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各王爺受到皇上的斥責(zé),信息很快就傳到了江南省。
巡撫大人拿著廷寄簡報,足足看了數(shù)分鐘,不知所措。很明顯,皇上對郡王們的態(tài)度在發(fā)生著變化,對江南省的事情表現(xiàn)出更大的關(guān)注,讓他感到非常后怕。倘若魏伯仁在江南省動靜越大,對江南省的來說也是麻煩越大。他無力地躺在太師椅上,在思考著下一步的對策。
高誠的回信傳到魏伯仁這里,本來身心疲憊的他感到了一絲的安慰。從一個普通的知事,晉升到四品大員,他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自己,這也意味著,他的每一步都必須謹(jǐn)慎,必須穩(wěn)妥,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將受災(zāi)的實情搞清楚,自救賑災(zāi),讓皇上放心。
捐銀賑災(zāi)一事,雖然有些緩慢,但畢竟讓江南省的官吏已經(jīng)感到了壓力,覺得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伸手向朝廷要錢要糧了,這種好日子似乎已經(jīng)漸行漸遠(yuǎn)了。不管這樣,陸續(xù)有人已經(jīng)把銀子繳了上來,雖說不多,對魏伯仁來說,也算是個良好的開端。更何況,巡撫大人著人帶來一百八十兩年俸銀,作為捐銀,這讓魏伯仁感到非常的高興。據(jù)說,有些家境困難的官吏,是典當(dāng)了東西湊的銀子,魏伯仁聽到這個消息有些于心不忍,他想探個究竟。
一身便裝的魏伯仁和常冬生來到省城“榮興”典當(dāng)鋪。這是三間門面的店鋪,觀其規(guī)模也不算小了。
店家是一個中年男子,笑菩薩的臉。他見客人進(jìn)來,連忙上前招呼:“請問客官,想要點什么?”
常冬生擺出一副大戶人家的管家樣子:“我家老爺隨便看看,看的好了買下你半個店。”
魏伯仁瞪了常冬生一眼:“不得胡說。老板,我們只是隨便看看?!?p> 店家指著后房:“請到貴賓房?!?p> 跟隨店家兩人來到后院,走進(jìn)了一個陳設(shè)豪華的房間,魏伯仁頓時被眼前精美的紅木家俱、珠寶瓷器和書畫震驚了,而且有些書畫是明代的作品。
店家招呼道:“客官請隨意。來人,上香茶?!?p> 店內(nèi)已經(jīng)有個年輕人在看珠寶,正把玩一塊翡翠玉。
店家讓魏伯仁稍等,他上前去替客人近前介紹:“這可是緬甸國的美玉,透如玻璃,論色論水頭,全省城找不到第二塊了,要不是別人缺錢,怎么舍得拿出來?!?p> 年輕人看了非常滿意:“開個價吧?”
店家一伸手指:“這個數(shù)?!?p> 年輕人問:“你是說兩千兩銀子?”
一聽價格,魏伯仁與常冬生都感到驚訝,無論如何,這緬甸國的的東西也不值那么大的價格吧。
店家趕緊應(yīng)承:“錢老板是識貨的,常言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只要您看著喜歡就行,只是好東西真的不便宜,買的時候心疼銀子,可失去了更心疼,可遇不可求啊?!?p> 年輕人確實喜歡這玉,便上決定要得到它:“一千兩怎樣?”
店家嘆氣搖頭:“唉,這年頭天災(zāi)人鍋的,好東西都賤賣了,真是虧大了?!?p> 年輕人點點頭,掏出一張銀票放在柜臺上:“我可是老顧客了,也是識貨之人,你也別獅子大開口,我錢某人是什么人你也知道。就這個價吧,給你銀票?!?p> 店家一邊搖著頭,一邊無奈地嘆氣,表示著生意成交了。這神態(tài)、這表情,讓人看不出店鋪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
年輕走出門去,店家連聲道謝送出去。
常冬生贊嘆道:“爺,江南商人可真是有錢,比京城王爺還厲害。”
店家進(jìn)來,魏伯仁問:“請問剛才那位是?”
“壽陽城的綢緞商錢三位錢老板。”
魏伯仁自言自語:“出手闊綽,壽陽人果真名不虛傳啊?!?p> 店家打量倆人,問道:“請問客官需要什么?”
魏伯仁笑了笑:“店家,我是讀書人,喜歡一些文房用品?!?p> 店家一聽,連忙從柜臺下拿出幾件東西說:“不瞞客官,本店主要經(jīng)營珠寶玉器,文房用品小店并不多,文人嘛,就是窮死也不愿意出賣自己的東西。不過近日朝廷派欽差來江南省捐銀賑災(zāi),有些官員就出讓了一些文房用品,換了些銀子。材質(zhì)并不是十分好,但東西有些年份,比如石硯,青花小水盂,玉鎮(zhèn)紙,還有前朝的青田石筆架,壽山石印章,價格不高,東西實在?!?p> 魏伯仁仔細(xì)端詳著文房用品,雖然都比較老,有些可能還是傳家之物,從材質(zhì)上看,實在算不上是好東西。然而,當(dāng)他仔細(xì)看著印章時才發(fā)現(xiàn),盡然還有名家雕刻之作。但他表情沒有外露。
店家是聰明人,故意在一堆印章中放上名家之作,試探來人是否識貨??墒撬]有見到來人的興奮表情,想必魏伯仁并不懂行,就說:“好的東西自然是少,文人比較窮,舍不得啊。”
“那你為什么要收下這些東西呢?”魏伯仁問。
店家嘆氣道:“都是相識之人,今日他們有困難,我便幫一下。唉,這當(dāng)官的也分個三六九等不是?能出讓文房四寶的,也是實出無奈啊。本人喜歡收藏,看到這些文人出讓東西時的不舍,就多給了些銀子,算是幫幫他們吧?!?p> 魏伯仁覺得店家話里有話,便問道:“當(dāng)官是為朝廷辦事拿俸祿,除了官界大小,何來再分三六九等?”
“這當(dāng)官的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整天忙死,有的整天沒事干;有的干一輩子也是個八九品,有的幾年就步步高升;有的富,有的窮。這執(zhí)掌督糧道、鹽道、稅務(wù)、巡案等官員,自然求他們辦事的多,日子就好過。朝廷一品二品的大官我們也見不著,這街面上的通判、知事、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宣課司、府稅課司、司府廳司獄、巡檢、典史、鹽茶,不都有自己一條路子嗎?只是苦了那些無權(quán)無勢的文官了?!?p> 魏伯仁聽了覺得有道理,便不再問,他明白,官場并非商場,但并不比商場遜色。各級官員對捐銀的態(tài)度也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心存不滿,有的恐怕真的是一個清官而已,真的沒有銀子。這些連自己的文房也轉(zhuǎn)讓了為捐銀,盡了一個臣子的本份。唉,他不免有些同情這些官員。在他看來,捐銀一事并不簡單,搞不好也會挫傷那些清廉官員。
他突然看到硯臺上有名家鮑初橋的銘刻,想到割腕尋死的鮑明山,一問,果然是鮑明山拿出來,連忙打聽去他家里看看。
他老板處問了鮑大人家大概的方向,還問了胡同里的大爺大媽,好不容易找到了鮑明山的家,那就是一間老屋子,一共三間。他們敲門后,有個女人來開門,問了姓名,自報巡撫衙門的,女子遲疑了一下,讓他們進(jìn)門。
屋子陳舊,也很簡陋,不過屋里有幾個書柜,擱著許多的書。女子提醒鮑明山來客人,他正躺在椅子看書,抬頭一看竟然是魏大人,連忙起身。
兩人應(yīng)酬一番后,魏伯仁問道:“鮑大人是書香門弟,怎會如此想不開?。俊?p> “家父曾經(jīng)得過秀才,只是書畫有些成就,但一生與仕途無緣,留下的家產(chǎn)也有限。大人也看到了,如此家境,下官實在有難言之隱?!?p> “我看鮑大人是賢明之人,我魏伯仁也是讀書這人,不妨直言相告,看本官能否幫得了你?!?p> “大人,實不相瞞,魏伯仁讓官吏捐銀,救助災(zāi)民,許多人是愿意的,我也是贊成的,可我實是無能為力了。我的家在壽陽鄉(xiāng)下,家鄉(xiāng)受災(zāi),父母親戚朋友都來要銀子,我只好將家中積蓄全部給了他們。這次衙門攤派在我的頭上是三十兩銀,我將祖上的文房用具賣掉了一些,這些書不敢賣,湊了銀子交上去。那日下官去衙門察看捐銀榜單,只寫了十兩銀子,我找他們理論,說余下銀子衙門統(tǒng)一調(diào)配,我一氣之下割了腕?!?p> 魏伯仁覺得事情蹊蹺:“余下銀子要作何用?”
“不知道。”
鮑明山的話明顯觸痛了魏伯仁,按官銜大小捐銀,這鮑明山八品知事年俸四十兩,粟米四十斛,包括養(yǎng)廉銀也不過幾十兩銀子,捐三十兩是不少了,怎么會只公布十兩銀?扣下銀子作何用處?想不到一場賑災(zāi)捐銀,也成為有些人借機(jī)謀利的機(jī)會?
魏伯仁好生安慰了以后,去衙門問吳富貴,查問下面捐銀子的情況,為何克扣銀子。他們回復(fù)道,扣下的銀子由所在衙門統(tǒng)一公用,用于往來公務(wù)接待所用,并不存在官員個人私用的情況。
鮑明山的事情具有代表性,可見各處衙門自作主張,自行其事,早就成為習(xí)慣,且不放過任何一次牟利的機(jī)會,甚至自己衙門的官員。魏伯仁非常生氣,要求一律不得克扣個人捐銀,如實張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