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蜀客到江南

第十四章:身在鄉(xiāng)野,心系廟堂。

蜀客到江南 小杏青 2491 2021-02-28 13:53:26

  再說這杜寅一家,如今啊,這牌兒不肖旁人說,他也瞧出了其中火熱,這蘆溪鎮(zhèn)上茶鋪食肆,不說閑漢,就是尋常人家,也多的是三五成群,聚在一塊玩的兒了,越瞧心下越是后悔。

  白氏說自家反正知道這牌兒的做法,一應(yīng)器具書坊都齊備,自家也了做些去賣,哪有讓許家把錢都掙了的道理?

  杜寅卻駁了,他不好打家里人的臉,白氏就賭氣了,哭鬧說丈夫滿心想著爹娘兄弟,哪知人未必瞧得上你這銅臭商人,日子沒法過了。鬧得杜寅腦仁兒疼,只管躲了出去

  夫婦倆有個大半月沒回家看望爹娘,再有一月又是大二婚期,如此,再是心里憋悶,也不敢再拿喬使氣,這不,夫婦倆提著幾樣菜蔬登門了。

  只是,今日這家回得讓白氏更是火大,瞧著公婆身上的綢衣,這料子可是金貴,想來這牌兒是讓杜老三家狠掙了些錢!當初還說得那般冠冕堂皇,竟都是蒙騙她!

  天下竟有自己吃肉,不讓自家大哥喝湯的道理!

  白氏回家就鬧開了,杜寅無奈。任白氏鬧得腦門兒嗡嗡直叫喚

  只得同意了,讓白氏自去安排,要賣賣去吧。

  到時候杜老漢要是生氣了,左右不過他回家跪跪牌位。

  總好過妻子整日這般大作小鬧,要他不得安生得好。

  相比起杜寅一家的雞飛狗跳,杜辰一家就母慈子孝得多了。

  李氏婆媳花了小半月,把新宅里外都收拾了一通。收整后的院落,一派綠意盎然,恰逢春暖花開之際,院兒里鶯蝶飛舞,好是一番生趣。

  紫芝姐弟日日用了早飯就來通和坊杜家,幾個孩子正廢寢忘食地讀三國志呢。

  秦廣白因為打小迷皮影兒戲,對三國人物那是如數(shù)家珍,杜衡又天資極高,說句天才也不為過,一目十行就算了,還過目不忘。又有著開掛的杜沅在一旁鞭策,真恨不得一日看盡三國志。在幾個孩子的對比下,紫芝是吃虧的。但這小娘子勝在,是幾個孩子里年紀最大的,文字識用熟練,心性沉穩(wěn),倒也沒落下很多

  三五日的時間,廣白和杜衡已能脫稿講三國了,按著自己的理解,興奮地描述著人物形象,各自動筆畫開了。

  秦紫芝雖然是幾個孩子里看得慢的,卻是畫得最好的。杜衡年紀雖小,也筆工細膩。廣白勝在腦子靈活,用色大膽,人物設(shè)計夸張。杜沅真不會國畫,倒有些素描,油畫功底。倒成了幾個孩子里成品墊底兒的了,就干脆負責(zé)統(tǒng)籌分配,編纂人物劇情,寫寫游戲規(guī)則~

  足畫了半個月,才產(chǎn)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國殺卡牌。

  仔細看過了杜沅寫下的規(guī)矩,就玩兒開了。

  杜辰在日記里很是夸過幾次兒女,真天縱奇才,心思細巧云云。

  月底許老板親上杜家門了,瞧著這套三國殺卡牌,驚異之情絲毫不亞杜辰,目瞪口呆了好一會兒,便細細捧著規(guī)則研究了。他因著搭上杜家賣牌兒,按著杜沅教的營銷,頗有些走一步算十步的意思。先是在紙牌外殼上印了獨屬許氏書局的印鑒,據(jù)說是品牌效應(yīng)。又提前散了牌兒教城里閑漢玩,杜沅說這是營銷造勢。他雖不懂其中關(guān)節(jié),卻也別杜沅畫的餅給絆住了。照了去做。

  一時間,這牌兒果真席卷勾欄瓦肆,風(fēng)靡茶坊食店。趁勢頭,許氏書坊3月初在成都府舉行了一場「牌技磋談會」。

  又趕制了三套精裝版,三套典藏版另作彩頭。竟引了數(shù)千近萬人圍看參與,因著杜沅提前交代,許氏旗下的食肆住店都提前做足了準備,又聯(lián)合了有生意往來的商戶,提前布置,還聯(lián)合推出了不少小食零嘴,流動售賣!一場賽事下來,竟有近萬兩的進項。

  也徹底把許氏書坊的名聲打了出去。

  像杜家大房那般瞧著眼熱的人不在少數(shù),自然市面上也出現(xiàn)了各種仿制品,都想趁機摻和,分一杯羹。卻都被許氏書坊這手連環(huán)招打得措手不及。

  白氏這些時日氣得很是上火,見天兒看誰都不順眼,逮著杜寅就冷嘲熱諷,說這就是你的好兄弟,好好兒的生意放與外人做,真是當過官兒的人,瞧不上這些窮親戚了...

  無他,她投了一筆銀子制作的牌兒不說無人問津,也是門可羅雀。和萬人空巷的許家比起來,真是鮮明對比。虧損了銀錢自然沒有好臉色

  現(xiàn)下,因著這場賽事,紙牌的知名度更光了。買牌兒的也更多,卻都認準了許氏,據(jù)說買其他書坊的就是次品不入流,是要被嘲笑的

  許老板如法炮制,譴了心腹去其他郡縣售賣呢。就是三京地區(qū),他也在安排了!

  本許老板要親去東京主持大局的,但上次結(jié)算分紅的時候,杜沅說了,月底可以來取新的牌兒,他如今對杜沅很是恭敬,再不敢拿這孩子當孩童看了,他很覺慶幸,自己與杜家的緣分,得了這大好的機緣。

  簽了新契,許老板就帶著杜沅囑咐的營銷,引流,包裝手法,揣著牌兒顛顛兒地回了。

  他心里火熱,因著上回的成功在歷,如今他對杜沅的說辭生了種盲從的信任。

  他絲毫不想深究這孩子,哪里想來的這么多新奇點子?這從商手段比自己還老辣很多,許老板自負也是見過些世面的,如今竟深覺自己井底之蛙,聽什么都新奇。

  只暗自猜測,杜家子文是個了不得的讀書人,這牌兒啊,營銷手段啊怕是這杜子文的手筆吧,杜家大房做生意也頗有一手,這杜家三房辭官回鄉(xiāng),想來是怕做些買賣失了讀書人的臉面,又不好與大房打擂臺,才推說是孩子的主意吧

  三月初,杜家書塾也正式開張了。

  就五六個生源,這五六戶人家還是想著,杜辰年紀輕輕就考取了功名,想著自家兒孫若能得其指點,想來,科舉更多分勝算吧。

  有瞧得上的就有言語詆毀的,也有人家以為,杜辰這官兒當?shù)暮煤脙旱?,突然辭官回鄉(xiāng)任教,想來是得罪了人,被朝廷厭棄了。若是罪過大,豈不平白受牽連。哪里敢拿自家兒郎前途玩笑?

  杜辰父子在鎮(zhèn)上溜達過幾次,因著水稻的育苗,也常往田間地頭。

  在南歸的路上,杜沅偶然碰上了賣占城稻的農(nóng)戶,拿筆記下了育苗,種植經(jīng)驗后,并著糯米買了四斗,一路車馬地帶回了成都府。

  立春后,就央著爺爺杜興,爹爹杜辰下田育苗了。

  這水稻,噢,這會兒還叫占城稻呢,還是個新鮮物事。

  杜辰給杜沅姐弟細細講了,書上說,占城稻原產(chǎn)占婆,大抵五代十國時期傳入廣南一帶,數(shù)百年間,也只有廣南,沿海一帶略有種植,因著不善管理,不熟其性,收成一般,都是這種糧作物難以被推廣的原因。

  杜沅記得占城稻比宋朝如今種植的粳米要耐旱,還能一年兩季,細心管理,應(yīng)該產(chǎn)量會是粳米的兩三倍吧?宋朝商業(yè)手工業(yè)只會越加發(fā)達,人口增長創(chuàng)歷朝之最,疆域卻,害,要再不在水稻上下些功夫,往后百年間,人口起來了,沒飯吃,可不就得鬧事么。農(nóng)民起義只會越來越多,內(nèi)憂外患,那不是等著被所有人欺負拿捏?瞧這局面,她爹還是心在廟堂的了。畢竟,月初杜辰收到朝中舊友來信,西夏和談的結(jié)果是,宋承認夏但存在,夏稱臣,宋發(fā)賞錢,每年白銀5萬,絹布13萬匹,茶2萬斤,其他歲時上次計銀 2萬,銀器2000兩,絹布2萬匹,細衣著1000匹,雜帛2000匹,茶1萬斤。

  遼也趁火打劫,要求多給歲銀十萬,絹十萬,這就是重熙增幣吧?

  杜沅還記得杜辰讀信時候凝重的神色。也罷,既然心有天下,盡可能地再多做點事吧,這個朝代的她遇到的人都挺好的。

  杜沅靠著后世對雜交水稻的印象,和爺爺對農(nóng)事農(nóng)時的熟稔,爹爹書卷上看的知識,和往日任隨州簽判時下鄉(xiāng),在田間地頭得來的經(jīng)驗,幾人商量著定下了種植計劃

  爺爺杜興因著對三兒杜辰的無條件信任,又瞧著三兒的一雙孩兒這般伶俐,早不把他倆當黃口小兒看,就這樣,幾人各抒己見。

  從育苗,耕田,肥田,插秧直到收成,都做了預(yù)判,定了方案

小杏青

毛詩何句最佳呀?   都想好篇目名了,看了內(nèi)容,需要提到的史料晉書啥的,對于五六歲的杜沅姐弟,感覺有點過分了,這篇就再等等吧,等后邊兒再放進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