時期意大利的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稱中國“遍地黃金”,便引發(fā)了歐洲人對中國的向往。那時英國打完七年戰(zhàn)爭,實力雄厚,又擁有廣闊的殖民地,甚至已經(jīng)到達了印度。當時英國有人提出,不如趁英國有軍隊在印度,直接北上攻打中國。但是也有謹慎的人,比如英國首相老皮特,便提出對中國還不了解,應該先派使者,就借給乾隆皇帝祝壽為理由來了解當時中國實際情況的建議,于是便有了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喬治三世畢竟是英國的國王,給對方寫國書應該是很嚴謹?shù)?,況且是有一定目的,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這份國書語氣卻十分卑微——難道堂堂日不落帝國的國王會彎下膝蓋來求另一個國家的國王?不,我們看到的只是翻譯后的內容,只不過是按照中國的封建禮法來翻譯,自然而然就變成了一篇歌功頌德和諛意奉承的文章。而在馬戛爾尼訪華的期間,馬戛爾尼對即將送去的“壽禮”充滿十足的信心,認為一定可以讓乾隆皇帝龍顏大悅,那樣他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出英國對中國的請求??墒撬麄兡睦镏?,乾隆皇帝只對西洋那些上發(fā)條可以動的小玩具感興趣。并且送上去的禮物,很多由于翻譯問題讓乾隆皇帝提不起興趣。比如天體運行儀,就是太陽系的大概模型。中國此時仍然屬于“天圓地方”的思想,英國人認為這個新鮮玩意兒一定會引起中國人的興趣。哪知道清朝的人將這天體運行儀翻譯成了“計算二十四節(jié)氣”的東西。毋庸置疑,乾隆皇帝便打心眼兒里看不起這個國家。
因為翻譯問題導致當時的中國失去了這么好的學習機會,當然也因為各種問題,比如禮儀之爭。清方要求英國使臣見了皇帝要三跪九叩,而英方卻想著,見了自己國家的國王最多也只是單膝跪立,三跪九叩未免太侮辱人了。至于最后英國使臣有沒有三跪九叩我們不得而知,可是之后乾隆皇帝又害怕英國使臣不給他下跪,因此英國人獻上的各種武器裝備乾隆皇帝只用自己的人來試。那時候的中國人哪見過這些高科技的東西,根本不會用,因此每一次“操作失誤”,乾隆皇帝便沒有了解到英國的具體實力,以至于為后來的鴉片戰(zhàn)爭埋下了種子。
若是乾隆皇帝追求準確,讓英國帶來專門的人來表演,或許可以避免之后的鴉片戰(zhàn)爭。當時《清史稿》的編者,或許是因為類似于乾隆皇帝一樣“怕對方不給我下跪”的心理,加上對清王朝的余威仍然有著敬畏,在心理作用上便對史書的準確率起到一定的影響。
過去的清宮劇深受歡迎,而如今可以找到的清宮劇卻屈指可數(shù)。曾經(jīng)火爆的《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如今已經(jīng)找不到觀看的資源,只有些許片段。而位列“清穿三大山”中的《步步驚心》和《夢回大清》在拍成電視劇的時候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但是其中的歷史線又有多少準確呢?像“馬爾泰”“雅拉爾塔”這種不存在的姓氏,未免會誤導電視前的觀眾。穿越小說的確可以,但是歷史主線不能變,這兩本書在某些方面為了加強藝術表達效果有些篡改歷史,這一點我并不推崇。若觀眾有些這方面的知識,恐怕也會更加注重細節(jié)。著名作家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堪稱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但是一些紕漏仍然會有。就拿《雍正皇帝》這本書來說,后來被拍成電視劇《雍正王朝》。八王爺胤禩死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八,皇三子弘時死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十三王爺胤祥死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在電視劇最后幾集,怡親王胤祥病逝,雍正皇帝暴怒,派三王爺胤祉和皇三子弘時叫上皇五子弘晝去抄八王爺九王爺?shù)募???吹酱颂幬矣行┫敕?,雍正皇帝寵愛十三弟自然是沒得說的,可是十三王爺薨的時候已經(jīng)是雍正八年,那時候胤禩和弘時不是早就死了嗎?而十三王爺最后病倒之前,是因為八王逼宮,雖然很是精彩,但是歷史上并無此事?;蛟S是二月河為了劇情的精彩而加入了一段情節(jié),但是二月河的作品畢竟算是比較嚴謹?shù)臍v史小說,因此這一點我不作過多說明。
都知道乾隆皇帝有兩個非常好的兄弟,他們分別是和親王弘晝和果郡王弘曕。弘晝與弘歷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弘曕是雍正皇帝最小的兒子,乾隆皇帝自然感覺長兄如父,對待這個小弟弟十分寵愛。兩個弟弟或許恃寵生嬌,弘晝自恃為御弟,活出喪,劫庫銀,打訥親,可謂是“無惡不作”,但是畢竟也是他生存的手段?!白钍菬o情帝王家”,他看清楚了自己皇帝哥哥的真實面貌,便韜光養(yǎng)晦,故作荒唐,人稱“荒唐王爺”。而弘曕,很早便被過繼給十七王爺,后來世襲果親王。但是他便不懂得皇家生存的智慧,斂財,欺壓下屬,這一點逐漸引起乾隆皇帝的不滿,但是還能忍受??墒呛髞砀鞣N事情逐漸成為弘曕落魄的導火線。有一次乾隆皇帝讓弘曕去送玉牒,玉牒是什么,說白了就是皇家的族譜,但是弘曕卻聲稱要先去打獵。乾隆皇帝訓斥了他,可是他依舊我行我素,不以為意。再后來,他仗著御弟的身份,欠了商人江起鐠的錢,派王府護衛(wèi)帶江起鐠到高恒處,托售人參,牟利以償還欠債。甚至經(jīng)常以低價購買古董等名貴用品,又朝廷茼振官吏,弘曕以門下私人囑托軍機大臣阿里袞選用,阿里袞未答應。乾隆帝對此事極為惱火,斥責弘曕冥心干預朝政毫無顧忌。弘曕的生母謙太妃壽辰的時候,乾隆皇帝因為沒有加賜稱祝,弘曕忿激不滿,形之于色,向乾隆帝陳詞諷刺??墒呛霑嘧约耗??親王一年一萬兩白銀,也算是年薪百萬,可他卻向母親要錢。再后來,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在圓明園九州清晏起火了,弘晝與弘曕嘻嘻哈哈趕到,到了之后也沒有救駕,而是皇五子永琪救出了火場中的乾隆,這已經(jīng)讓乾隆大為寒心。再后來,乾隆皇帝借題發(fā)揮,弘晝與弘曕去給崇慶皇太后請安,結果卻因為膝蓋碰到了乾隆皇帝請安的席子,便被斥責“儀節(jié)僭妄”,因此弘曕的地位一落千丈,從高高在上的和碩果親王降到了多羅貝勒。
在《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有記載:
弘曕善詩詞,雅好藏書,與怡府明善堂埒。御下嚴,晨起披衣巡視,遇不法者立杖之,故無敢為非者。節(jié)儉善居積,嘗以開煤窯奪民產。從上南巡,囑兩淮鹽政高恒鬻人葠牟利,又令織造關差致繡段、玩器,予賤值。二十八年,圓明園九州清宴災,弘曕后至,與諸皇子談笑露齒,上不懌。又嘗以門下私人囑阿里袞。上發(fā)其罪,并責其奉母妃儉薄,降貝勒,罷一切差使。自是家居閉門,意抑郁不自聊。三十年三月,病篤,上往撫視。弘曕於臥榻間叩首引咎,上執(zhí)其手,痛曰:“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若此?”因復封郡王。旋薨,予謚。
通過查閱資料可知,弘曕死于乾隆三十年三月初八,弘曕被革職后,閉門家居,抑郁不歡,一病不起。病危時,乾隆帝親臨視疾,恰好這個時間就是乾隆三十年三月的某一天。但是在這個時間,就是乾隆皇帝的第四次南巡,時間為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到四月二十五(其中二月為閏月)。可是在這期間,乾隆皇帝不是在南巡嗎?難道他會分身術去北京看望兄弟?況且弘曕自從被懲罰之后,便郁郁寡歡,整天悶在王府中,也不可能跟著乾隆一起去南巡。我們再看看下面一段史料,選自《清高宗實錄?卷之六百六十八》:
諭曰:果親王弘曕。以朕幼弟自孩提養(yǎng)育。迄于成人乃不知祇遵朕訓。承受朕恩屢蹈諐尤。罔知繩檢。如從前開設煤窰。占奪民產。并奉命盛京。恭送玉牒。謾奏先赴行圍等候。種種謬戾乖張。難以毛舉朕皆以年幼無知。不忍遽治其罪。曲加訓飭。冀可就悛。詎意庸妄日增。非法干求。跡更彰著。其所關于家法朝綱人心風紀為甚大。有不得不與內外臣工。愷切宣示者。去年因富德罪案。有于隨駕南巡時。私托高恒、售賣人薓一節(jié)。因思法度肅清之日。富德以新經(jīng)任用之人。輒爾恣意橫行若此。則凡王大臣中。保無有同蹈此轍者。因召高恒至京。面為詢問。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如大學士公傅恒。協(xié)辦大學士公兆惠等、有無授受情事。高恒力言無有。及再三嚴詞詰責。始奏出弘曕。有責償員賣人江起鏏夙逋。令護衛(wèi)引赴高恒家。托其帶往揚州賣薓牟利。經(jīng)伊正言相卻其事深駭聽聞??制饺账拼诵袨椤2粌H止是。當命簡親王。諴親王。和親王。會同軍機大臣。查訊伊護衛(wèi)太監(jiān)等、逐一供出。不相符合。更屬罪無可逭。弘曕始據(jù)實一一開出。與所訊之供無異竟至于各處織造關差等。俱有略給價值。派辦繡緞什器。不一而足。其最可異者。朕特命大臣揀選官員。此何等事。弘曕竟以門下私人。關說挑取。請托阿里袞。雖阿里袞執(zhí)法力拒。而弘曕冥心干與朝政。毫無顧忌。一至于此。此風一長。將內務府旗員之不已。外而滿漢職官。內而部院司寺。勢將何所不有。且高恒等于弘曕。尚如此顧忌。則將來諸皇子若效其所為。誰復有奏朕者。朕實為之寒心。我皇考御極之初。阿其那塞思黑等狂悖不法。并經(jīng)苦心整頓。此王大臣所共知揆厥所由。因皇祖臨御六十余年。圣壽崇高。諸王等各為閹仆所播弄。分立門戶。肆威漁利入者主而出者奴。彼此交相傾軋。無所不至非大加懲創(chuàng)。國法將不可問。然以當日前事觀之。此果宗社之福王公卿尹之幸。天下士民之樂乎。否乎。且如果毅親王。在皇考時任事最久賞賚亦最優(yōu)。諸王中較為殷富弘曕既得嗣封租稅所入給用以外每歲贏余。不啻鉅萬。何至交結侵漁。不畏科條不顧顏面竟至此極耶又其最不可解者。本年果親王母謙妃千秋皇太后諄諭弘曕。令將豫備稱祝之儀陳設宮陛為果親王母妃增輝。乃抗不遵循及蒙懿旨屢詢。猥以朕并未加賜稱祝。不敢自行鋪張。與朕斗富是則復成何語。朕纘承皇祖皇考大統(tǒng)。凡王公及大小臣工之所有。何莫非朕之所賜。即何莫非朕之所有。而弘曕乃以斗富為詞。非獨其識見鄙悖。抑實緣自知所進菲薄。難掩觀瞻是以詭言自文。且復逞其私心憤激而已。殊不知謙妃位分。原非和親王母裕貴妃可比。裕貴妃年長于皇太后。朕孝奉皇太后其次即應致敬裕貴妃。是以自六旬以來隆禮稱祝誼固宜爾。謙妃年甫五旬。朕遵祖宗成訓向不相見至各秋分例所有何嘗稍缺于供其祝禮之舉或俟之六袠以后。則于情理方協(xié)弘曕乃轉以此自托。微詞諷朕。是誠何心且弘曕坐擁厚貲。于侍奉母妃之道。方當竭誠備物以博歡心乃不惟不能自盡孝敬而轉時向母妃多所索取。豈為人子者所宜出此耶弘曕素恃口給。恬不為怪。如近日園中不戒于火。諸王并皆進內。弘曕所居最近。而其至轉在諸王之后且嬉笑如常。毫不關念。又強引到園曾見諴親王。巧言爭辯及諴親王以末至相見。無解到遲詰之。不覺語塞。所謂小聰明是大糊涂孰過于此至若和親王與弘曕。恭詣皇太后宮請安。其儀節(jié)僭妄。尤非情理所有。昔皇考時。孝恭仁皇后宮諸叔輩皆例不得見面請安。今朕諸叔咸在誰非身歷之事朕于和親王及弘曕。推恩惇愛。視同一體于此可以自信。顧轉恃此不循軌度直于皇太后寶座之旁。滕席而跪坐。按以尺寸即朕請安所跪坐之地也。是尚知有天澤之辨哉。又皇考時。朕諸叔奏對。稱圣祖仁皇帝。并不敢稱皇考今和親王與弘曕。于世宗憲皇帝皆得稱皇考朕待伊等為厚為薄必有能辨之者。矧和親王于朕年相若。久與朕典學肩隨。至弘曕乃自髫齔提攜至今。朕意又何所嫌忌。即使有嫌忌之疑。亦當先自和親王。而歷年體恤矜全毫無芥蒂。眾所共悉又何有于弘曕。此雖天下腐儒。以至一介無識者。皆不應擬議及此。然弘曕既如此恣肆失檢。朕若不加儆誡將使康熙末年之劣習。自今復萌朕甚懼焉。此即分長如諸叔輩設事干國家政治。朕膺皇祖皇考付托之重。何敢不奉法從事。若朕諸皇子不知所鑒。或尤而效之則朕之立予示懲。固不止如弘曕矣。今王大臣等訊明各款。合詞公請削爵。朕核之弘曕。即請安無禮。及不遵慈旨。謾語相詆二節(jié)。已應革爵。圈禁治罪朕仍推同氣之恩。從寬革去王爵。賞給貝勒永遠停俸。以觀后效。其兼攝都統(tǒng)。并內廷行走。及管理造辦處。圓明園各執(zhí)掌。概行解退。和親王于皇太后前跪坐無狀。亦著罰王俸三年余俱如議行。并將此通諭中外明示炯戒。
從這段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上面詳細記敘了弘曕所犯下的錯誤?!肚迨犯濉分杏涊d的比較簡略,而《清高宗實錄》我們可以理解為“圣旨”,記載非常詳細。我們再仔細一看文中的稱謂,全篇中稱弘曕的名字,除開頭外,并沒有稱爵位,而與弘曕犯同樣錯誤(圓明園事件與請安事件)的弘晝,全篇稱的是“和親王”,并且在這封諭旨中也懲罰了他,但是并不是很嚴重,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弘晝平常的韜光養(yǎng)晦實際是大智慧,在關鍵時期救了自己一命。而弘曕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弘曕平常沒有學到五哥看似荒唐的智慧,如今便是苦不堪言。
雖然有眾多清史學家在研究清史,比如《清史稿訂誤》的作者佟佳江。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學者研究清史,最終將《清史稿》的“稿”字去掉,為我國的歷史研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