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減肥,胖了好多。從明天開始我要吃負食品?!?p> “從醫(yī)學角度講,你還沒到吃負食品的時候。那都是身體發(fā)福的人才吃的?!?p> “我不管。班上好多人都在吃。再不吃負食品,我就是全班最胖的了?!?p> “在以前,吃副食品也不能減肥??脊虐l(fā)現(xiàn),很久以前就有副食品,不過當時是主副的副。和今天的負食品不一樣。很多以前的副食品,今天都歸類為主食。當時的主副食品分類,只是簡單的依產量來分,產量高的為主食,產量低的為副食。
人類很長時間內都是食品短缺,養(yǎng)成了胡吃海喝的習慣。渾然不覺中,來到了食品部分充足的時代。當時的人們,還不完全明白,不同年齡段需要不同的飲食。
少年、青年時期,高能量食品利于成長。
后面定型了就不能這么吃了。
分水嶺大約在30歲-40歲之間,在這之前,人的自身成長以及外部活動,對能量的消耗很大。在這之后,成長性消耗完全停止,外在型消耗也在減少。這時還按以前的飲食模式,必然帶來局部的營養(yǎng)過剩,也就是肥胖。
正確的做法是,增加外在消耗,比如運動?;蛘吒淖冿嬍衬J剑簿褪浅载撌称贰?p>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想辦法提高食品的熱量、能量。沒想到,到今天低熱量、低能量的負食品也會成為主流需求。
茶被譽為最經典的負食品。以后要多喝茶,少喝含糖飲料。多運動更有效。”
“你是在說我懶嗎?”
“我…你有沒有覺得,吃飯和減肥是個悖論?”
“好像還真是。最討厭這些悖論了,互相矛盾又合情合理?!?p> “悖論不只是存在于物理學,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連如此嚴密的數(shù)學都有悖論。”
“數(shù)學和悖論有關?”
“當然,悖論本身就是在數(shù)學的一部分。”
“有哪些?”
“很多。”
“舉個例子?”
“顯然,1粒谷子不是堆;
如果1粒谷子不是堆,那么2粒谷子也不是堆;
如果2粒谷子不是堆,那么3粒谷子也不是堆;
……
如果99999粒谷子不是堆,那么100000粒谷子也不是堆;
……
如果1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2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3粒谷子落地也不能形成谷堆,依此類推,無論多少粒谷子落地都不能形成谷堆。這就是令整個古干巴爾震驚一時的谷堆悖論。
從真實的前提出發(fā),用可以接受的推理,但結論則是明顯錯誤的。
它說明定義“堆”缺少明確的邊界。
它不同于三段論式的多前提推理,在一個前提的連續(xù)積累中形成悖論。從沒有堆到有堆中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解決它的辦法就是引進一個模糊的“類”。
這是連鎖悖論中的一個例子,歸功于人,后來的懷疑論者不承認它是知識。
“Soros”在干巴爾語里就是“堆”的意思。
最初是一個游戲:你可以把1粒谷子說成是堆嗎?不能;你可以把2粒谷子說成是堆嗎?不能;你可以把3粒谷子說成是堆嗎?不能。但是你遲早會承認一個谷堆的存在,你從哪里區(qū)分他們?
.......我們李穎同學什么時候變的這么理性了?”
“什么意思你,在你心里我一直都是蠻不講理的人?”
“也不是一直。至少現(xiàn)在就不是?!?p> “這么說,之前一直是了……”
“啊,你別哭呀。我們穎穎是最講道理的,最可愛的?!?p> “真的嗎?”
“真的。”
“這還差不多。”
“你不哭了?”
“我根本就沒哭?!?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