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慣性作用,偃月刀下落在他身前不遠的地方。
馮曉宇急中生智,看中時機,一把抓住了偃月刀柄。
敵將沒想到一個步兵竟敢徒手搶奪他的兵器,心中冷笑正想使力抬刀將馮曉宇甩出去時,突然感到一股大力傳來。
只見馮曉宇雙手使力,一拽一抖,一把將偃月刀奪來,順勢也將敵將帶落馬下。
他雙臂交叉,偃月刀一個反轉(zhuǎn),一刀將敵將斬為兩段。
可憐敵將一身英勇,竟莫名其妙的死在了一個無名小卒的手里。
馮曉宇奪刀斬將,文字描述比較冗長,但實際戰(zhàn)斗也只是兩個呼吸之間的事情。
之所以能奪刀成功、一合斬將,并不是馮曉宇有多高深的武功,而是多重因素造就的。
一是,敵將太過輕敵。
因為敵將剛出手,馮曉宇就只有等死的份。要不是橫空而來一只鐵槍阻擋,敵將早已將他一刀劈成兩半;
二是,鐵槍的出現(xiàn),吸引了敵將的注意力。
敵將的注意力主要在防止鐵槍的第二槍;
三是,馮曉宇不退反進徒手奪刀的舉動,大大出乎敵將的意料;
四是,馮曉宇經(jīng)過兩個小時的激戰(zhàn),自信心倍增。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就算是步兵對戰(zhàn)將,他也要試上一試。
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敵將稀里糊涂的被斬成兩截。
頓時,尸體伴隨著內(nèi)臟、血水散落一地。
遠處觀戰(zhàn)的上官文雄看到馮曉宇奪刀斬將一幕,微微點頭,流露出贊許的神色。
而敵兵卻被這一幕驚得目瞪口呆。
馮曉宇殺掉敵將,出于本能反應(yīng),想回頭看看救下自己的是哪一位。
當(dāng)他看到是一位銀盔銀甲面色白凈的俊秀騎馬小將時,立刻左手持刀右手對小將豎起了大拇指。
這小將,正是親兵上官玉春。
上官玉春對于馮曉宇能奪刀斬將大出預(yù)料,對馮曉宇擺出的姿勢不明所以。
但他卻比馮曉宇有經(jīng)驗,只瞟了馮曉宇豎起的大拇指一眼,隨即抬頭掃視前方。
正好看到另一個敵將張弓搭箭瞄準(zhǔn)了馮曉宇。
上官玉春急速根據(jù)弓的大小和拉開的距離判斷出了箭的射速。
在敵將弓箭離弦的一剎那,口喊一句:“小心?!碧針尵驮隈T曉宇面門前自上往下?lián)軇印?p> 只聽“錚”的一聲,羽箭插入馮曉宇的腳下土地。
上官玉春又救了馮曉宇一命。
馮曉宇立刻收回心神,舉刀大步朝前沖去。
上官玉春喊了一句:“你攻下盤?!比缓缶o隨馮曉宇沖擊。
馮曉宇剛才情急之下,丟了開山斧,當(dāng)前只能用手中這把偃月刀了。
最初選擇武器時,他看到過偃月刀。
只因為那是馬上兵器,以為他一個步兵不適合使用。
所以才選擇了一把稍微重一點的開山斧。
馮曉宇雙手握住偃月刀,才發(fā)現(xiàn)這刀的輕重實在太合適了,比他那把開山大斧好用太多。
兩軍對戰(zhàn),兵對兵,將對將。
既然戰(zhàn)將參戰(zhàn),雙方的步兵即刻閃在一旁對峙。
以避免靠的太近,被馬蹄傷了自己人。
而馮曉宇卻成了唯一的另類。
此時一個持槍的敵將奔馮曉宇面門直刺而來。
馮曉宇看中時機,橫刀格擋。
又是“鐺”的一聲,敵槍脫手而飛,緊隨在旁的上官玉春順手舉槍刺入敵人的胸膛。
馮曉宇借著刀的去勢,橫跨一步,一刀劈在另一個敵將的馬脖子上。
馬頭應(yīng)聲而落,馬身轟然倒下,坐上敵將跌落在地。
后面跟上來的另一個親兵,順勢一刀結(jié)果其性命。
正當(dāng)馮曉宇揮刀斬馬頭之時,一名敵將手持大錘向他砸來。
上官玉春來不及施救,只能舉槍刺向敵將咽喉,逼敵將自救。
敵將收住錘勢,提錘阻擋上官玉春。
而馮曉宇瞅中時機,提刀橫掃。
只聽“咔嚓”一聲響,馬腿應(yīng)聲而斷。
戰(zhàn)馬沒了前腿的支撐,“轟”的一聲撲倒在地,座上敵將立足不穩(wěn),身體自然前撲,失去了任何防守機會。
上官玉春又撿了便宜,照準(zhǔn)敵將脖子給了一槍。
馮曉宇切斷敵將座下馬腿之后,知道后面的事情不用他管了,于是立刻持刀繼續(xù)向前攻擊。
迎面同時過來五個敵將,一起圍攻馮曉宇。
各種兵器幾乎同時向他襲來。
上官玉春剛好將槍尖從敵將脖子上抽出,再來相助馮曉宇已經(jīng)來不及了。
馮曉宇也不可能再使用奪刀斬將那一招。
就算他能奪下一把兵器,其他的兵器立刻會將他大卸八塊。
馮曉宇在訓(xùn)練之時,有個老兵的地躺刀法讓他覺得非常有趣。
所以在訓(xùn)練之余,把這地躺刀法模仿學(xué)習(xí)了不少時間。
盡管每次搞得渾身泥土狼狽不堪,但他相信,在關(guān)鍵時候必然可以出奇制勝。
此時的馮曉宇,不管是起跳還是左右躲閃都逃不開敵將的攻擊范圍。
他干脆心一橫弓腰曲腿一個前滾翻躲過攻擊。
在翻身仰面朝天之際,舉刀奮力橫掃。
如果馮曉宇用的是自己的開山大斧,他的橫掃范圍不會超過一米的半徑。
但他現(xiàn)在手持的是奪來的偃月刀,長度接近三米。
而五個敵將沖過來對他做的是扇形圍攻。
馮曉宇滾翻向前,將馬的前腿全部納入了偃月刀的攻擊半徑。
他本來力氣又大,速度又快,橫掃之力何止千斤。
只聽“咔嚓、咔嚓”之聲還沒響完,隨之傳來“撲通、撲通”的戰(zhàn)馬倒地之聲。
可憐五個敵將驚恐之余還沒來得及慘叫,就已經(jīng)被緊跟而來的上官玉春以及另外幾個親兵精銳結(jié)果了性命。
配合實在太默契了,比馮曉宇所帶的十個步兵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主將上官文雄見馮曉宇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及時擂響了全線反攻的戰(zhàn)鼓。
鼓聲過后,喊殺聲大起,成國軍隊像潮水一般向曹軍全線壓上。
兩軍交戰(zhàn),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軍第一波的騎兵沖鋒沒有成功,第二波步兵的沖鋒被馮曉宇在正面的一個點上沖的七零八落,攻擊士氣明顯被壓制。
交戰(zhàn)雙方士氣此消彼長。
此時成國軍隊士氣大盛,曹軍卻士氣低落。
曹軍主將見大勢已去,只好鳴金收兵,以保存實力。
上官文雄擔(dān)心中了埋伏,命令追擊五里后,收兵回營。
經(jīng)此一戰(zhàn),曹軍死傷過半,而成國軍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