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無所有到無所不有,項羽只用了一炷香的時間。
如今趙高已死,胡亥已亡,河北已定,章邯已降,是時候替自己的國家一雪前恥了。
最后一塊墊腳石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當項羽風(fēng)塵仆仆從巨鹿趕到函谷關(guān)的時候,眼前的一幕著實讓項羽吃驚不已,他發(fā)現(xiàn)函谷關(guān)那本應(yīng)緊鎖的關(guān)門仍然緊鎖著,這沒什么,但項羽不能理解的是這關(guān)隘上的旗幟。
不見秦旗,只見劉旗!
項羽一打聽才知道,劉邦先于自己兩個月進關(guān),并且還派兵封鎖了各個關(guān)口,如今的關(guān)中,那別說老百姓了,就連老百姓家里養(yǎng)的豬都跟劉邦一個姓了。
豈有此理?
你劉邦算個什么東西?
章邯,王離我都沒有放在眼里,你一個小小的劉邦憑什么獨占關(guān)中?
難道就憑那個無能的楚懷王嗎?
還是因為那個空口無憑的懷王之約?
不用通報了,打!
憤怒,以上的這些咆哮全部來自項羽的憤怒,在項羽暴風(fēng)雨一般的進攻下,函谷關(guān)再一次失守,不過項羽的怒火并沒有因為拿下函谷關(guān)而減輕分毫,相反,項羽這個炸藥桶已經(jīng)被裝滿了火藥,就差點燃引線了。
身在劉營心在項
要想在我們國家的史書上占有一席之地,說實話,還是有點難度的,甭管好人壞人,你總得有點驚世之才才能讓后人記住你的名字和事跡,比如奸詐如趙高,智慧如張良,勇猛如項羽等等,但凡事總有例外,有些人僅靠一句話就足以彪炳史冊了。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僅憑自己一句話,曹無傷的名字便寫進了劉邦,項羽等大腕的傳記中。
司馬是一個武職,假如劉邦是一個團長的話,那么司馬應(yīng)該算是營連一級的干部,至少也得是一個排長什么的,那么曹排長不好好跟著劉團長干,為什么要來找項師長呢?
原因太簡單了,怕死。
據(jù)項羽本人聲稱,此時自己手上的軍隊足有百萬,但根據(jù)我們中國人打仗喜歡虛報人數(shù)的特點,百萬是絕對不可能的,據(jù)史料記載,此時項羽部的士兵數(shù)量大致有四十萬(算上各路諸侯的軍隊),而劉邦手上滿打滿算只有十萬人。
十萬對四十萬,這已經(jīng)不是一道送分題了,這是一道送命題,站隊的時候到了。
賣主求榮,投機倒把一直是某些人的長處,曹無傷就是某些人中的某一個。
“將軍,小的我聽說劉邦想要做關(guān)中王,而且還霸占了關(guān)中所有的珍寶財富,一丁點都沒給將軍剩下!”
這是曹無傷這一生中唯一有記載的一句話,但是這就夠了,因為項羽這個炸藥桶已經(jīng)被成功點燃了。
然而有一個人覺得光是點燃炸藥還遠遠不夠,為了保證項羽可以充分的燃燒,他決定順勢澆一把油,這個火上澆油的人叫范增。
“將軍,我曾經(jīng)叫相士望過劉邦的氣,哎呀,那叫一個龍飛鳳舞,炫若五彩啊,堪稱天子之氣!”
聽完范增的話,這會項羽頭上的火別說是三丈高了,估計三十丈高都有,項羽下令,待明日早晨飽餐戰(zhàn)飯以后發(fā)兵進攻劉邦。
看來劉邦客死咸陽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牧?,真是沒想到這才幾個月不見,劉邦竟然捅了這么大的婁子,其實問起項羽生氣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劉邦封鎖了函谷關(guān),不讓項羽入關(guān),可問題是,劉邦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如果大家還記得懷王之約的話,那問題就很好解釋了。
想當然耳
“現(xiàn)在誰先入的關(guān)中?”
是我,劉邦。
“現(xiàn)在誰應(yīng)該是關(guān)中王?”
還是我,劉邦。
“錯了,而且大錯特錯,關(guān)中什么時候是你劉邦的了?”
懷王說的。
“經(jīng)過項羽同意了嗎?”
沒有。
“這不結(jié)了嗎?!?p> 咱們可以把這個懷王之約比作一張支票,懷王熊心是開支票的,劉邦是用支票的,很顯然,這張支票最后是否可以提現(xiàn)其實和劉邦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甚至和熊心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因為這張發(fā)票的開戶行行長既不姓熊,也不姓劉,而是姓項。
沒有經(jīng)過項行長的同意,這關(guān)中的土地,你劉邦是一分一厘也別想拿走,至于封鎖函谷關(guān),這種行為就好比劉邦把支票放進了項羽上衣的口袋里,完了以后還叮囑項羽,說這張支票是我的,你可不能動。
天真!
實話實說,封堵函谷關(guān)是一個愚蠢透頂?shù)男袨椋沂窒嘈?,劉邦在批準這個方案的時候張良一定不在身邊,并且劉邦也沒有咨詢過張良,不然張良一定會阻止這個足以將劉邦打入十八層地獄的行為。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也許我們的故事將會結(jié)束于公元前206年的某個早晨,而記載則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項羽擊沛公,沛公卒。
好在劉邦命不該絕于此,因為就在這岌岌可危之時,劉邦被一封出自項羽之手的請柬所拯救了,項羽在請柬中告訴劉邦,自己在鴻門擺了一桌酒宴,希望明天早上劉邦能來赴宴。
不用我多說,各位應(yīng)該都猜到了,沒錯,正是鴻門宴!
在各類影視劇里,鴻門宴已經(jīng)是久演不衰的折子戲了,這樣吧,我們先把鴻門宴放一下,等到故事的最后,當我們分析劉邦和項羽的時候,我再帶著大家伙一起赴這場酒無好酒,宴無好宴的鴻門宴。
這里再提一句,曹無傷的結(jié)局史書上是有記載的,等劉邦從鴻門宴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曹無傷給殺了,如此看來,打小報告的人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復(fù)仇者
雖說項羽放過了劉邦,但這并不等于他會放過秦朝的那些遺老遺少,鴻門宴后,項羽帶著四十萬軍隊,在一路燒殺搶掠中進入了咸陽城。
咸陽之宏偉已經(jīng)不用我多言,然而在項羽眼里,宏偉的咸陽城無異于在狠狠抽打自己的臉,并且只要咸陽城的宏偉多一分,那么打在項羽臉上的耳光就會響一分,因為這里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沾有楚國人的鮮血,在秦楚相爭的百年時間里,不知有多少楚國兒郎客死他鄉(xiāng),自己的叔父,祖父也皆死于秦軍之手。
寬容和饒恕?
對不起,絕無可能!
進入咸陽以后,為了報仇,項羽一共做了四件事。
一:屠咸陽
當年秦軍也屠過楚國的郢都,你們倆就彼此彼此吧。
二:殺子嬰
父債子償,天經(jīng)地義。
三:掠奪婦女和珍寶
將敵人的財富化為自己的戰(zhàn)利品,沒什么好說的。
四:火燒阿房宮,大火三月不滅
哎,唯獨此舉著實令人可惜,咱們想象一下,大火整整三月不滅啊,這阿房宮的規(guī)模該是何等的壯闊啊。
作為后來人,我們自然可以說故宮乃中華第一宮,可是跟阿房宮相比還是略顯小氣,杜牧曾在《阿房宮賦》中寫到: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p> 如果此言不虛,那么阿房宮的景象絕對遠超故宮,但失望的是,我們這些后來人再也無法看見阿房宮的宏偉了。
不過比起我們,更加失望的其實還是關(guān)中的百姓。
相比于約法三章,秋毫無犯的劉邦,項羽的種種暴行已經(jīng)徹底激怒了關(guān)中的百姓,請大家記住,從公元前206年開始,在未來的四年里,這種憤怒將是劉邦對抗項羽最有利的武器。
該殺的已經(jīng)殺了,該燒的已經(jīng)燒了,大仇也報的差不多了,是時候進行下一個流程了。
分紅!
項羽要分的東西,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基金,而是全天下最誘人的一種東西,土地。
天下還是國家
如果說這個時代叫做項羽時代,那么在此之前有秦始皇時代,還有戰(zhàn)國時代,春秋時代,然而有一股政治勢力自始至終穿插在這段歷史中,他們不僅見證了無數(shù)政權(quán)的建立,而且還有幸參與了無數(shù)政權(quán)的滅亡。
他們的名字叫諸侯。
要說起諸侯的起源,實則來自于另外一種古老的制度-分封制。
分封制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就是封神榜里面那個武王伐紂以后,建立的那個周,不過我不是搞研究的,要是寫一篇名為《論分封制的起源及其對周王朝的興衰影響》的長篇大論,我估計各位是不樂意看的,所以下面我會用一種比較輕松的方式來為大家解釋下什么是分封制和諸侯。
讓我們開始吧。
從前有個小伙子,他叫張三,出于某種不得已的原因,張三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在經(jīng)過一系列艱苦絕倫的磨難以后,他們老張家終于統(tǒng)一了中國,張三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統(tǒng)治天下的天子。
然而面對著廣袤的土地和眾多的人口,張?zhí)熳臃鸽y了,因為有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擺在自己面前,那就是如何管理這些土地和人民。
顯然,年事已高的張三既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也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處理好天下的每一件事情,這該如何是好呢?
短暫的思考過后,張三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既然自己來不及管,那不如將這些土地和人民的管理權(quán)分出去,讓別人代替自己管理這些多余的土地。
這便是分封制,那些拿到土地的人就是諸侯王。
張三認為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的好主意,于是說干就干,張三第一個要解決的是人選問題。
這個好辦,像自己的叔叔,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兄弟還有當初陪自己造反的小伙伴們,這都是不錯的人選,并且張三還定了條規(guī)矩,只要你們這群人能生出兒子,并且不犯事,那么這片土地就永遠歸你們所有(諸侯王的王位是世襲罔替的)。
第二個問題是這群人的職責(zé)。
丑話說前頭,土地我不是白給你的,你可是要承擔(dān)某些義務(wù)的,比如要抵御外來游牧民族的侵略,或者平定內(nèi)部的反亂,另外,如果有某個不安分的諸侯威脅到了天子的安全,諸侯是可以持天子密詔,進京勤王的(后來的燕王朱棣就是打的這個名號造的反),還有就是每年定時定量的上交公糧以及賦稅,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何保證這群諸侯王可以長久的服務(wù)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
按照天子制定的規(guī)矩,一旦成為諸侯王,你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并且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人民種出來的糧食也全都歸你所有,你甚至還可以組織一支只聽命于你的軍隊。
話外之音相信大家也聽出來了,諸侯國是完全自主獨立的,換句話說,周天子相當于在偌大一個中國里建立了無數(shù)個小的公國。
這就好比現(xiàn)在的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的關(guān)系一樣,雖然英倫諸島同屬英國,但實際上卻相互獨立,至少外表上是相互獨立的。
可惜的是,紅口白牙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在制約諸侯的這個問題上,周天子暫時沒有找到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好了,一切條件和人選已經(jīng)具備,那就開始簽合同吧。
想必以前分封諸侯的時候是要選一個黃道吉日的,合同由甲方-天子張三起草,然后由乙方-諸侯過目簽字畫押,一式兩份,大致內(nèi)容應(yīng)該是:
甲方義務(wù):從今天起,這片紅圈畫出來的土地?zé)o條件歸乙方所有,使用年限,可以一直用到我們老張家破產(chǎn)。
乙方義務(wù):從今天起,我和我的子孫后代們要世世代代侍奉甲方。
諸侯看完簽字畫押,然后天子用他的玉璽蓋個戳,大家皆大歡喜,做生意嘛,最重要的兩個字,雙贏。
十分可惜,這份合同是否可以長期有效,其實跟甲方破產(chǎn)不破產(chǎn)沒關(guān)系,因為他只取決于乙方和乙方子孫后代的道德水平,假如乙方碰巧叫嬴政,那么甲方就只能阿彌陀佛了。
建立分封制度的張三或者說是建立分封制度的周朝天子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套制度磕磕絆絆運行了八百年后,一個叫嬴政的乙方公然撕毀了這份君子協(xié)議,并且連帶著將合同的甲方與乙方一起送進了歷史的滾滾車輪下。
“已經(jīng)不再需要什么天子和諸侯了,以前周朝管不了的現(xiàn)在秦朝管,以前天子管不了的現(xiàn)在皇帝管?!?p> 在統(tǒng)一天下以后,為了可以更好更方便的管理土地,嬴政拋棄了過時的分封制,轉(zhuǎn)而投向了更加先進的郡縣制。
現(xiàn)在簡單的評述下兩種制度的區(qū)別。
分封制:將天下分為一個一個小的國家,然后再把國家交給諸侯王管理,但由于諸侯國自治的關(guān)系,所以天子無權(quán)干涉諸侯國的內(nèi)政,只能任由其做大做強。
郡縣制:將天下看為一個完整的國家,然后以郡縣劃分國家的土地,但由于各郡縣的長官均由中央直接管理,所以其手里只有管理權(quán),并沒有獨立的政權(quán)。
至于這兩種制度哪一個更適合統(tǒng)治者,其實歷史的發(fā)展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答案。
可能有人會問,不是在說項羽分封嗎,怎么扯到秦始皇和郡縣制身上去了,其實啊,這兩者之間是有關(guān)系的,而且不僅有,還很大。
如果項羽采取的是郡縣制,那么各路諸侯就只能解甲歸田,然后老老實實的坐在衙門里當縣長審案子,然而項羽沒有這么做,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分封制,前面已經(jīng)說過,諸侯王是可以擁有獨立土地的,這就是勢必會出現(xiàn)有的人土地多,有的人土地少的問題,又因為諸侯王可以擁有軍隊,這就必然會導(dǎo)致諸侯與諸侯之間會因為地盤大小而發(fā)生內(nèi)訌,比如像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除此以外,處理好諸侯和天子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也是一大難題。
倒車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開始著手于分封天下,但是在此之前,項羽還需要裝模作樣的采納一下懷王熊心的意見,不管熊心有權(quán)沒權(quán),是表面還是實際,他終究是項羽的領(lǐng)導(dǎo),盡管這個領(lǐng)導(dǎo)說話并沒有分量。
項羽把近幾個月來發(fā)生的事情寫成了紅頭文件,然后快遞給了遠在彭城的熊心,就一句話:誰做關(guān)中王?
楚懷王的回答也稱得上干脆,兩個字:如約!
如約,好一個如約,楚懷王熊心這下正好撞在項羽的槍口上。
“我聽說古時候的帝王都是住在江河上游地區(qū)的,您是我們的王,這樣吧,我封您做義帝,但是請從彭城搬出來,長沙的郴縣將是你的新家。”
義等于假,義帝,假皇帝,這真是聞所未聞的天下奇談,原來這天下還有假皇帝這一說法。
-----------------------------------------------------------------------------
愚見
很多人詬病項羽拋棄了更加先進的郡縣制,轉(zhuǎn)而投靠過時了的分封制,然后說項羽僅憑個人好惡決定歷史進程,我認為這其實是冤枉了項羽。
比起政治能力,項羽的確不如劉邦,但這并不代表項羽是個傻子。
裂土封王是當時所有諸侯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是稱王還是稱帝并非全由項羽個人意愿驅(qū)使,同理,日后劉邦的裂土封王也同樣由不得劉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