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分鏡頭
《虹貓藍兔七俠傳》作為一部武俠動畫片,除了人物形象是動物外,故事無論從劇情、配樂、人物形象都設計的很嚴謹,各方面都不遜色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劇。
單從劇情上來說,七俠傳完爆國內(nèi)外一眾動漫,可謂前無古人,后有沒有來者也不一定。七俠傳的劇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張弛有度,毫不拖泥帶水,各種智謀突圍令人拍案叫絕。更難得可貴的是七俠傳的眾生的刻畫上,就決定了他不是一部熱血番,這絕非一般動畫可以媲美的。
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無論正派反派,形象都非常立體,有血有肉,正派有正派的有情有義,也有性格弱點,反派有反派的兇狠狡詐,也有憎惡分明。
七俠無論是男是女,個個正氣凜然,為了森林的安危早已將死生度至于外。絕非金庸武俠里正派那種偽善之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令人感到惡心。
七俠是做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魔教眾人的人設亦復雜多樣。比如魔教牛旋風就是一個單純而又重情重義的反派角色,身為魔教中人,卻與七劍中的奔雷劍主大奔惺惺相惜,最后更是為了救大奔而死。
《虹貓藍兔七俠傳》的配樂也是大師級的存在,《人生不過一百年》作為op,寫出了虹貓的豪情,在悲壯里更添一絲瀟灑,當然不僅僅是描寫虹貓,更是對七劍的歌頌。
而ed《心中想的還是他》李非則更加喜歡,這是藍兔寫給虹貓情書。魔教禍亂森林,虹貓一直以天下的安危為己任,而藍兔也一樣深明大義心系天下,在劇中幾乎從未表現(xiàn)出小女兒家的軟弱,她僅有的柔情只能在這首歌中向虹貓訴說。
就像歌詞中寫道“只是我的心一直在問,用什么把你永久留下”,相比于并畿策馬,執(zhí)劍天涯,江湖俠侶,也許藍兔更希望的是,只有他們倆靜靜的在一起就好。
……………..
《虹貓藍兔七俠傳》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劇本,要改編成真人版除了主角的姓名之外,幾乎不用大改。
李非給王海林的要求其實就是將劇本整理整理,不要做任何的改編。
王海林不是很理解,既然不用改編,那我有什么用呢!直接拍不就完了。
“王師兄,其實我讓你接手這個項目,其實是想讓你學習劇本分鏡頭的處理?!?p> 一般來說當導演拿到劇本后,不是可以隨便就可以開拍的。他要將劇本的文字內(nèi)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以供現(xiàn)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
所以分鏡頭又稱“導演劇本”,是一個優(yōu)秀導演的基本功。
在一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及制作的全過程中,分鏡頭設計就是體現(xiàn)作品敘事語言風格、構架故事的邏輯、控制節(jié)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分鏡頭設計實際上是導演對一部作品的理解和表現(xiàn)的周密思考,同時亦是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設計和施工藍圖。
當然總有人特立獨行,整一些花活,比如王家未導演,作為香港電影界殿堂級別的導演,他以別樹一幟的電影觸覺和細膩的感情刻畫聞名遐邇。
他拍電影是連劇本都沒有,你還想要分鏡頭!
所以王家未導演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是別人想學也學不來的。
他的作品通常也是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他的鏡頭非常的混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知道在說些什么。
但如果喜歡這種風格的人,則會感受到他的電影中那種獨有的氛圍與質(zhì)感,如同一幅畫卷,純粹而迷人。
當然不同的導演拿到同一個劇本后,因為有著不同的理解,給出的分鏡頭也不會相同,更別說與編劇的想法了。
所以經(jīng)常有編劇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改的面目全非,可能就是因為導演與編劇不在一個頻道上。
就像做語文閱讀理解,“魯迅說:我家門前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什么意思?”
我艸,相信這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
如果不了解當時的背景,鬼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啊!
而作為劇本的作者,給出的分鏡頭自然可以百分百的表達自己想表達出的意思。
不過困難的就是,在國內(nèi)一般的編劇是不會寫分鏡頭。
但編劇中心制的制片模式,編劇來寫分鏡頭是一個基本功,因為導演只是一個工具人,導演只需要看懂給出的分鏡頭,照貓畫虎的拍出來就行。
李非之所以讓王海林學習《虹貓藍兔七俠傳》的分鏡頭,是因為動畫的分鏡頭是比一般的影視劇的分鏡頭要復雜不少的。
動畫分鏡頭主要是用簡單的畫面來表示,除了改寫文字劇本的內(nèi)容,還有鎖定原畫構圖范圍和風格的作用。
而電影分鏡頭主要以文字描寫,而比動畫多出來的部分是鏡頭攝影機配音等,為了讓拍攝更加符合導演意圖。
二者最大的不同其實是動畫采用后期前置的模式進行的,是不允許有片比存在的。片比是指影視劇的拍攝過程中,可用鏡頭長度和消耗的膠片長度之比,比如:1小時的影片可以拍2小時的長度,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幫助導演在后期剪輯中進行選擇、刪節(jié)。所以有時我們可以看到一部電影的不同版本,就是因為后期的剪輯不同。
而動畫的每一幀、每一個鏡頭都是非常寶貴,因為是真的貴啊!像皮克斯、迪士尼的動畫,每一秒的成本可能就有好幾千刀,在未來甚至達到了30000刀每秒的天價。
所以動畫在分鏡頭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實際上已經(jīng)是對一部動畫片進行了一次初剪,導演對鏡頭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更加經(jīng)過周密的思考。
王海林浪跡在影視圈多年,自然是能看懂分鏡頭,不過讓他自己寫估計有點困難,如果他能將《虹貓藍兔七俠傳》的分鏡頭完全吃透,在進行一般的影視劇分鏡頭創(chuàng)作自然是沒有問題。
到時候王海林就是李非手下頭號大將,也是作為編劇中心制培養(yǎng)出的范例。
當了解到李非的良苦用心,王海林自然是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