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過去不久,車間里運轉(zhuǎn)了快一年的機器停了下來。年假開始了,宿舍樓里,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所有人都要回家過年了。中國人非常注重春節(jié),認(rèn)為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頓團圓飯,就是這一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木西貝的媽媽就曾說,你別的時候可以不回來,過年一定要回來。
木西貝小時候是非常期盼過年的。過年的時候,不僅會放假,會有很多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還會有新衣服,會有很多人給她壓歲錢。
三十之前的幾天,家里是非常忙碌的,尤其是媽媽。媽媽會將家里所有需要洗刷的東西都洗刷一遍,會將雞毛撣子綁在一根長長的木棍上,把墻角的蜘蛛網(wǎng)和灰塵都打掃干凈,還會提前蒸出幾鍋饅頭和包子,裝到一個大大的饅頭筐里,放進陰涼的屋子。
傳說地方習(xí)俗,剛進正月是不開火的。木西貝覺得,是饅頭和包子制作比較費時間,正月里親戚來了,現(xiàn)做不現(xiàn)實。包餃子、吃面條,都可以現(xiàn)做,萬一不夠吃,又可以拿出提前備好的饅頭和包子,熱一熱就可以了。再往以前說,白面的主食很少見,有的人家攢一年就等過年才吃,也是為了用來招待親戚撐個場面的。
大年三十這天一早,媽媽會熬一小鍋漿糊。叔伯和爸爸帶著孩子們把門上經(jīng)歷了一年風(fēng)吹雨打的老春聯(lián)撕下來,清理干凈,再在新春聯(lián)的背面涂好漿糊,分別貼好。那時候,貼春聯(lián)在孩子們眼里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不用大人催,都會歡快的跟著忙上忙下。
為了能在大年三十晚上舒舒服服地看春晚,媽媽會在下午就將初一早上要煮的素餡餃子提前包出來,放在兩三個圓形的蓋簾板兒上,再在餃子上面蓋兩張薄薄的紙錢。
初一早上的這鍋餃子,必須是家里的男人點火來煮。煮餃子之前,爸爸先去門口放一掛鞭炮,預(yù)示新的一年開始了。爺爺會在餃子出鍋后,在小院里擺個桌子,放上幾碗冒著熱氣的餃子,點上三炷香,給天地祖先上個供。
老老少少都收拾妥當(dāng)了,爺爺奶奶便坐到里屋的炕上,炕上放著飯桌。不著急吃餃子,爸爸、媽媽和弟弟,先要依次給長輩磕頭拜年。
爸爸媽媽在堂屋邊磕頭邊說:“爸爸(娘),兒子(兒媳)給您拜年了。”
爺爺奶奶在屋里讓道:“起來吧!起來吧!”
輪到弟弟,還沒磕頭,爺爺奶奶就趕緊說:“不用磕頭了,趕緊吃飯吧?!?p> 爸爸媽媽更不會讓弟弟磕頭,一直跟爺爺奶奶坐在炕上的木西貝有時候會使壞,就說:“還沒給姐姐磕頭呢。”
弟弟不惱,笑嘻嘻的給木西貝磕個頭,伸手沖她說:“紅包拿來!”
木西貝不用磕頭,她是未出嫁的閨女。未出嫁的閨女不但不用給自家長輩們磕頭拜年,也不需要去村里串門拜年。
初一早飯還沒吃完,木西貝家通常就會來一撥兒本家的拜年人。爺爺兄弟三個,到爸爸這輩叔伯兄弟大排行有六個,平時關(guān)系都很好,算是個大家族。叔伯嬸子們先給爺爺奶奶拜年,接著就跟爸爸媽媽搭伴兒出門給街坊鄰居們拜年了。
村里人拜年,都是以家族為單位,分成男女兩撥兒,一串就是大半個村子。從天剛蒙蒙亮,一直到太陽完全升起。
來木西貝家拜年的人很多,爺爺奶奶提前將花生、瓜子和糖果放在盤子里,又準(zhǔn)備好了茶水和杯子。不需要特別的招待,大家見面客客氣氣地說一聲“給您拜年了”“過年好啊”,然后稍微坐一下,說兩句話,就繼續(xù)去拜訪下一家了。
早上八九點鐘,溫暖的陽光穿過淡淡的薄霧照在每一個屋脊上,出門拜年的大人們都各自回到家里。男人們拿上提前準(zhǔn)備好的紙錢和鞭炮,就去墳地給過世的長輩上墳了。遙遙的鞭炮聲,一陣噼里啪啦的響過,忙碌熱鬧的大年初一就過去了一半。下午可以暫時休息,也可以去比較近的親戚朋友家串串。
初二開始,正式出村串親戚。嫁出去的閨女家,媳婦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家,人們提著點心和白酒等禮品,迎來送往,喜氣洋洋,就算天氣寒冷,依然樂此不疲。那時候汽車不多,很多人騎自行車出門,條件好點兒的騎摩托車或農(nóng)用三馬車,一天也就能去一兩家,趕上路遠(yuǎn)或者親戚多的,都能串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木西貝最喜歡過的節(jié)日,不僅能吃到元宵,還能點“燈火兒”和看三天煙花。十五之前,奶奶會帶著木西貝包“燈火兒”?!盁艋饍骸本褪怯萌彳浀牟菁垖⒔^煤油的木屑等易燃物包裹起來,包成一個個的小包。然后從正月十四晚上開始,將這些“燈火兒”放在門口和道路兩側(cè)點燃,連著點三天,直到正月十六晚上。這些“燈火兒”明明滅滅的閃爍在漆黑的鄉(xiāng)村小路上,小路就成了一條條閃著光亮的通道,仿佛能通向無限美好的未來。
這三天晚上,村里大隊還會出錢買很多煙花,架起鑼鼓,擊起镲,熱熱鬧鬧的點燃滿天的煙花。聚集在一起的村民們,邊看煙花邊跟著鑼鼓點兒,興高采烈地扭起秧歌兒。
有一年,木西貝和弟弟還用高粱細(xì)桿的皮兒和彩色薄紙扎了一個小燈籠。燈籠里面放了一截蠟燭,上面系了幾根細(xì)繩,繩子頂端綁在一根粗點兒的高粱桿一頭,另一頭拿在手里。他們提著小燈籠,走在滿是“燈火兒”的路上,看著煙花在頭頂爆出五顏六色的光影,別提有多美了。
小時候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長大就慢慢不同了。拜年不會再有人真正的磕頭;串親戚就像走過場;“燈火兒”沒人再包了;連晚上的煙花,很多人都懶得出門去看了。年的味道慢慢淡了很多。
熱鬧忙碌的春節(jié),對于長大后的木西貝來說,卻十分清閑。她不需要跟著去串門,不需要跟著去上墳,也不需要跟著去串親戚。爺爺奶奶年紀(jì)太大之后,他們家開始閉門謝客,不再接待來拜年的街坊鄰居。初一早上跟著家人吃完餃子,木西貝一般會回屋再睡個回籠覺。等爸爸媽媽他們回來,她打開大門,接著回屋看電視。
初二開始陸續(xù)會有親戚過來拜年,木西貝就跟著媽媽在家里招待一下,打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