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改進與改善
每一個崗位都會有質量問題,生產產品的部門,工作質量就是以產品質量來表現;如果是非生產產品的部門,就要用工作質量、服務質量來表現。產品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改善的。通過PDCA循環(huán),不斷的改進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我們的企業(yè)就會越做越好,成本就會降低,效率就會最高。
管理主要有兩個內容:第一個是維持現狀,第二個是改進。用5S管理法做好了就可以維持現狀了。按制度做、按標準做,維持現狀。改進就要用PDCA了,通過PDCA降低不良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考核看結果,改善看過程,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所以我們要盯著結果,也要盯著過程。做PDCA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收集數據,現在的情況是什么樣?我們現在在哪里要數據?我們到哪里去要數據?用數據說話,是改善里面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比如,生產的不良率由0.7%降低到0.5%了,交貨率從每個月延遲四次變成一次了,這些非常準確的數字,才是管理重要的東西。
對于工廠類企業(yè)而言,產品質量改進與改善,需要多運用這些工具。如TQC全面質量管理,JIT及時生產方式,TPM全員生產保全以及提案建議制度。
TQC:全面質量管理,在企業(yè)里,品質做得最好的是普通員工,因為他們做錯一點東西,就要被扣錢,所以他們很緊張。品質做得最不好的,就是管理層,他們認為做錯事情也沒事的,下次改過來就好了。做全面質量管理,最關鍵的是管理者而不是員工。從老板開始,老板決策錯誤,總經理決策錯誤,經理指揮不當,用錯人,這些錯誤都是質量問題。全面質量管理最關鍵的是管理層人員。
思考一下,你認為改善工作主要是誰的責任呢?A、作業(yè)人員。B、班組長。C、中層管理者。D、高層管理者。
作業(yè)人員絕大多數做維持,少部分做改進。監(jiān)督人員(班組長),60%至70%做維持,30%到40%做改進。中層管理者做改進的更多點,高層管理者的改進就更多一點。所以,級別越高就越要改進工作。
JIF:及時生產方式。JIT的生產計劃適合于小批量、多品種、短交期的生產。來看一下汽車工廠是如何運用JIT的?
如果你是一家座椅生產工廠,汽車廠問“明天10點鐘要安裝的座椅,你的工人每個小時能安裝多少個?”
汽車廠就按照頻率,把車提前十分鐘開到安裝的地方,小批量流水線安裝。
為什么要座椅生產商自己安裝呢?你自己安裝,裝不上算你的。如果裝不上去,安裝線停了怎么計算?停一分鐘多少錢?通過這樣的JIT生產方式,就保證了座椅的質量。
TPM:全員生產保全。廣義的TPM是指全員生產保全,比較狹義的TPM就是全員設備保全。TPM的觀念,就是自己的設備自己來管理。TPM包括幾個內容:自主保全,就是制造部的員工怎么保養(yǎng)自己的設備,它專門有一套方法:計劃保全。就是設備部的員工,怎么協(xié)助制造部的員工保養(yǎng)設備,效率最大化,就是怎么樣讓設備充分的利用起來。當然這個效率最大化,好包括有生產的效率最大化,員工效率的最大化。
提案制度建議。提案建議制度是屬于“個人導向”改善活動的一種,它著重在激勵員工的參與來提高士氣,方法就是鼓勵員工多提出建議。做提案改善還要教會員工“怎么去找問題”的方法,例如“5W1H”“4M”“魚骨圖”等等,讓員工利用這些方法去找問題,去發(fā)現問題,去解決問題。這樣就是全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