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覆隋

第0013章 品味農(nóng)家生活

覆隋 清波凡人 2144 2021-03-04 13:29:36

  陳征也會一些聾啞人常用的手語,那是前幾年,他下鄉(xiāng)支教時接受過簡單的手語培訓(xùn)。

  但在隋朝,還沒有統(tǒng)一手語推廣,大體上日常的應(yīng)該差不多吧。

  土根,實(shí)際年齡應(yīng)該在十三歲上下,粗大的喉結(jié),身高在一米六八左右的樣子,略顯瘦削,是個正在發(fā)育成長的少年郎。

  古代的男人,比后世人都長得要高大強(qiáng)壯,發(fā)育估計也比較早些吧。

  他烏黑長長的頭發(fā)、垂掛在肩,眼睛大而圓、還挺有神,皮膚曬得黝黑,顯得十分粗糙。

  他的兩只手顯得粗大,手掌長著了厚實(shí)硬繭,那是常年使用鋤頭,鐵耙之類農(nóng)具所致,兩條腿健壯有力。

  “我來剖河蚌?!?p>  陳征感覺自己恢復(fù)得差不多了,他見養(yǎng)母和小秋開始燒火煮飯,想到幫忙。

  “福根、別逞能,你不會弄的,還是讓你阿兄剖吧!”張氏見陳征去撿木盆里的河蚌,連忙開口制止道。

  以往的陳征,就是小少爺一個,哪里見過他動手做家務(wù)?

  夏天下河摸河蚌,那都是土根帶著他去玩的,今天他頭會獨(dú)自下湖去摸,結(jié)果差點(diǎn)送命。

  不過,能摸得這么大盆河蚌,比土根摸得還多出不少,也難怪會游不動了。

  “我會的母親,以前看阿兄剖過,今天我練練手?!?p>  說著,陳征拿起灶臺砧板上的一把薄刀,撿起幾個河蚌放在小木盆里,端到門外的一塊青石板上去剖切。

  小秋幫著母親在土灶里放稻草燒火,張氏在灶臺理青菜,刨黃瓜。

  這青菜和黃瓜,都是屋后院菜地里現(xiàn)存的。

  土根跟了出去,想看看這兄弟第一次剖切河蚌怎樣?以便在邊上進(jìn)行指點(diǎn)。

  陳征今生是第一次剖切河蚌,但前世的他,在青少年時期,那是經(jīng)常干的活。

  只見他小心翼翼地將薄刀刃、切入河蚌口中,手臂用力,“咔嚓…咔嚓…”切斷其四周的吸殼肌。

  然后手指伸進(jìn)殼開的縫隙,雙手用力一掰…再掰,“嘩…”整個河蚌被掰開了。

  將蚌體整個取出,放入腳盆中,揭開腮幫子,去除腮幫子等雜物,剩下的用水沖洗就可以煮熟食用。

  而河蚌的腮幫子,還是喂雞的食料。

  河蚌含有極其豐富的蛋白質(zhì)、粗纖維等,營養(yǎng)價值高。

  看著兄弟如此熟練地解剖河蚌,土根簡直是看呆了,他不知道這兄弟是怎么學(xué)會的?

  別看河蚌個頭不大,但其吸殼肌很強(qiáng),土根知曉,剖切河蚌需要一定的手勁。

  看到比自己年齡小許多的福根,竟有如此大的手勁,應(yīng)該歸功于他從小練的內(nèi)功,吃的丹藥。

  每次,娘舅張仲堅來埠頭村教授福根功夫,也同時教授土根拳腳。

  但他從小有些弱智,再加上是個聾啞人,與張仲堅交流起來極不暢通,所以沒法學(xué)得更多東西,只是些簡單的拳路招式。

  但土根如獲至寶,每天都得去練習(xí)一番。

  土根幫著陳征清洗好河蚌肉,然后切成條型狀交給母親張氏做菜。

  他們家的起居間,約四十個平,靠墻一邊是一個江南鄉(xiāng)下、專燒柴草的雙灶。

  灶臺中間安置著兩個像平底砂鍋這樣的飲具,外加一個燒水用的湯鍋。

  這種像平底鍋一樣的東西,是用特殊的陶土制作而成,在古代叫釜。

  左右加有兩個端拿用的環(huán)耳,在時下叫甑。

  無論是釜或甑,都是可以用來煮飯和燒菜。

  家里有二個大小不一的甑,一個用來煮飯,一個用來燒菜。

  燒水用的小湯鍋,在時下叫罐,它是用青銅器做的,這在普通人家少有。

  在隋朝時期,鐵鍋還遠(yuǎn)沒有出現(xiàn),青銅器制成的甑,數(shù)量很少,只是皇宮貴族家使用,有些大戶人家也有。

  家里所有盛器,除了食用盛菜裝飯的陶器碗具之外,其它的均為木制盆。

  腳盆都是圓形,直徑尺寸不一,主要是洗臉、腳,洗衣服和洗澡之用。

  靠側(cè)墻有一個木制菜碗柜,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面隔斷是放置碗筷,菜肴,下面是放置大點(diǎn)的器皿。

  碗柜傍有一只大水缸,不過,這種水缸跟近代農(nóng)村用的水缸還是有不同。

  近代或現(xiàn)代的大水缸,是口大下小的椎形,容積也大。

  而時下大隋所謂的水缸,容積不大,形狀像人體的肚皮,大到上面忽然收脖,缸口比缸腹小一半還多。

  這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陶缸,在時下稱之為甕,既可以儲水,也可以裝別的什么,如裝谷米。

  水缸里的水是飲用水,先從河里挑來后,經(jīng)過一夜沉淀,上面的水,用水瓢子輕輕地舀出來食用。

  水缸旁邊放著兩只裝滿水的木桶,和一根帶挑鉤的竹制扁擔(dān)。

  起居屋的中間,放置一張木制長方形的矮腳飯桌,三條長板凳,四條短板凳。

  時下家俱,無論是大木床、柜子,還是桌子板凳案幾,固定成型的不是用鐵釘或膠水,而是用榫卯結(jié)構(gòu)的連接方式。

  所謂榫卯,凹凸部位相結(jié)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頭),凹進(jìn)部分的叫卯(榫眼、榫槽)

  屋里還有一把用純竹子制造的長榻椅,坐上去吱嘎吱嘎響個不停,聽上去像磨牙似的酸漲難受。

  晚餐開始了,用陶甑燒好后端下來的一罐青菜燒河蚌,一碗涼拌黃瓜,一碟腌菜,一盆水芋頭,四大碗米飯。

  隋朝還沒有紅薯、地瓜之類的農(nóng)作物,這些都是在明初從東南亞引入的農(nóng)作物。

  隋朝時期,普通人家燒菜,沒有什么調(diào)味品可言,主要就是鹽,有時加上一些香蔥,生姜。

  在江南,海鹽還是比較充足。

  新鮮青菜燒的河蚌,清香鮮美,這可能跟環(huán)境沒有受到污染有關(guān)系。

  “來、多吃點(diǎn),為了這一盆河蚌,差點(diǎn)命都沒了?!?p>  母親張氏觸景生情,在邊上開始念叨,“福根,下次不準(zhǔn)你獨(dú)自一人去摸河蚌,要去,和你阿兄或隔壁阿良他們一起下去。”

  “曉得了母親!”陳征連忙點(diǎn)頭答應(yīng)。

  江南一帶多水田,一年雙季水稻,分為早、晚稻,鄉(xiāng)下多為吃新米。

  陳征吃的新米就是剛收割不久的早稻米,但眼下的新米,跟廿一世紀(jì)的米粒是沒法比喻的。

  時下的米,確切地講應(yīng)該叫谷米,半谷半米,看上去很粗糙。

  因為沒有那種脫稻谷殼的打米機(jī)器,全靠手工用臼杵錘打,哪里會弄得干凈。

  陳征吃起來怪怪的,滿嘴谷糠,有點(diǎn)難以下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