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這么波瀾不驚地如流水般向前推進。
老楊像所有過去家庭中的男主人一樣,雖文化程度不高,還總是出口成臟,說話也一點不好聽,脾氣更是算不上好,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不僅是酒鬼還是個大煙袋。但同時,他毫無怨言的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吃苦耐勞,無論再辛苦再累,仿佛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工作機器,只不停地工作工作,只為了賺錢賺錢。平時節(jié)省慣了的,不舍得吃好的,不舍得喝好的,連唯一的嗜好,抽煙喝酒,也是喝最便宜的酒,抽一塊五一包的紅塔山。
如今兒女們個個都成家立業(yè),只剩下小兒子和三姐玉梅,老楊夫婦感覺他們即將勝利在望了。雖然兒女們都很孝順,逢年過節(jié)拿錢拿東西補貼給老楊他們,但老楊夫婦的日子卻從來沒有變過,一如既往。
小兒子初中輟學后,老楊夫婦想讓他跟兩個哥哥一樣,去學木工。習慣聽從家里安排的小兒子先軍這次卻直截了當?shù)木芙^:“不,我不學木匠”他說家里兩個哥哥都是學木匠的,還有個姐夫也是木匠出生,在鎮(zhèn)上開店賣家具。他在家里就聞夠了那股子新木的味道??吹蕉缧量嘧鰧W徒好些年,好不容易出師,自己也能養(yǎng)得活自己。但他木工做的再好,最后還是被鎮(zhèn)長家看不起,不愿把女兒嫁給他,他更認定了自己以后不要學木工,做點什么的都比做木工好。
老楊夫婦一向是最疼愛這個小兒子的,于是就問他不想學木匠,那想學什么,總得學個手藝活吧。小兒子先軍激情澎湃地回答:我要開馬自達。老楊夫婦有些意外,沒想到小兒子想去開馬自達。過去城鎮(zhèn)發(fā)展慢,直快到了九十年代,馬路上除了自行車和偶爾一兩輛四個輪子的小轎車,漸漸多起來的,就是用來拉客送人的馬自達。
如今馬自達已經(jīng)被淘汰,但在那時卻是新興的時髦交通工具,開上它,出去轉(zhuǎn)悠著,送人到目的地,就能賺到錢,還不用出一點苦力。小兒子先軍認準了開馬自達是個悠閑快活又在掙錢的職業(yè),堅定地不要學木工,要學開馬自達。
老楊也沒多說一句,轉(zhuǎn)身就進屋拿了錢給他去學馬自達。這幾年,老楊販菜的生意做得不錯,頗有些盈余,家里吃喝都不用花錢,種的糧食每年產(chǎn)量越來越高,家里除了玉梅要吃藥花些錢,也不再有太多要花大錢的地方。所以這幾年,老楊手頭上愈發(fā)寬裕。
但其實老楊是家里最辛苦的那個,每天凌晨就爬起來,挑著扁擔去附近深山和遠鄉(xiāng)村上門低價收各家各戶自己種的菜,等把兩個扁擔裝的滿滿的,再挑著沉甸甸的扁擔趁早趕到鎮(zhèn)上的集市,按著市場上當天各種菜的平均價,賣出去,說白了就是中間商,賺的就是蔬菜的那一點差價。
這樣每天起早貪黑的日子辛苦嗎?很是辛苦,但老楊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辛苦,他好像是個干活的機器,從來不覺得肩頭上的扁擔有多重,也不覺得販菜的路有多遠,只要每天一毛一分一塊錢的賺進自己的口袋時,他就根本就想起不起肩膀有多疼,腳底有多乏力,身體有多累。
老楊的力氣足的就像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但一轉(zhuǎn)眼,老楊已經(jīng)快五十了。過去的人就是這樣,總是活力充沛,充滿干勁,即使臉上漸漸有了一根兩根的皺紋,頭發(fā)漸漸也開始白了,但只要精氣神還在,仿佛永遠不會老。
每天臨近中午,菜賣的差不多了,就開始往回趕回家吃午飯。到家后,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老楊,先喝上一大碗楊嬸早就準備好的涼白開,連吃上幾碗飯,飯桌上的菜,一定就是昨天老楊扁擔筐里剩的菜,有時候是蘿卜,有時候是青菜,已經(jīng)是被人撿剩下賣不掉的品相,楊嬸就會把這些擇干凈,去掉爛的地方,炒成一盤香噴噴的蔬菜。
老楊吃飯一向很快,一頓暴風吸入后,本來精疲力盡的老楊好像立刻就恢復(fù)了全身的力氣。這時候再點上一根紅塔山,悠哉!爽哉!一片煙霧縈繞中,滿足的老楊覺得神仙的日子不過如此。